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常见形制
按影壁的平面形式来分类,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字影壁:影壁呈一字形。当其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间,即为独立影壁。如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做出影壁形状,则称为座山影壁。雁翅影壁(“八字影壁”):正对宅门,平面成“冖”形的影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整齐的房角檐头。同时,由于其体型较为庞大,具有一定围拢空间的屏障作用,在山西的一些山区(如阳泉、平定一带)较为多见。撇山影壁(“反八字影壁”):指的是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檐口成120°或135°夹角,平面呈八字形,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如平遥文庙。此外,山西民居影壁还有一个特例———风水影壁,以平遥为典型例证。风水影壁一般建在正房的后墙中部上端,以增加正房视觉高度,希望本宅能高于附近的其他宅院,镇住他宅,来接纳自然界中的吉祥之气。
二、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题材及文化内涵
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题材包括祈福、祝寿、祝吉、升迁、镇宅、辟邪等,无论何种题材都寄寓了主人或企盼吉祥如意,或追求功名利禄,或希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意愿。这些题材在反映主人身份、地位、职业的同时,更能体现其修养、情趣和品位。
(一)趋吉辟邪祝寿祈福
海水朝阳。王家大院红门堡东堡门对面有石雕海水朝阳影壁,一轮红日自海面升起,天空彩云飘浮,数只蝙蝠飞来飞去,寿山稳立海中,寓意为“寿山福海”“寅宾出日”。明清以后多用海中仙山图案来喻多寿多福,也是“百福寿为先”传统观念的具体表现。狮子滚绣球。狮子的造型艺术是随佛教流入中国的。但在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中,狮子蓬头大耳,巨目环睛,娇憨可爱,显然已是意象化了的艺术形象。常家庄院的狮子滚绣球影壁,壁心大小三头狮子正在翻滚绣球,幼狮在父母的庇护下忘情嬉戏。雄狮踞左,足下踩着绣球,有着一定的性爱意义。雌狮居右,身旁雕有天真狎昵的小幼狮,天伦之乐,温馨和谐。后人又常取“狮”与“师”谐音,即“太师、少师”,意为官运亨通。同时它又是等级权势的象征,头上的螺髻数目要和宅院主人的官职相匹配,由此可见其内涵的多元性。土地尊神。土地神作为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的神祇,在汉族百姓心中的地位却非常高。土载万物又生养万物,此乃中国人所以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乔家大院有名为福德祠的影壁,壁心靠下部位均有小神龛。据影壁对联“职司土府神明远,位列中宫德泽长”,可知神龛所供奉的应是土地神。有土地神龛的影壁在山西十分流行,这是农耕时代靠天吃饭的现实反映。此外,山西传统民居影壁上出现大量的吉祥纹样符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器纹样物等),它们之间利用音意、形意的组合方式,形成了多种趋吉辟邪的祝盼。
(二)教化人伦出仕升迁
封侯挂印。王家大院红门堡堡门外大型八字影壁,正面即为石雕封侯挂印。影壁构图突破了传统挂印于枫树的造型,以松代枫。松树凌霜不凋、冬夏长青,又与“孙”谐音,希望子孙仕途飞黄腾达之意昭昭然。左上角有大小猴两只,小猴手执木杖,将印绶挂在松树上,大猴手抱一松果,剥皮取子。右下角为雌雄二鹿,一品衔灵芝,一正在觅食,旁边还有一株万年青。猴在上表示青云得道,乘风直上,鹿在下示意脚踏实地,路路畅通。物象组合,寓意吉祥。麒麟望月。王家大院有一面影壁,其背面是一头体型庞大、回眸叱咤的麒麟,背鳍均匀,鳞甲密布,前额高起,鬃发飘飘,二目圆睁,回望天空一轮圆月,其头顶上方还饰有祥云纹样。该麒麟头似龙头,双目精神,姿态优美,威武雄壮,是“仁厚贤德”的吉祥形象。同时,其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的“仁兽”品质正符合几千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指日东升。代县民居指日东升影壁,上有一人以食指指向天上太阳,旁有骑马欲向前者,寓意指日高升,前程远大,表现了封建社会文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与当时的政治人文环境相契合。
(三)山水诗赋文人情怀
