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积累是创新的基石,学生如果平常能够有效积累素材、语言及各种写作方法,就会为个性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构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不同的体裁,构成个性迥异的创新习作,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指导;创新
小学生作文时,常常出现如下问题:①囿于思维的习惯性,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和新意;②因依赖于某些范文或习作套路,写出来的作文很多都似曾相识……长此以往,小学生作文便失去了创造性,达不到作文训练的目的。
一、胸藏万江凭吞吐,个性表达任抒怀
习作过程中,如何抛弃千人一面、万人同声的现状,说出自己的经历和创意,写出自己的情与心,表达真实的个人情感和真知灼见?古人说得好,“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意即积累是创新的基石,因此,对于小学生写作而言,教师的指导也要创新。作为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素材与语言积累的指导。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体验,勤于记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亲身经历或接触到的每一件事汇成一座习作材料的宝库。其次,要引导学生从平时所积累的大量素材中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最能概括和反映立意的材料,选择那些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选择一般人没有观察到的细节描写、没有领会的意趣描摹、没有感悟到的情理揭示,从而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位和底蕴。祖国的语言丰富,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不同,对此,学生只有加强阅读,并在此过程中积累语言,习作时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巧妙遣词造句。比如,提示语前的“说”字就可以“七十二变”———“叫”“嚷”“吼”“咆哮”“嘀咕”“质问”“嘲笑道”“吆喝”“嘟囔”……如果再加上表示神态、语气、动作的词语,表达就会更具个性化:“他眉毛一挑,厉声喝道”,“他扬起试卷,得意地说”,等等。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积累,巧妙用词,学生在习作中就能体现独具一格的体验与表达。例如,教师节时,彤彤同学在给教师的贺卡中写道:“教师节,老师,您辛苦了!我精心做了一张贺卡献给您。”小倩在贺卡上写道:“老师,您辛苦了!您每天鼓励我们,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您细致的讲解,详细的批阅,谆谆的教诲,热情的鼓励,严肃的批评,都是对学生的关怀,对学生的爱。无论我今后是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为您祝福!”两段话表达的情意差不多,但小倩的语言丰富,表达具体,运用了联想,显示出遣词造句的功力。于是,笔者便提示学生:若要有新意,善用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若要有新意,巧妙遣词显个性———褒义词贬用,使用范围变异;若要有新意,运用句式辟蹊径———长短句结合,特殊句式妙用;若要有新意,巧用写作方法添神韵———如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也只有这样,厚积才能薄发,情动才会辞发,进而就会“下笔如有神”,形成点石成金的个性化语言。
二、写实吟情习作异,教师激趣引创新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当学生认为作文枯燥无味,或因怕难而敷衍时,写作文就会毫无创新可言。因此,教师要把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乐学习作。因此,教师应以情激情,想办法在增添教学趣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举行有趣的作文接力赛,要求学生按学号的顺序进行作文接力赛,写一段,哪怕写一句都行;也可按写作能力搭配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以一个主题开始创作,组员合作编写;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习作最精彩,最有新意。此外,还可以通过做游戏或活动来写作文,通过观察一种动物来写作文,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比如,某次习作课上,笔者捉来一只螳螂和一只蚱蜢放到瓶子里,让学生观察写作。学生芸芸写道:“那只螳螂用眼睛盯着蚱蜢,挥舞着它那尖利无比的大刀,奔向蚱蜢。可怜的蚱蜢在瓶子里左躲右闪。说时迟,那时快,螳螂瞄准蚱蜢的头部,后腿一蹬,用大刀夹住了蚱蜢的脖子,张口咬住了蚱蜢的头……”由此,将习作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就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动机,学生也容易写得具体、生动。实践证明,当儿童的学习兴趣逐渐转移,从具体事物迁移到控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上时,那么,教师在习作课上也应该因势利导,适当地布置一些有关这方面题材的作文,从而借助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当然,习作的内容一定要难易适中,否则,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内容难度过大又会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对于后进生,教师平时要多关注他们,亲近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关心,从而消除情绪上的压抑感。在课堂上,教师要启迪后进生的思维,给予他们动脑、动口的机会,首先说清楚,再来写清楚。当他们把句子写通顺了或哪个词用得好,哪个标点有创意,都要在班上表扬,使他们感受到激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写作文,愿意开拓思维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构思创意多向谋
法国学者查铁尔说,你在做事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最危险的。我们同样有理由认为,若仅从一个角度来构思作文,这个构思往往是没有新意的。因此,在学生构思作文时,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不仅能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式,往往还能产生与众不同的立意构思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角度的变换,新思路就可能随之产生。例如,在“请以‘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的习作课上,不少学生填“妈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对此,笔者启发道:“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若写人,还可写谁?若写物,可以写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还可以写:“爷爷,我想对你说”;“奶奶,我想对你说”;“同学,我想对你说”;“朋友,我想对你说”;甚至写“一个陌生人,我想对你说”;“懒惰的我,我想对你说”;写物则可以写“小鸭,我想对你说”;“垃圾桶,我想对你说”;“文具,我想对你说”;“地球母亲,我想对你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对象,构思的故事自然不同,创新也就在此体现。同样是写《我和书的故事》,阳阳同学就写出了独特的内心感受:“冬天,如果窝在暖和的被子里就只能保暖身体,而看书却可以暖和内心,这不比睡在床上好么?我早早地起来看书,把冷抛到脑后,进入书中的情节。我废寝忘食地读着,妈妈叫我吃饭,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像没有听到。”彤彤同学则写出了看书时的心理变化:“当读到《赤壁大战》时,我感到紧张;当读到诸葛亮‘借’到曹操十万支箭时,我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感到兴奋;当读到诸葛亮病死了,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读着读着,我会觉得书像魔法,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它的神奇之处;书像佳肴,只要细细品尝,就能感受到它的美味之处。”楠楠同学则运用想象写出了童话故事:“我坐在树下静静地看一本有趣的书,发出了‘呵呵’的笑声。这时,一个个汉字从书里跑了出来,跑向了一个山洞。我感到奇怪,这些字怎么动了起来,它们去山洞干什么?我跟过去想探个究竟。原来山洞里有一本古老的书,可是由于它中了魔法,变成了空白,它的汉字朋友就过去帮帮它。我也要帮它解除魔法……”由此可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表达方法,不同的体裁,构成了学生个性迥异的习作。求异是创新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开放的多种文化融合的环境,让儿童能够自由地使用文化手段思考、创造、改进。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珍视学生的感受,注重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习作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红东.儿童写作的心理奥秘[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58-59.
作者:黄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