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班主任五个转变之要变“面谈”为“笔谈”
小王是2011届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成绩一直优异,可就在中考前的几个月中,她的成绩却大幅“跳水”,从班级中的“顶尖人物”一下子成为“平民百姓”,身为班主任的赵老师非常着急。第一次模拟考试后立刻找她谈心,可好说歹说,她只是一个劲地摇头。一次、两次、三次,都无功而返,赵老师心急如焚。如果任由她这样发展,就连考一般高中也成问题。于是,赵老师赶紧给她写了封信,一方面安慰她别着急,毕竟她基础不错,即使暂时落后也问题不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壮”。另一方面,引导她说出心里话,大胆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的成绩突然下降,老师也会给她保守秘密。第二天,小王的作业本中夹着一封回信。原来,期中考试后,班级举行了联欢活动,小王和副班长是节目主持人,多次地排练和组织,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以至于整天心不在焉,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听课无精打采,不能自拔。了解这一情况后,赵老师立马又给她回信,告诉她这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本没有过错,只是要处理好,把握好轻重缓急,尤其现在的关键时刻要把自己的私心杂念暂时放在一边,集中全力放在中考复习上。在几次的“笔谈”中,经过开导,她终于走出了“情网”,恢复到了往日的学习状态,中考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取重点高中。班主任的“笔谈”挽救了一位优秀学生,提高了班级管理实效。
二、班主任五个转变之要变“批评”为“鼓励”
班主任的批评与鼓励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如人的左右手一样,当你把左右手同时使用的时候你的工作效率就会成倍地增长,而那些只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人正如那些只用单手的人一样,做什么都不方便。赞美与掌声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真情,打开学生的心灵。特别是成绩差、爱调皮捣乱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鼓励,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有鉴于此,作为班主任,在找学生谈话时尽可能多地从学生身上找闪光点,发现其优点就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动辄对学生大呼小叫,劈头盖脸地批评和训斥,否则欲速则不达。班主任要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从“骨头中找肉”,而不是“鸡蛋中找骨头”,横竖不顺眼。小吴是初二年级最调皮的学生,早在小学时,初中老师就知道他的鼎鼎大名,可以说“小错周周有,大错月月有”,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觉得无能为力。来到初中后,教师们终于领教了他的桀骜不驯。于是,每次惹事后班主任就大骂一通并让他站在办公室,小吴成了一位身经百“站”的学生,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总能看到他像竹竿一样站立在办公室。因为班主任对他已经束手无策,唯有他不在教室里,才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求得班级的暂时宁静。初二时,小吴被分在了陈老师的班,其他班级的班主任欢呼雀跃,这一“瘟神”终于没有轮到,是班级之福。开学第一周,可能因为重新分班,班级环境变了,教师也变了,加上他还没有摸透老师的“底细”,不敢轻举妄动,终于没有出现任何严重“出格”的事情。于是在班会课上,陈老师对他进行了表扬,甚至把他“芝麻”小的优点说成“绿豆”大,只要能挖掘到的优点一概没有放过。班会课上,陈老师看到他开心地笑了,继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第二周,又是平安无事,于是,陈老师再次挖掘他的优点进行表扬。第三周还是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哪怕是每天能坚持到校上学也成了他的优点。在“光环”的作用下,原本一无是处的他终于变得规规矩矩。虽然中间还是出现了点“小插曲”,但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他简直就是“脱胎换骨”。以至于在一次《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演讲比赛中,小吴激动得泣不成声,对班主任对他的鼓励和表扬感激涕零。因为在他的“历史”上,他只有被“批斗”的份,从来没有被“表扬”的机会,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从此找回了尊严和自信,原来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垃圾”和“废品”。
三、班主任五个转变之要变“刻板”为“幽默”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有不少班主任为了体现师道尊严,总是不苟言笑,与学生谈话一本正经,让学生望而生畏。同时,也有的班主任怕一旦不严肃,学生会“爬到自己头上”,一放就乱,于是索性整天板着脸,对学生没有好脸色,以显示自己的威严,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学生对班主任恭恭敬敬,避之不及。殊不知,班主任的如此表情无形中将师生关系隔离起来,学生往往会将自己包裹起来,不愿也不肯向班主任敞开心扉。以至于在平时班主任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很难了解班级的真实情况,使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总要等到“东窗事发”,班主任才“亡羊补牢”,工作显得非常被动。有鉴于此,作为班主任要在平时与学生交谈中,不妨蹲下身来,用相对幽默的话语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恐惧感,在轻松的交谈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为,幽默是化解坚冰的“春风”,是融洽感情的“润滑剂”,是克服困难的“利器”,是走向成功的“阶梯”。