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6篇) - 社科学术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6篇)

时间:2017-01-22 00:05:06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情景教学法在免疫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三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学生24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124人,采用案例教学与情境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比较,并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较好。结论: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案例与情景教学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1-3]。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这一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上,老师会在短时间内讲述大量、繁杂的知识,学生容易厌倦。在当今教学改革进程中,“案例与情境”教学模式近年来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可强化教学效果,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内对三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案例与情境为基础的教学,并通过比较,得出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三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学生22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人,实验组124人。两组学生人数、年龄、学习纪律、基础及前期各门基础课成绩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课,均由笔者授课。教材采用科学出版社出版李剑平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目标与课时数相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教学大纲授课,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思路跟进等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运用案例与情境教学法。课前布置案例,依次展开情境教师于课前先给学生发放案例素材。

1.3教学效果评定方式:①期末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对两班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由同一教师命题及阅卷,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考题,共100道选择题(总分100分),其中病例分析题型占40分,主要考查学生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其他题型占6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②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设计7个内容。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回收率100%.

2.结果

2.1实验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

病例分析题得分,实验班(34.78±1.95)显著高于对照班(30.25±3.67),基础知识题得分,实验班(50.35±5.34)显著高于对照班(47.13±4.43),具体见表1。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均分比较。

2.2两种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

比较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沟通和协作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七个方面,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班。

3.讨论

本研究说明,实验班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普遍认为采用案例与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对未来职业发展有益。案例与情境教学法把课堂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模拟演示、分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感知、理解、深化融为一体,强化了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下积极提出问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意见,寻找解决方法。这种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5]。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应用中,案例与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了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平,徐庆强,戚中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03:161-162.

[2]李晓杰.“课证融合”模式在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中适度推行的探讨[D].厦门大学,2014.

[3]王较过,何传杰,张梦琴.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47-48.

[4]周密,李哲,王艳艳,华芳,郑海筝.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0:1923-1925.

[5]向丽,周铁军,王光西.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06:700-702.

作者:唐正宇 王碧玉 姚玲 王太林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第二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既能将几门基础医学课程联系在一起,又能与传染病学和内科学交叉融合,是开启医学生临床思维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本研究对此课程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与考评方式都必须进一步改革,以满足新时期社会与学生的需求。过去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成为现今医学教育进步的绊脚石,因此,笔者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检索大量相关学术资料,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1.既往教学的不足之处

教师掌握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未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授课过程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常见疾病与新现疾病不能有机结合。试卷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方位考核学生,不能有效开发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建议

2.1课前教学准备

主要是教师备课的准备,老师要吃透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反复备课,内容要十分熟悉,还要深入思考,把握整体,分清重难点,对每一部分内容要做到烂熟于心。同时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进行分割、取舍、简化、扩充,对教材进行重新、周密的编排[1]。另外,要理论联系实际,临床与课程统一联系起来,加入季节时疫及新现疾病,有目的地传授,逐渐形成自己的授课特色,才能够发挥自如、运用自如,难易分清、重点突出,讲课透彻。

2.2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基础医学课程,免疫学难理解,微生物学多而碎杂,若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将会产生不利于学习的深远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绪论是一本书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全部章节的浓缩,绪论讲解好了就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讲微生物的时候,从制醋造酒到青霉素的发现,从毒力改变到耐药性变异,从巴斯德到李斯特,从经验到实用,从国内到国外,一定要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此,既能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又能增强大家的学习趣味性[2]。所以,每一个章节老师都应精心研究、细心设计,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教学模式的改善

2.3.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内容繁多,章节凌乱,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感觉到内容抽象、零散、不易理解。因此,本课程不宜整体、循序地全部讲解,应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做有机调整,促使学生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务必理论结合实际,去旧迎新、结合临床,注重实用。研究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专业特征将细菌、病毒、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的顺序做了相应调整,在授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2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资源优势。近年来,我校大量引进多媒体,基本上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多媒体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简约性、可重复利用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上被应用。近年来教材编撰、出版频繁,教材为求新颖,新添内容极多,但授课学时有限,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简单,化枯燥为趣味,化繁重为简约、整洁,减少了认识难度,使学生的眼、耳、脑、手都动起来,大大强化了课程授课的效果。2.3.3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十分不受学生欢迎,既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使课堂过于沉闷。近年来,启发式教学法十分流行和受欢迎,注重提问、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扩充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3]。另外,巧用形象比喻,促进学生理解。采用形象比喻法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象比喻,就是将抽象难理解的概念用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现象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帮助大家轻松理解概念。最后,注重知识的整体性。老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严格的剖析,对知识框架进行重新优化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容易接受的知识结构。既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又对本课程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2.3.4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临床实际[4]。讲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就应该给学生讲浓汁特点,并结合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介绍破伤风杆菌时,就可以讲解产后新生儿的破伤风病例;讲解乙肝病毒时,就可以结合临床“乙肝五项”的检测方法,介绍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5]。总之,教师吃透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熟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改善教学方法,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巧用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就能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讲好、讲活、讲懂,就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邢秀伟 王立娟 叶珊珊 崔艳梅

