">
一、学校、社会因素
学校教育一般侧重在学校时段的教学管理,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及行为习惯教育顾及不够,学生课业负担重,没人过问,生活枯燥导致对那些问题学生难以管理。当前,我校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缺乏,同时受地方陈旧思想的感染,导致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家庭教育方面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校留守儿童的比例仍呈增长趋势,缺乏父母关爱的现象日益严重,这是一个事实。而作为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定期召开讲座、会议等,更新家长们家庭教育的观念,构建开放的活动模式,提高家长素质。向其家长或其监护人宣传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第二,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氛围,让孩子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父母外出务工的真正原因,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用意和辛苦,并将此作为自己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动力。第三,多给孩子“情感补偿”,父母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询问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表现等情况,每逢时间较长的节假日,父母应尽量回家,或者接孩子在务工地与孩子团聚,使孩子明白,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关心自己。
(二)学校教育方面
我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首先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卡,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父母姓名、打工地点、联系电话、学生监护人、学习成绩、行为道德、思想品质、学校帮教人等,跟踪记录成长情况,并组织老师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象。其次,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亲情室,配备电脑、电话等通讯设备,制定工作制度,安排专人管理,保证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联系。最后,学校建立了网络平台,开通留守儿童心理咨询专栏,定期专人解答。班级教育主要从留守儿童的生活行为规范、学习行为规范、劳动行为规范、交往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规范这五个方面入手:1.生活行为规范培养。主要涉及培养饮食起居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1)召开中队主题队会;(2)召开家长(代管人)座谈会;(3)组织家访(电话、信件访);(4)动员学生在校就餐;(5)每学期评选十五名勤俭节约小标兵。2.学习行为规范培养。主要包括学习纪律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1)教师制定提优补差计划及措施;(2)组织开展校内实践活动;(3)召开中队主题队会(演讲、征文活动);(4)每学期评选十五名学习小标兵。3.劳动行为规范培养。要求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1)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2)召开中队主题队会;(3)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4)组织劳动技能知识讲座(5)每学期评选十五名劳动小标兵。4.交往行为规范培养,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1)开展“大手牵小手”服务活动;(2)召开中队主题队会;(3)每学期评选十五名文明礼仪小标兵。5.社会行为规范培养,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从对人对事、对国家集体、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向学生提出要求。(1)召开中队主题队会;(2)组织社会问卷调查;(3)走进敬老院、五保户等;(4)每学期评选十五名文明小公民。
三、社会教育方面
因为国家和社会,同样肩负着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发展乡镇企业。这样,只要吸纳了本地劳动力,就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也会使“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总之,不管是来自父母亲人的爱,还是来自学校社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留守儿童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将来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留守儿童开展养成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同关注、齐参与,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尽到监护的职责。教师要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我们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片快乐的沃土。
作者: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