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英语课堂教师的顺应性 - 经济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小议英语课堂教师的顺应性

时间:2017-01-24 17:44:05 来源:论文投稿

1研究设计研究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共计18人。使用的教材是由VictoriaFromkin主编的语言引论(AnIntroductiontoLanguage)。本书的特点是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例子和漫画来全面呈现深奥抽象的语言学理论与概念。该文采用课堂观察、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三个渠道。问卷和采访内容借鉴的是王俊菊(2003)、陈立平(2004)[5]对中国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的调查问卷。为了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发放问卷前,对学生进行了“语码转换”术语的简单讲解。问卷内容涉及:1)教师在语言学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的频率;2)学生对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的感知程度,所持态度以及接受程度。3)教师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课堂语码转换,语言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功能。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对比,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教师在语言学课堂上语码转换的频率看法上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在语言学课堂上不同程度都使用了语码转换的教学策略。其中认为教师经常和有时使用课堂语码转换的各39%,有22%的学生认为语言学课堂上教师会偶尔使用语码转换。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语言学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汉语使用比例主要集中在0%-40%之间,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目的语的使用比例在60%-100%之间,这说明语言学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只是一种教学策略,用来解释教学中难以用目的语阐明的语言现象,通过用汉语解释说明使学生更准确、全面地理解语言现象和理论,来实现习得目的语的终极目标。这符合Turnbull提出的二语课堂上教师目标语的使用量不得低于25%的标准,也符合外语教学中目的语优先、标记性母语兼用原则。由图3可知,大多数学生能够经常或有时意识到教师使用语码转换进行教学,这一方面说明语码转换已成为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说明学生对语码转换这种教学策略已有较高的感知能力。

3顺应论指导下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

根据Verschueren,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选择各种可能的表达来传达特定信息,同时,语言的选择并非僵化,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在不能用英语完全准确地表现外国语言理论在汉语中的对应概念时,母语生动贴切的表达,更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深层的内涵。当教师调整自己的语码更接近接受者的语言来顺应学生的心理动机,表示自己的亲和,就能够减少沟通障碍,提高教学效率,省时省力,教师作出主动顺应,成功实现语言靠拢,多数学生表现出对语码转换的感知认可。语码转换是具体语境中的交际需要,是对语境关系的顺应,是语言使用者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况下所运用的一种语言交际策略。该文的研究对象——英语语言学研究生虽然已拥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在本科阶段习得了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但和本科阶段相比较,研究生阶段语言学课程专业术语更多,学科分支划分更细,相关理论更抽象难懂,语言现象涉及面更广,因此语码转换成为语言学课堂上教师顺应学生语言现实的必要手段,比如教师用汉语解释抽象的专业术语、深奥的语言理论和现象等;此外,和其他学科相比,英语语言学理论深奥难懂,有些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很容易使学生忘却止步,滋生厌烦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会注重顺应学生的心理动机,注重调节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实现自主性学习。

4结束语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在语言学这一特殊的课堂情境下,适当的使用语码转换策略是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专业术语,更加清晰的理解语言学理论,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实现自主学习。因为完全使用目的语进行授课无法保证学生语言理论的可理解性输入(input)和吸收(take-up),因此,教师采取适量的语码转换,用母语来补充、解释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益于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目的语,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语码转换自我意识不强、缺乏自我监控和规范,导致有些课堂中汉语的过度使用甚至无效使用现象的产生。如何才能使老师既能发挥课堂语码转换的优势,又能避免过度依赖母语教学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作者:刘正中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小议英语课堂教师的顺应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1600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电商对实体店的影响 构建三级课程体系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服装》 《四川党史》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乡村发现》 《职大学报》 《塑料》 《班主任之友》 《时间频率公报》 《航空史研究》 《世界》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