第三篇:创设情境法在免疫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对专业课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要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专业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基础课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都要讲究科学、适宜、合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既要注重学科特点,又要兼顾学科整合以及学科之间可以资源共享[1]。也有学者认为创设情境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

1创设情境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需要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但是中职生的特点是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上容易开小差,很难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再加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不强。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能否主动探索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3]。基于上述情况,找出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当然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法很多,笔者从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工作已近10年,觉得创设情境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应用过的几种创设情境法介绍给大家,供同仁探讨。

2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创设情境法

2.1利用临床实例创设情境

在讲授破伤风梭菌时,教师可以利用粉笔代替钉子,让学生分组模拟被钉子刺破脚掌的情境,演示完毕后提出问题:脚被扎伤时可能感染哪种细菌?你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如何处理,在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从而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梭菌,再详细讲授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条件及防治原则等。学生知道了此次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小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同时也为今后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2应用图片创设情境

在讲授肝炎病毒一课时,笔者在医院检验科收集了临床常见的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检测化验单,上课之前发给学生传阅,并让学生针对化验单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化验单上HBsAg、HBeAg、HBcAg、HBsAb、HBcAb、HBeAb都是什么意思?每个化验单上的指标阴、阳性都不一样,为什么?为什么要检测上述指标?带着这些疑问,导入新课,学生都会专心听课,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2.3根据中职生特点创设情境此种方法就是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注意力不集中、逻辑能力较差等特点,创设生活情境,如在讲授微生物绪论部分时,可以提问饭前便后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这个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4用比喻的方式创设情境

在讲授免疫基础知识时,可以把人体比作一台缜密的机器,或者把机体的免疫系统比作国家军队,免疫器官比作各个军区司令部,免疫细胞比作士兵,它们之间互相配合,肩负着保卫机体的任务,一方面可以抵抗病原生物的感染,另一方面可以随时清除体内衰老的、突变的细胞等,从而使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这样,较为抽象的免疫学知识就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也就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2.5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更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课时,笔者就以HIV的视频来导入新课,视频中用黑色的魔爪来比喻HIV病毒,此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两千多万人死亡,超过三千万人感染,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提问学生,有没有兴趣了解HIV的相关知识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不歧视。

3结语

虽然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学科的学习很有难度,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但是笔者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转变思想,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会有较大的突破。最后希望笔者所总结的创设情境法能帮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专业教师。

作者:刘建平 单位:阜新市卫生学校

第四篇: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免疫学检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学科,特别是在免疫学技术研究领域以及相关医学领域当中。因此,探索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医学研究发展非常快,而且知识内容设涉及医学多个领域。《免疫学检验》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课程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建设精品课程,本文主要他探讨了《免疫学检验》课程的实践与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医学发展快速,免疫学检验课程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不断深入研究免疫学检验课程,增加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掌握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免疫学检验》这门课程知识枯燥、抽象,而且复杂,学生想要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点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会让学生任务《免疫学检验》这门课程太难,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改革免疫学检验的首要任务。布鲁纳,即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刺激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对相应的课程内容增加兴趣”。在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依赖性学习”慢慢向着“创新性学习”方向迈进。使得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这样的转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免疫学检验》这门课程的兴趣提升。《免疫学检验》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内容了解起来也非常的复杂,因此,教师应当对授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讲解免疫学概念时,通过举例引出概念,理解加上记忆,配合课程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能够缓解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获得教学效果。另外,要多多利用课堂提问的形式,以此来引导出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围绕问题进行教学。

