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师计算机培育之建议探索 - 社科学术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工程师计算机培育之建议探索

时间:2017-01-24 11:49:28 来源:论文投稿

1.建立具有专业区分度的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如:人文类学科只需掌握简单的文字排版与计算机网络知识即可;管理类学科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熟练掌握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方面的知识;理科更侧重于对科学计算编程语言(如Matlab语言、R语言等)的掌握及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工科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则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偏电子类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同时也要能够较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的构造机理。这种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挑战[3,4]。为此,可在充分调研各专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专业区分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2)根据不同专业的差异性,为同一课程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3)在教学大纲中,应适当增加实验环节的学时数,且尽量保证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为不同专业编写具有专业侧重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可使学生在所学知识与其专业背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从而大幅提升其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设计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

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仍以枯燥的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少量的上机实验,且实验内容通常较为陈旧,难以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事实上,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与“卓越计划”先进的培养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为了消除这一弊端,可采取如下举措:(1)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的设计应同时兼顾专业性与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学生可根据各自的研究兴趣进行自由组合,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会大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2)定期聘请计算机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就某一专题做讲座式教学,使学生了解前沿,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3)定期举办各类计算机设计竞赛,如程序设计竞赛、嵌入式设计竞赛及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平台设计竞赛等,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使学生引入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建立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质量也是关系到“卓越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一项关键影响因素。具体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目前的授课教师基本上都来自于计算机专业,不可否认,他们均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却缺乏对所授课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更不用说是相关专业的工程实践经验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所授知识与专业方向脱钩的现象。为此,高校应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授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每个教师确定1~2个固定的授课专业方向,并安排他们定期去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与实践。为保证上述举措能得以顺利实施,高校还可在制订职称评定规则时,对计算机基础授课教师的工程实践时数做一些限制。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合格的师资队伍,除了培养校内专职教师以外,也可以通过聘用的方式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或企业中的工程师进行校内授课,从而弥补目前专职教师不足的状况。

4.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卓越计划”的实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故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既可在企业的帮助下在校内建立工程实训中心,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得到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又可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并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学生可在工程实训中,进一步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计算机能力相结合并实用化。另外,为了提升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热情,学校也可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与企业签订一份三方的“订单式”培养协议,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卓越计划”的提出既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为现行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本文以计算机基础教育为例,分析了现行教育制度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并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培养及校企合作等四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希望通过上述改革措施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于化龙 高尚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工程师计算机培育之建议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1484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永兴岛 北京赛车pk10公式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航空史研究》 《中国服装》 《塑料》 《时间频率公报》 《世界》 《职大学报》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乡村发现》 《四川党史》 《班主任之友》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