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失衡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
从出口贸易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需求弹性较低。两国贸易中,中国取得顺差的商品集中在SITC分类的第6类“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第7类“机械与运输设备”和第8类“杂项制品”这三类上。这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因此,尽管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出口量下降,但是出口量减小的幅度小于价格增加的幅度,人民币升值反而可能使出口贸易总额上升。第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即从境外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在中国进行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出口,并且出口成本中进口成本的比例一般都在50%~100%之间。由于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从而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进而可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的不利影响,不会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额产生很大影响。第三,中国出口生产部门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向美国的出口生产部门大多是劳动密集性产业,所以只要人民币升值幅度不会很大,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有着价格优势,出口量不会下降很多,出口额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进口贸易的角度来看,本币升值时,外国出口商品以本国货币标识的价格就会降低,从而使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提高,本国从外国的进口量增加,进口额增加。人民币升值,可以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变得更便宜,从而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但是,由于比较优势的作用,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而美国对于高新技术产品采取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使中国从美国的进口有很大幅度的增加。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规模的减少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作用幅度有限。表1列示了中美双边近年来的进出口额及逆差额,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8年达到极值,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此后三年有所降低,2012年再度攀升,总体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降低作用有限。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结构的影响
目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结构以工业制成品和中间品为主,机电类产品占比较高。表2列示了主要年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各类产品占比和中国对美进口各类产品占比变动。可以看到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结构不断攀升,以工业制成品占比基本达到95%以上,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而在进口方面来看,非食用原料、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机械运输设备等占比较高。充分反映出中国与美国双边产业内贸易占比较高的特征。中美双边的这一贸易结构特征,主要源自于国际分工中中国处于制成品分工贸易链条的低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较低的环境规制等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一方面从美国进口大量中间产品,另一方面又将加工制成品出口至美国,仅有的部分高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往往也存在加工过程短暂,增值不高的问题,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美国进口,加工收益近80%属于美国产值的转移。根据商务部2010年的统计资料,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的国内增加值含量低,每1000美元出口带来的增加值不足550美元,例如,一部iPhone手机的装配生产及出口过程中,中国获得的附加值不足4%。因此,人民币适度升值,将导致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上升,可以把那些“三低”产品(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润)淘汰出国际市场,同时还迫使这些出口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经营模式,依靠科技变革使得产品获得高附加值从而取得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中国从海外市场获取资源技术的进口成本额,从而有利于促进中国出口生产部门的出口结构升级。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双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等量的本国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外国进口商品,而贸易条件的恶化,则正好相反,等量的本国出口商品换回的外国进口商品数量将减少。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大多是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并且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产品质量要优于如墨西哥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商品。因此,在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会提高,但却不会使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遭受大幅度的萎缩。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多是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且在中国市场上美国厂商要面临欧元区国家、日本等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厂商的竞争。人民币升值后,以美元标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将降低,进口量将增加。同时,美国厂商为了巩固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会增加出口量。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适度缩小中美两国的贸易差,并促进中国出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本文计算了中美两国1997—2012年SITC分类下第七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中机电类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以机电产品为例,中国贸易条件自1997年以来在波动中提高。1997—2003年间,中国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2004年后,特别是2005年汇改以来,中国贸易条件出现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机电类产品贸易条件提高至185%。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机电类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出现了下滑,但最近几年再度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大部分商品贸易条件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人民币汇率变动并不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单纯依靠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第一,从国民收入恒等式的角度看:开放条件下的四部门经济中,储蓄(S)与投资(I)的差额应等于出口(X)与进口(M)的差额,即S-I=X-M。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出口必然大于进口,从而出现贸易顺差,但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出口也就必然小于进口,从而出现逆差。长期以来,美国的储蓄相对于投资过小。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私人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逐年降低,而政府储蓄则基本为负,其投资率则不断提高,由此形成了严重的储蓄投资缺口,在经常项目上必然反映为逆差的逐步扩大,形成贸易失衡。而中国的情形正好与美国相反,尽管出于驱动经济增长的需要,投资率居高不下,但受经济转型、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居民的储蓄率也始终较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3年居民储蓄率超过5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储蓄率超过投资率,在经常项目上就会表现为贸易顺差。