二、多种教学方法要结合运用

1.并举网络教学平台与多媒体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直观性很强,可以通过声、电、光一体化将免疫学内容具体表现出来。让原本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比如,在讲解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可是如果利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来加以认识,会让学生的感性非常强烈,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加具体化的内容。除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之外,网络教学平台也应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校园网创建免疫学检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对课程中的难点、重点进行介绍,为学生学习提供题库、参考资料等学习资源。设置免疫学检验课程论坛,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教师通过平台发布公告,同时学生也能在该平台上提问、回答,有利于改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的情况。2.强化专业术语,开展双语教学。在理论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双语教学,促进学生专业术语的提升。学校引进优秀的国外知名大学专业教授来担任双语教学教师,引进原版教材,保障良好的教学资源。双语教学有双重标准,第一掌握专业知识术语,第二加强培养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3.以提问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来实践教学。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1969年引入医学教育领域当中,如今在诸多学校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学改革的最前端任务就是免疫学检验课程,在课堂当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会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而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优异的特性。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摸索PBL教学有效的措施。4.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临床知识与免疫学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教学课堂,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结合临床病例来讲授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概念,并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比如,学习超敏反应时,教师可以让有超敏反应学生来讲述一下反应时的症状,然后在讲述理论知识,结合现象联系到本质情况,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改革实验教学

1.实验内容要与时俱进,优化实验方式。优化组合传统实验项目,淘汰陈旧实验项目,紧密联系临床课程。增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项目。调整实践与理论比例,注重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技能不断提升。改革传统理论知识教学方式,设计并安排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科研思维。实验课当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实践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引导学生实践,整个实验项目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下完成。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收集材料。2.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评估教学质量。教学工作当中,考核是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效果、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加强考核实验操作项目,考核评分系统,培养学生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综上所述,改革《免疫学检验》课程,是一项复杂且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在改革教学与实践过程当中,要与时俱进,在改革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思考问题,创新实践,不断尝试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举的医学科技人才。

作者:唐愈菲 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表述工具,系统而又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所担任课程的把握,阐述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使用、考核方法等的一项教学活动,其形式有课时说课、单元说课和课程说课3种[1]。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推进,说课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新型手段,在一线教研活动中逐渐兴起,常常出现在新进教师面试、公开课、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环节,成为评价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手段[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具有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难学、难理解,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说课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根据本校说课实践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说课要求,以高职护理专业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例进行课程说课设计。

1课程地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以及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应用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其内容涵盖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三部分。本课程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传染病学、预防医学、药理学及临床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并将在消毒、灭菌、隔离、预防、治疗等医护实践中得到科学应用。

2教学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门课程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在授课中注重联系临床的实际应用部分,也适当增加了学科进展方面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通过理论教学实现基本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功能特点和免疫应答规律,并能将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2)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病原生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消灭、控制传染病及相关疾病的基本措施和方法。(3)熟悉有关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与临床疾病的内在关系。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病原生物的感官认识,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掌握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与应用,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3教学内容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本课程教学设计以“贴近临床、服务临床”为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医学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本课程设置五大教学模块,教学的内容选取主要依据是后续课程中所用知识点和临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学时数为72学时,具体安排见表1。教学重点是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防治方法以及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教学难点是常见病原生物和免疫性疾病的致病机制。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手段

4.1.1课堂讲授等传统方法和手段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课程内容。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对讲稿、课件的精心组织和设计,灵活运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1.2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形态、免疫应答过程等抽象的教学内容。4.1.3实验教学通过基本实验技能操作来训练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标本的示教、观察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形态的感性认识。4.1.4网络教学上传教学数据资料,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讨论和答疑,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和教学相长。

4.2教学方法

4.2.1启发式教学法对免疫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如通过展示比利时免疫学家JulesBordet补体的发现实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补体知识点。4.2.2比喻式教学法免疫学中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知识点概念抽象、深奥且难理解,可以采用比喻教学法。如将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比喻成人的躯体,上肢为可变区,双手为超变区,肩关节为铰链区,腋窝为补体结合位点,其他部位为恒定区,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区。4.2.3讨论式教学法针对病原生物学各论学习中重要的病原体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如乙型肝炎病毒,先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针对重点问题进行小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2.4PBL教学法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或机制时,往往是先举实例,根据实例提出问题,由此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概念。比如,在讲授超敏反应的内容时,先将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介绍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其发病机制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4.2.5公共突发事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近年来,不断有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如SARS、手足口病、禽流感、埃博拉病毒、H1N1型甲型流感,在教学中,不断关注相关情况,并在课堂上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原理对学生进行讲解,增大学生信息量,并能使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教学资源使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已有教学资源:自编习题集、试题库、实验指导、标本片、教学挂图、教学录像、教学视频、开放实验室及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等。

