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要达到以下不同层次的目标
(1)关心热爱祖国和家乡;(2)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不难看出,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学科课程,地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提高其人文素质的重担。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培养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助其具备人文关怀意识,使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二、优化课堂设计,体现人文素养教育
地理教材涉及到地球、宇宙、世界各国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帮助学生获取地理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还要了解国内外的历史、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势与主流、相关学科知识与发展、现代科技潮流、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外语、法律法规、交通信息、政治时事、体育运动与竞技比赛、当今流行的文化现象、普遍的经济现象等等。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时,要将这些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不仅能寓教于乐,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如学生对历届奥运会的各举办城市充满深厚兴趣,那么备课时,教师可以将各城市的气候、经济、城市职能、在全国的地位等自然及人文特征搜集好,以便在课堂上灵活穿插。
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打造富有人文主义特色的地理课堂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国家地理环境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激发其爱国热情,使其维护国家利益。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学生唯具有国家观念与爱国的意识才能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现以台湾问题为例,教师可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来证明台湾属于中国大陆,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以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进而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需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其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质量,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尊重文化的地域性,树立科学地域观
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我们称其为地域性。人口分布、工农业的区位布局等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打上了区域化的烙印。因此,不同地域的地理文化具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人文地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区域性与多元化的意识,进而做到尊重世界上其他民族与地域的文化。各个民族与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习惯,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与不同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所以,我们要尊重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尊重其习惯和风俗。人文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理解多样性与地域性文化存在的意义与发展的不同,从而建立科学地域观,这将有助于提升其地理学习效果。总之,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更应是精神教育,但是培养人文精神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有效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地理课程,教师需要掌握地理学科独有的特点,并与生活中的各种人文素材相结合,组织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好的性格与素养,为社会与国家做出贡献。
作者:李晓亮 单位: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