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展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1.人文素养教育是新的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人文精神对于救死扶伤的意义,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医学教育需要人文引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质上是蕴含着丰富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要求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医学模式,体现了医学人文的回归,要将“以疾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必然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2.医患关系的现状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新要求
医学实践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医患关系。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过多依赖高科技设备,医患沟通面临诸多问题;医生本应是病人的守护神,却在某些情况下变成了病人憎恨的人,医学蕴含的人文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二、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途径的思考
1.更新人文素养教育理念,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大学的人文素养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校训精神的解读、校园文化的打造,在校园内弘扬“医乃仁术”、“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学校要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增强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知识的自觉性。通过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人文素养的积累打造良好的平台。
2.教学改革,实现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人文精神,融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要更加注重人文课程的体系建设,使人文课程的教育更加系统。学校要进一步优化人文课程的教学,使医学生得到启迪;同时,要更加注重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的建设,出版高质量的人文医学教材。
3.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国内医学院校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教学内容上应保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医学领域的人文社会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积极吸取PBL教学法的优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多媒体功能。同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不要局限于课堂笔试答题,通过综合笔试、写作、参与讲座、教学、互动、研究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4.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只有人文素养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人文素养好的学生。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调动教师探索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法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工作思路与新的教育观念相协调。结合实际,制定师资培养规划,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将提高教师实施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的重点,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
作者:于宁波 周亚夫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