渔樵耕读。在古代文人眼里,渔、樵、耕、读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故称为“四逸”。王家大院有两块四逸石雕影壁。其中,红门堡内的一处,画面上有山、水、桥、柳、石、亭、松、鹿等,人物活动其间,表现了“四逸”之景。而王家大院影壁“对弈图”“山涧访友”的壁心等象征君子雅士的文人装饰题材亦属此类。在此,要提及一下:在山西民居影壁中,人物题材作为装饰纹样的相对较少,而在建筑其他装饰部件中多见,这与南方民居建筑中较为常见人物题材有着地域上的差别。山水影壁。以中国山水画作影壁的装饰,在明以前很少,清初时也未盛行。清中叶后,山水形象随着山水画的滥觞才逐渐被搬上影壁,从而丰富了影壁的表现内容。在山西民居中有一定数量的山水影壁。王家大院王汝聪大门内以及宜安院的山水影壁就极具代表性。虽为石雕,但体现的是中国画的意境、格调和气韵。这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更是宅院主人追求淡泊恬静生活的心灵写照。此外,山西民居影壁中还有蔚为壮观的文字壁心、图形化文字以及诗联和对联。它们一方面以一种特有的书卷气息烘托出宅院主人儒雅的文人气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山西自古重教敬学之风浓郁的地域特点。
三、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构图特征
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材质为青砖和石板,所用工具也并非毛笔,其构图在基本遵循绘画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分层配置
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构图不同于西画的焦点透视,采用的是与汉代画像石等民间美术图像相类似的“底线斜透视法”“等距离鸟瞰斜侧面透视法”“斜向的透视”等。这是一种民间美术独特的图像布局方法,表达的是所谓的“心像经验”。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构图亦如此,民间艺术家们把人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天地江海和装饰纹样等多种视觉形象,或上下分格或左右划区满满地填塞在一起,构成一幅幅满、密、全的包罗万象的画面。这种超时空、跨地域、超固态、超常规的独特艺术表现,展现出了影壁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创作思维方式和构图法则。
(二)圆形“、S”形、品字形
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画面在表现形象主体组合的基本形状中,常见有圆形“、S”形、品字形等。在圆形构图中,如果出现一个集中视线的趣味点,那么整个画面将以这个点为轴线,产生出强烈的向心力,在视觉上给人以围合、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感受。“S”形是曲线的组合和延伸,给人以活跃之感。“S”形在影壁构图中还具有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它连接画面中散乱无关联的景物,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因此,尽管山西传统民居影壁多有繁缛景物,但经“S”形构图后,不显杂乱,反添情趣。品字形即为三角形,给人以均衡、稳定、持久耐力、分量以及强烈的优势等感觉。影壁作为居家常见之物,如此构图的用意显而易见。
(三)注重“开合“”虚实“”疏密”“动静”
山西传统民居影壁图案的构图除了常说的“四菜一汤”式,其山水、花鸟题材的构图基本上遵循着相关绘画的一般原则。关于构图中的取势“开合”,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曰:“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势也者往来顺逆而已。而往来顺逆之间即开合之所寓也”[3]41。显然,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作者深受绘画的影响,在画面的经营上非常注重其“开合”的处理,努力做到宾主鲜明,疏密错落,前后贯穿,变化掩映。虚与实,对于影壁而言,其处理和表现较为直观。近景或主要形象相对精雕细琢,多做层次,使之更立体;做背景或只是点缀的部分便减少层次的表现。而石雕的虚实表现则更多地通过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疏和密是根据影壁壁心物象在构图中排列距离的远近来体现的。疏凸现密,密衬托疏。在山西传统民居影壁上亦有许多“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的大手笔。动静结合。王家大院鲤鱼跃龙门影壁,牌坊式门楼喻龙门,鲤鱼跃出水面。图中除龙门用静态的横线和直线外,水浪、云朵及水滴均用波曲流转的动态线条,强烈的动静对比给人以奋进向上的鼓舞和震撼。
(四)强调情趣
山西传统民居影壁的作者从具体的对象着眼,为表现一个特定的情节,把画面中的鸟与鸟、物与物有条理地组织在一起,使之产生情趣感。这种拟人化的情趣结构包含着微妙细节的表现和宾主之间的相互衬托、照应和顾盼的关系。此外,山西传统民居影壁无论福、禄、寿三星,还是渔翁、樵夫形象,抑或是双眸相对的鹿和鹤,就如电影定格一般,极具叙事之感。当然,有时还利用影壁中的题字来平衡画面构图,与中国画追求“诗书画印”为一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之,山西传统民居影壁无论是题材还是构图,均显示出创作主体之创作意念的美学品格,蕴藏着作者对世界之真实存在的深层理解及灵魂诉求,更是一方水土养育下的值得品味研究的文化艺术载体。
作者:武丽敏 单位: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