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 软件开发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时间:2017-01-25 19:26:50 来源:论文投稿

一、全程式一体化教育及意义

对于全程式教育而言,指的是大学生在入学至毕业的四年中,所受的系统教育和指导。此种教育与指导为分层级、递进式,是随着学生的成长发展给予的有效保障。而一体化教育指的是聚集了学校的资源,融合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教职工统一理念、统一思维,全力奋进,为学生的发展给予成长的舞台。全程式一体化教育集结纵横两个方向的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服务。以横的方向而言,接受的教育是全面的。以纵的方向而言,接受的教育是系统的。不同教育因素通过良好的编排结合,则在学生身上构成凝聚的力量,加快学生获取立体式发展。全程式一体化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标准。当前,教育部关于高校改革的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70%至80%的高校,将转型成应用型学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应试教育体制中的中学生,并不会过多的思考自身对大学、社会、未来的规划,欠缺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使得在于社会接轨时产生阻碍[1]。全程式一体化教育是培养符合社会人才标准的要求。当前,有70%高校的转型是透过社会的真实所需确定的。社会犹如金字塔一般,顶尖人才的需求量较少,金字塔中部以下的中低端人才才是社会急需的。在目前社会情况来看,社会所需的人才应当具备崇高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较高的综合素质,且动手能力要强。高校如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令其具备一技之长,提升其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需整合学校整体资源,以不同方向着手,融合课程内外、专业内外、校园内外的一切信息,为学生采取全面化、地进化培养。全程式一体教育为一项需要探寻、规划以及实践的思维及形式。全程式一体化教育是处理高校现实问题的要求。以大学生就业压力及社会招聘人才的压力而言,两者具有无法衔接的状况。其一,大学生无法寻求到相符的岗位;其次,用人企业寻求不到适当的人才。高校作为为社会提供人才的摇篮,是学生和社会的纽带,纽带两端如果无法衔接,则体现出纽带产生了问题。研究证明,我国高校教育培育机制和社会需求相背离成为了人才供需矛盾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方法相似,不论是研究性院校还是教学型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特点不够明显,使得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目标不具备实质性的差别,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出现恶性竞争。其二,高校办学的市场前瞻性不充分,专业设定的市场研究不充分,在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方面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应用性较弱,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在思想素养、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文化底蕴方面较为缺乏,和社会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大学生在心理方面体现出来的问题应当给予重视。大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成长目标、发展目标、学习和就业动机等层面需要获得协助与指导。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趋于自然化,欠缺良好的管理规范,欠缺学生与社会的结合。所以,对大学生采取全程式一体化教育非常紧迫。

二、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中的问题

1.就业指导目标模糊

就业指导作为系统工程,为学生的终身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当前,高校在执行职业指导时,只将目标关注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发展层面,学生是否能寻求到工作,求职是否成功,就业指导并不能提供实质性帮助,无法实现发展人、打造人、培养人的目标。所以,就业指导是为了开拓学生整个人生发展及职业生涯的整体过程,包含了对求职人员的择业指导以及对单位用人指导,对劳动者的个体指导以及群体指导。

2.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不完善

通过教育部规定,当前所有高校都设定了就业指导必修课当做专门职业指导的教学载体。可是,将就业以及社会所需为方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无法只透过一两门课程完成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而是要融汇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过程当中。所以,在课程设计方面,很多高校在相应的课程中展现了职业发展和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可是当前就业指导教学还具有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零散、内容过碎、课程设置重复、欠缺统一领导、设计混乱,不具备统一规划,并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

3.就业指导师资团队素质欠佳

高校就业指导团队主要是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主管就业工作领导、辅导员、兼职老师等。大多具有数量少、年轻化、兼职化的问题。以学科结构而言,就业指导老师专业结构繁琐,学科构造不合理,身为就业指导老师应具备的专业背景知识欠缺,教学技能不充分。所以,不具备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体系以及担当素质,在进行就业指导方面,仍需要提高自身素质[2]。

4.就业指导方法不熟练

就业指导过程需要在指导者和被指导者之间建立较好的资讯互动关系。可是当前许多就业指导人员在咨询当中方法不够熟练,沟通欠佳,互动不充分,因此,职业指导效果欠佳,推动较为困难。

三、实施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方法

1.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模式

传统就业指导工作将为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提供的帮助作为主要目的,将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求职指导等作为重要内容,属于只处在大学毕业生择业阶段的内容。个性化则为就业指导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职业发展,加强大学生职业潜力的挖掘以及职业规划的指导。个性化就业指导把职业发展当做持续性、长远的发展历程,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分成不同时期,在每一时期均存在相应的指导规划。并且,学校还需要积极实施就业咨询、职业评估、心理测验等不同就业指导工作,引发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有利条件。

2.强化就业指导团队建设

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并不相同,其为具备较强的专业化、科学性的学科,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知识。所以,在高校就业指导方面,需要创建一个专业素质较强、思想素质过硬的就业指导团队。应当先创建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团队。学校应通过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求,挑选优良的老师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团队。比如,学校可以挑选一些思政良好的老师、心理学老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辅导员、管理人员等壮大师资团队,构成专兼兼具、素质较高的就业指导师资团队。并面对社会聘请就业指导人员。对于就业指导工作而言,企业管理人员、求职中介、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等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学校可以通过聘请这些人才作为兼职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人生规划给予科学的指导。强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训练。为了提升就业指导老师的素养,学校应当创建老师培训基地,定期对老师采取就业指导工作的训练,还需积极加快就业指导咨询师的认证制度,让更多的老师都可以持证上岗[3]。

3.强化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

教育部提出规定,需要强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可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归入高校日常教学当中。在高校教学里,需要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融入到整个高校教学当中,大一以及大二需要把成长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当做主要内容,大三和大四则需将就业观、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当做主要内容。在选择教材方面,老师应当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所需判断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大纲、教学规划、教学案例等,建立相符的信息库和案例库,为更新教学内容提供条件。在课程教学里,应当本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组建学生通过节假日走进社会,掌握市场所需的人才标准,找到与自身职业理想相符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职业匹配能力。并且,应当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通过实习基地建立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好铺垫。

4.凸显就业指导服务性

高校就业指导是为了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就业服务,所以,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性,把服务理念融汇于教学活动当中。比如,就业指导老师应当通过学生的实情,指导学生个性化的就业规划,协助学生消除就业疑虑,透过不断的启发、沟通、探讨等咨询服务,为学生解答难题、提出建议,有利于学生处理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透过模拟招聘会、面试等就业技能,有利于大学生提升求之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透过创建毕业生信息库,协助大学生收集招聘信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匹配率[4]。当前属于人才竞争的时期,要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动力长期存在,主要在于需要构成新型人才培育理念,并建设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与完善,不但需要国家给予高度重视,还需要在政策方面提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需要构成合力,对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对大学生就业理念进行引导,如此才可以让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勇于竞争,进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肖云强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049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江苏省地方志 宜春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班主任之友》 《职大学报》 《中国服装》 《时间频率公报》 《世界》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乡村发现》 《航空史研究》 《塑料》 《四川党史》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