一个幽默的班主任,带出的班级必定团结友爱、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必定性格开朗活泼、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看到学生临近中考却有松懈现象时,对学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当看到学生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时,对学生说“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班主任也可以通过歌词,如“涛声依旧”、“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老鼠爱大米”、“爱的奉献”等启发学生。班主任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络语言、名言警句、诗歌、小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体态语言,如耸耸肩、摇摇头、摆摆手等幽默风趣甚至滑稽的动作,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做到寓教于乐,这样的教育反而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班主任五个转变之要变“有声”为“无声”
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经常会碰到事与愿违、令人失望的事情。有的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做到时时提高警惕,于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喋喋不休。老师该讲的道理都讲了,该用的措施都用了,觉得已口干舌燥,竭尽全力,而学生却似乎不领这份“情”,反而觉得班主任太啰嗦、婆婆妈妈的。长此以往,对于班主任的教育,“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似听非听。依然继续自己的错误,教育效果甚微。有鉴于此,班主任在平时的管理中,有时可以少讲,有时甚至无声反而比有声更有效果。去年,初三的钮老师接手了一个全校有名的“乱班”,原来的班主任由于身体不好,加上自己管理能力不强,于是,不到一个学期将一个好端端的班级变成一个“乱班”,纪律差、卫生差、习惯差、成绩差。中途学校领导让钮老师接手这个班级,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懒散和放纵,虽然钮老师付出了不少,总觉得管理上举步维艰。就拿卫生这一小事,经过了多少次教育还是收效甚微。班会课上,钮老师将班级常规管理中卫生差这一情况进行了通报,并花费了半个小时进行“思想总动员”,原本以为肯定会改头换面的,可哪知道,下午第一节课,他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讲台前面的纸篓边上躺着几张纸。此情此景,让他怒火中烧,恨不得将乱扔垃圾的学生拉出来示众。但仔细一想,既然刚进行教育,如果再喋喋不休地说教,学生会觉得视听疲劳,感到麻木。于是,他站在门口,看着纸篓一言不发,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学生面面相觑。教室里出奇地宁静,几分钟后,终于有一位学生低着头站了起来,“老师,我错了,纸是我扔的,以后我肯定不会再乱扔纸屑”。果然,自那以后,学生随手乱扔纸屑的“顽症”得到有效治疗,班级面貌开始大有起色。试想,如果看到学生乱扔纸屑这一情况,班主任继续啰嗦,学生不仅不会因此而重视,而且不会提高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信。
五、班主任五个转变之要变“清醒”为“糊涂”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郑板桥曾以“难得糊涂”标榜自己,想必自有他的妙处。班主任不是看管者,而是指导者,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只要是学生自己或在老师的点拨启发下能悔悟的错误,教师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班主任的“糊涂”是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平等和信任。它是清醒和睿智,是一种教育的至境。“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也许这样的教育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学期,初一有个班主任张老师说起一件事。他班上的小李同学利用排自行车的时候,独自一人搞“恶作剧”,将其他同学的自行车轮胎的气放掉,而且有老师正好看到,还不止一次。听说这事后,张老师火冒三丈,恨不得利用学生做广播操的时候将他拉到台上让他出出丑。但转念一想,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出丑会有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下不了台,从此会在他心里造成阴影。于是,张老师假装糊涂,在班级中说起此事,告诉学生:“今天学校的车棚里有学生搞恶作剧,你们有谁知道是哪个班级的学生吗?”这时,张老师看到吴同学指指旁边的小李,怯怯地说:“是小李,我看到过的。”张老师假装糊涂,摇摇头说:“那是不可能的事,小李怎么会干那种事呢,小李同学是我们班级的自行车管理负责人,每天把班级的自行车管理得整整齐齐,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不仅如此,小李还是个非常热心的同学,喜欢做帮助他人的事,上次我亲眼看到他将其他班级翻倒在地的自行车扶了起来。我相信,此事肯定不是我们班级的同学做的,希望以后也没有我们班的同学去干这样的事。”此时,张老师看到小李的脸色变得绯红。放学时,小李偷偷地在张老师办公桌上放了张纸,上面写道:“老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也保全了我的面子。其实那事确实是我干的,我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好玩。我保证从此绝对不会再干这样的坏事,请老师相信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当时把小李的丑事公布于众,肯定会对他造成伤害,以后他再去排自行车的时候,其他同学肯定会对他指指点点,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班主任的难得糊涂,既让小李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事情的危害性,从而真心改过,而且也照顾到了他的面子,不至于让他难堪。这样的教育无声无息,但却深入人心。
作者:凌炳忠 单位: 苏州市吴江区坛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