6考核方法

本研究课程评价方式,拟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最终成绩由小组作业、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出勤、对小组的贡献等)、实践能力、课前预习情况、期末考试成绩五部分组成。其中课堂表现部分拟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加权后取得综合得分。

7结语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和教学评估手段,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赋予说课者发挥的空间,又有规定的基本环节,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方法的积极性,是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章能胜 陈晓玲 何汉文 单位: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第六篇:免疫学检验教学中的PBL模式

摘要:在医学检验专业当中,免疫学检验是学生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免疫检验学与临床实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将临床应用与实践进行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广PBL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ELIA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为案例,阐述PBL模式在免疫学检验教学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免疫学检验学;运用实践

一、设计问题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不断改变,现代教育理念正向着“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转变,强调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PBL,即“问题式教学方法”,或者可以理解为以问题方式进行教学,PBL这种模式在国际上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已经在免疫学检验学当中开始运用PBL模式。本文主要以ELIA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为案例,探讨PBL模式在免疫学检验教学当中的运用实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技术,是现在临床检验诊断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检测技术,同时是免疫学检验学当中最关键的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医院经常开展的常规检测项目就是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的检测。首先,必须提出问题,而且该问题的提出必须紧紧围绕课程,学生通过问题从课程当中全面了解实验方法、原理、临床意义、判断结果和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实验课题。针对本文提出的检测乙型肝炎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一)诊断乙型肝炎,临床上主要检测是哪些指标?(二)就目前而言,检测乙型肝炎,临床上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及原理?(三)临床上使用检测乙型肝炎的办法步骤、注意事项有哪些?(四)如何分析检测乙型肝炎的结果?(五)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种检测方法,主要还开展了哪些项目的检测?将以上五个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通过网络、教材、图书等查阅渠道查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课前指导

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查阅结果进行检查,检查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由于目前检测乙型肝炎是各级各类医院的常规检测项目,因此,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在于:

(一)对于检测HBeAg和HBsAg,部分学生认为是双抗体夹心法,则其他部分学生回答的是双位点一步法。

(二)分析检测乙型肝炎的结果,虽然找出了部分答案,但是没有熟练掌握,都是死记硬背,找不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方法。

(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临床上的项目答案不完全。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第一点,要求学生搞清楚双抗体夹心法和双位点一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区别,然后根据步骤对两种方法进行判断;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明白指标的意义,结合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第三,联系学校附属医院,让学生进行临床调研;最后,整理及讨论解决问题的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三、课中教学

(一)讨论。在课堂中首先要讨论,每组学生选代表进行发言,分析课题中涉及的问题并进行解释,并汇报自己设计的方案,其他组学生可以对该组发言人提出问题,或者对其观点进行讨论。

(二)实验。在实验阶段,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用自己的血清检测乙型肝炎。对自己的血清进行检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表现,而不是将学习作为负担压力。(三)总结。完成实验阶段之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总结,首先让每个小组学生汇报自己组的实验结果及情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然后让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四、效果及评价

从整个课堂设计到最后反馈情况表明此次采用的PBL模式具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评价实验过程。以往都是教师一个人进行实验教学,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原理等,然后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重复教师的实验步骤。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充当指导角色,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充满期待,实验时就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评价实验结果。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一切,也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做完实验不知道该如何检测项目,搞不清楚检测指标的意义,以致出现误判结果。如检测乙型肝炎当中,采用HBeAg和HBsAg是双抗体夹心法,抗-HBs使用的是双抗原夹心法,三者采用的方法呈现结果为阳性,而-HBe、-HBc使用的是竞争法,结果显示为阴性。以往很多学生不理解其中原理,看见显色就以为是阳性,导致最后出现误判结果。本次实验当中,采用PBL教学模式,没有出现任何误判情况。而且能主动分析其中的问题,发现其中的异常并加以分析。

(三)学生评价实验教学效果。课后,对学生采用匿名方式评价PBL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觉得P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拓宽视野、深入理解;课外学习有利于实现学生知识外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均认可PBL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期望在以后课堂中能够更多应用PBL教学模式。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熟练掌握实验原理、过程、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能够进行分析和判断,充分体现课堂当中的优势。

作者:唐愈菲 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6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314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中国的房价未来走势

相关论文

太和医院规模

论文百科2017-03-21 09:02:07
相关学术期刊
《实用手外科杂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青海环境》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党政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运筹与管理》 《信息网络》 《润滑与密封》 《台声》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