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畜牧牲畜集中圈养虽然可以减少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率,但是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由于牲畜的生活环境空气混浊,场地狭小,很容易造成病菌大规模繁殖,从而在饲养场内造成大范围牲畜瘟疫的流行[1]。因此,目前对于畜牧兽医人才的需求极大,市场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然而当前我国培养专业畜牧兽医的途径较少,教学方式缺少创新和改革,致使人才专业技能跟不上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中的裂痕
1.1从业人员实践水平不足许多畜牧兽医人才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学历多是硕士甚至博士,科研能力也很强,但是一旦投入工作环境中,他们却表现出巨大的不适应性,显得无所适从。这是因为在人才培养教育阶段过于注重对其的理论指导和应试教育,忽视了重要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这类兽医人才大多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对与兽医相关的领域了解不足,导致在工作中无法与其他部门合作,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1.2人才自愿度不够人才自愿度不足,是指在大学本科或者专科教育中,自愿选择讲畜牧兽医专业作为自己第一志愿的人员非常少,许多是被调剂或者在他人压力之下才选择这一行业的。畜牧兽医类职业在我国收到的关注度和尊敬度不够,许多人对其存在着较大偏见,认为这是一种低级而没有前途的工作,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在客观层面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忽略了对畜牧兽医人才的利益保障,导致目前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奖金和绩效考核不完善,物质保障不健全;他们的工作环境也较恶劣,相关的工作培训和进修机会非常少。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许多畜牧兽医人才选择转行。因此,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更加剧了这一行业从业的混乱,导致外界对其误解加深。
1.3对从业人才的培训不够深入畜牧兽医行业是一类较新的行业,其工作要以来大量的科研实践和技能培训才能进行。遗憾的是,尽管我国高校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做的较为出色,但是在工作环境下,企业极大地忽略了对于从业人员的技能培养和科研支持,导致其工作能力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工作要求,很容易由于知识面不够新颖而在工作中犯下错误[2]。这种投入工作后忽视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的现状是由于长期的工作环境导致的,大多企业已压缩成本,提高利润为唯一目的,不愿投入资金对畜牧兽医人才进行培训,正是受这种粗浅目光的影响,才形成了目前这种局势。
2如何提高畜牧行业兽医的专业水平
2.1增加对畜牧兽医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介于目前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从业人员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特点,应该对高校畜牧兽医人才教学方式进行过改革。首先,应该在部分优质专科学校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将其教学目标定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实践和实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以此分担一部分综合研究性高校的培养压力,形成培养重点不同的两类人才培养机制。另外,在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相应改革。教师要安排不少于1/3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工作环境适应等实践性的课程,帮助学生达到理论学习和操作能力共同进步的学习层次。
2.2企业保障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基本利益想要将高水平的畜牧兽医人才永久性地留在企业中,为企业发展服务,就需要改变目前对这类人才的待遇,保障其基本的利益和需要。对此,笔者有2点基本建议:第一,企业提高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并且设立将一部分可浮动收益作为奖金,绩效工资等形式发放。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提高了,生存压力就相应降低,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第二,企业要树立起尊重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良好企业氛围,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怀,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保护,能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知识。
2.3完善从业人员学习制度工作能力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才能发展。因此,企业应该为畜牧兽医人才准备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其提供丰富而多样的交流,进修和研讨机会。举例来说,企业可每年选派数位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学习能力强的优秀从业人员赴国外先进畜牧饲养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其在畜牧医疗方面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并进行吸收改良,使其能够为自己企业所用。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供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研究所用。总而言之,企业为其创造的学习环境越良好,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越多,从业人员发展自身的需求被满足,他们就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社会对畜牧兽医人才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增加,这就要求加快高校对于畜牧兽医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他们适应工作的能力。另外,企业不管从制度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应该改善现状,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基本利益,消解他们的后顾之忧。
作者:聂兵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