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的禁毒努力(1939-1949) - 宗教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的禁毒努力(1939-1949)

时间:2013-07-30 16:36:57 来源:论文投稿

  川康地区是近代中国烟毒泛滥的重灾区,在该地区从事传教活动的基督教传教士,不仅致力于禁烟的宣传工作,还采取积极措施劝导边民及协助政府禁烟。传教士不仅帮助政府对边地烟毒屡禁不止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参与到禁烟的具体行动中,而且还帮助政府处理与禁戒烟毒有关的善后事宜。传教士的禁烟措施改变了边地民众吸食大烟的恶习,促进了边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边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改善了政府与边地的紧张关系,使边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密切了边民与基督教的关系,便于基督教会各种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基督教 川康 烟毒 禁烟
  作者:邓杰,1973年生,历史学博士,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副教授。
  
  中国的鸦片问题在引起国人强烈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传教士的关注。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基督教大力宣传禁烟,而且还在其医院中设有诊疗所等专门机构,帮助吸食者戒毒。教会医疗组织中华博医会于1886年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宣传禁烟,1917年该组织还曾通过反对鸦片和毒品的决议。次年各地出现的拒土运动(即反对鸦片、吗啡等毒品的贸易和生产),不少传教士即参与其中。中华续行委办会也呼吁传教士“对中国拒毒运动产生比以前更高的注意”。
  川康地区是近代中国烟毒泛滥的重灾区,在该地区从事传教活动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从事布道工作的同时,也致力于当地社会的改良及不良风俗的移易,禁毒就是其开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工作。当地教会不仅致力于禁烟的宣传工作,而且还采取积极措施劝导边民及协助政府禁烟,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一、教会对川康烟毒泛滥状况的考察
  