第二,从劳动生产率上来看: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差距是造成失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的降低,同时也会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促进出口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规模庞大的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实现了制造业的大发展,带动了制成品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劳动力素质的逐步提高和“干中学”效应的发挥使制造业劳动力生产率的增长率不断提高。美国的情形正好和中国相反,其国内中低技能劳动力稀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有限。这样在中美两国贸易中,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较高,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自然就大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从而形成两国的贸易失衡。第三,从两国的分工结构来看: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美国处于分工链条的顶端,从事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营销和售后等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而将低附加值的加工和装配等制造环节外包至中国,两国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中中间产品的频繁往来虚增了中国的出口,扩大了中美两国统计意义上的贸易失衡。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前五大进口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在对中国对外贸易失衡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双边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第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将降低对美出口总量,使主要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受损。人民币升值后,根据“J曲线”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出口量受到影响,企业的利润也下降了。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幅度放缓,但其国内开始重新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工序向本国转移,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出口贸易的下滑,使中国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第二,人民币升值将会使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壮大升级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海外市场综合竞争力。中国目前的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各类电子计算机、通信、机械设备制造业将受到较大的影响。究其原因,这些出口企业的优势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以产品的低附加值来开发海外市场,因此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这些“三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和低利润)的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逐渐失去以前的价格竞争优势。第三,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部分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人民币升值后,尽管中美失衡问题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人民币升值也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和资本成本将上升,削弱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传统竞争优势,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而且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进口增加进而对部分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并且会抑制或打击出口,使中国的工作岗位减少,最终影响到就业。
四、对策建议
人民币升值可以在短期内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难题。但从长远来看,要大规模降低中美贸易失衡,更应从转变外贸和经济发展方式入手,不断重视和开拓国内市场,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和品牌,并合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第一,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外贸出口依赖。持续对美顺差,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努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中国地域辽阔,消费人口多,国内需求巨大且市场潜力更大。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条件下,要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发展,大力拉动内需,以减少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进一步减少世界经济不定期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中国经济持续有序健康的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第二,加大海外开拓力度,推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可以有效降低出口企业对国外市场的长期依赖性,通过出口到新兴市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争端。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对美元的升值,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依靠更多的非美元区,如欧盟区以欧元等国际货币结算就可以达到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手段。在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进程中,除了继续深入巩固和传统海外市场之美国、日本、欧盟外,出口企业还应该积极寻觅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如潜力巨大的非洲、东盟等海外市场,推动市场多元化,开拓海外新兴市场,为出口企业带来新的市场利润来源。第三,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优势品牌。为了增强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另一有效举措就是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优势品牌,从由价格优势竞争转为以产品品牌优势更为广阔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产品品牌意识的长远规划眼光,绝大多数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低,很难以品牌优势取胜。随着中国逐年对外贸易额的快速增加,中国也成了海外市场上反倾销的重灾区。中国出口企业要利用此次汇率调整的有利时机,加速出口产品的质量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树立更多的中国优势品牌,以质量优势替代价格优势。为做到市场竞争优势的转变,政府应以品牌战略长远眼光支持企业在产品品牌上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力度,加强企业的海外品牌宣传,推动企业民族品牌建设。第四,合理控制我国外汇储备。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合理充分利用外汇,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是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手段。可以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海外市场购进新兴资源与技术,大力加强国际间合作,在资源、能源丰富的国家进行长期有效的深度合作,加大对石油、矿产、粮食的战略物资的储备,提升国家在高新技术研发、企业产品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方面的能力,为中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开拓多元的战略途径。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国民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大趋势中的必然选择。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外贸是把双刃剑,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缓解国际贸易差、企业的跨国经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中国出口企业海外的发展、国内企业的发展以及就业问题产生负面影响。面对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外贸出口,政府应给予良好的引导和扶持。并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升值带来的有利影响,通过多种途径规避升值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使中国的外贸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作者:关丽静 单位:甘肃煤田地质研究所
相关专题:财务管理问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