  基督教在四川的活动始于1877年内地会麦嘉底(Rev.John.M'carthy)从上海出发溯长江至重庆开展的布道。尔后,基督教在四川的活动逐渐展开。但截止1930年代,基督教在四川的活动仅限于城镇,对于偏远的四川西北部山区及西康地区,基督教会的势力很少渗入。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才传人四川西北的羌族地区。自此之后,基督教对川康民族地区的烟毒祸害情况予以了关注。
  1930年代中华基督教会进入四川,以服务边民为宗旨,专事成立了边疆服务部(Border Service Department of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边疆服务部自进入川康民族地区后,密切关注当时川康地区已十分严重的烟毒泛滥情况。中华基督教会的传教士对川康民族地区鸦片泛滥的情况予以了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认知材料。
  基督教传教士对川西区和西康区烟毒的实地调查发现:无论在川西区还是西康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边民精神生活贫乏,加之对毒品危害缺乏认知,种植、吸食乃至贩卖大烟的现象十分普遍。
  鸦片种植方面,不少边民违背政府命令,偷种鸦片,烟毒处于蔓延状态。1945年,陪同理县县长出巡四土,在其归后写就的报告中说:“川西县夷地今春普种烟苗之消息,亦已遍传各地。”崔德润认为,凡是“熟悉黑水情形的人都相信这事很可能是事实。”1947年3月,卓克基土司长子、四土喇嘛患病,卓克基土司派人到杂谷脑接边疆服务部医生前往看病。途中,崔德润、崔毓珊与边民闲聊,因崔氏二人不是“县府的人”,边民对他们谈及鸦片事“毫无隐讳”。据边民说,罂粟在当地“种的相当普遍,附近的地几乎都被外来的人租去了。”在尽头寨,有住户十余家,“大抵皆种烟者”。在川西朴头,罂粟种植也十分严重。1948年夏季,崔卫国应聘来到川西区朴头小学执教。崔氏发现,朴头人“多以种烟贩烟为业”。次年夏,华西大学及华西神学院董熙昌、张达三两人来边区做义务工作,崔氏约其来朴头一行。崔氏带领二人前往当地的伐木公司参观,在沿途,他们发现“阡陌比连的罂花烟地”,“一望无际”,时值“罂花怒放、处处飘香,割烟的男男女女嬉笑于田间。”鸦片在该地泛滥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边民鸦片吸食现象也十分严重。在川西三番黑水,1946年,“为推行禁烟工作及倡导边地教育、卫生事业”,理县徐县长曾偕同边疆服务部川西区主任崔德润“遍历三番各地,亲施劝导。”崔德润发现新番的赤不苏“吸烟的很多”。虽没看见田地里有烟苗,“但由地下所铺的烟杆和房顶上所存的烟果,可以推知此地种烟不少。”旧番“人民甚驯良,惟吸烟者甚多,粗略估计约在半数以上。”后番人民“多吸食鸦片,中毒已深,不能自拔”,“枯瘦如柴,奄奄一息”,崔氏发现,“此次旅行三番接见之人不下数百,欲找一健康之人而不可得。”据崔卫国观察,朴头人“多以种烟贩烟为业,成年人几乎人人吸染烟毒。”。
  对于西康地区边民吸食毒品的情况,教会人士也作了深入调查。1947年,边疆服务部的王贯三赴西康大桥做实地调查。王贯三发现,该地汉人“大都嗜染鸦片烟毒,颓唐堕落”。在罗家场,前往调查的李士达发现,该地女多于男,女人占人口总数60%,田间农事工作,多为妇女操持,而男子多半吸烟成癖,懒惰成性,不耐劳作,纵使操作,其效率亦极薄弱。李氏不禁嘘吁:“宁属人工缺乏,已成普遍现象,此为目前振兴一切事业之最大弱点。”他认为,“鸦片之一日不禁绝,宁属则一日无希望。”在李子沟,刘龄九注意到,该地小学学生生活极为困苦:将粘粑面置于木碗内,“以冷水调和成粑而食之,……寝和衣蒙披毡卧竹笆”,“肉食碱盐,遇有特别事故或得一尝”,“夷生之生活如此,夷胞之一般生活亦大抵如此。”刘氏概叹,若未涉身其地者,“殊难领略其苦况”。但令人无奈的是,学生无论年龄大小,都吸烟成性,“人手一支烟管”。面对此情此景,刘氏“人晚假教室作寝室,仰视屋顶星月在望”之时,只得付诸默祷“上帝公义”。
  在调查中,教会人士发现,为对付政府查禁,川康两地还存在着以鸦片交换武器弹药的严重情况。崔德润在陪同理县县长出巡四土时记录了如下情况:“(理县)夷民均已奉令今年所收之烟土,全数掉换枪弹,作来日应付大兵之用,不得用换普通日用物品。”西康区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深入的调查,使教会人士认识到,要使川西、西康区的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改变,必须协助政府对边民种植、吸食乃至贩卖鸦片的情况予以禁止。
  
  二、协助政府积极禁烟
  
  面对着川康地区烟毒如此泛滥,边疆服务部不仅劝导边民戒除烟毒,而且协助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边民禁烟。
  帮助政府对边地烟毒屡禁不止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是边疆服务部参与禁烟工作的第一步。边疆服务部认为,政府力量在边地影响甚微是造成边地鸦片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崔卫国将杂谷脑地区鸦片泛滥的原因归结为政府的腐败无能。据其记述,该地“自鸦片烟毒漫及边地以来,人们多以种烟贩炯为业,成年人几乎人人吸染烟毒。过去由于政府之腐败无能,夷人对政府法令不问不闻,相反的还起轻视之心理,故烟毒越漫及越深。”由于官方影响力不大,地方官员禁烟又不尽力,从而导致当地鸦片屡禁不止。崔德润在四土巡行中曾遇有一事让其嘘吁不已。在转往经楼途中,崔氏遇边民多人,一询问,说是“头人召集开会,讨论今年种烟的问题。”问及开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的禁毒努力(1939-1949)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374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健康之路杂志官网 career objectives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国外金属矿选矿》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工程机械文摘》 《气象与减灾研究》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上海轻工业》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标签技术》 《气体分离》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