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
1实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自行选择医生,实验组按分级分诊模式进行分诊后由患者选择医生。按分诊标准模式进行分诊。儿科分诊分诊大厅任命大厅主管,下设各岗位责任组长,建立大厅主管护士—责任组长—区责任护士的分级护理模式。大厅主管护士负责预诊,提醒患儿了解医生信息,发现需要紧急抢救的患儿送抢救室;责任组长负责简单监测生命体征并分诊;责任护士负责片区的分诊巡视和健康教育指导。为了提升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认识护理服务对患儿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的重要性,分诊护士必须经培训考核和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合格之后,方可上岗。
2观察指标
门诊分诊结束后,对患儿及其家属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资深护理专家审定。满意度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依照门诊实际情况对预检迎接、分诊巡视、分诊流程、健康教育和指导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实验组在预诊迎接、分诊巡视、分诊流程、健康教育和指导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1)。实验组被患者及家属表扬人数多于对照组,投诉、纠纷和意外发生少于对照组(表2)。
5讨论
儿科急诊的现状是急诊患儿多,家属心情比较急躁,其中危急和紧急患儿常常混合出现,简单按照就医先后次序就诊,易延误真正需要紧急救治患儿的最佳抢救时间而延误病情。对照组候诊时发生投诉、纠纷7例,发生意外2例;实验组候诊期间发生2例投诉,无意外情况发生。可见分级分诊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本研究显示,分级分诊模式实施后,患者家属对预检迎接、分诊巡视、分诊流程、健康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满意度显著提升。实施岗位责任制使患儿和家属在进入门诊大厅初期就会得到预诊护士的热情接待。预诊、分诊和分诊巡视构成了三位一体分级分诊服务:大厅主管护士简单快速识别紧急的患儿;责任组长通过收集患儿更具体详细的信息、测量生命体征等进行评估;责任护士巡视候诊患者,重点观察,间断多次进行评估。预诊、分诊、分诊巡视任何一个环节发现急、危重症患者,立即实行绿色通道一条龙服务。预诊护士负责陪同患者:实行先就诊后挂号;先治疗、检查后交费;先住院、急救后办手续。分诊护士配备主要根据门诊工作量和患者病情决定。责任护士了解候诊大厅患者的病情变化,仔细反复巡视评估,不漏分、不错分每一位患者,提高分诊准确率,降低医疗风险。责任护士利用分诊巡视间隙用广播不定时宣教各种安全知识,根据季节发放相应疾病知识宣传册,宣传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分级分诊模式重视分诊护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提升服务理念。经医院内部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各责任护士积极巡视责任片区,积极满足患儿与家属的需求,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病情转归做前瞻性评估,做好预防性护理,变事后护理为事前护理,及时阻断病情恶化[5]。预诊护士主动迎接,在入院之初就从容易发生纠纷的环节加以控制,第一时间发现危病重患儿,挽救真正需要救治的患儿。分级分诊模式实现了连续、全程、人性化的护理,为患儿提供了全面、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丁金花 苗歌
第二篇
1儿科门急诊护理纠纷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查对失误造成的,虽然卫生部和各级医院一再强调安全核查的重要性,但是在儿科急诊输液过程中传统“三查七对”的核对方法执行并不理想,时有错误发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我们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急诊科患儿多,护士工作压力大,易产生工作倦怠、疏忽;第二,护士对查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三查七对”是由护理人员单人完成,容易流于形式。新型查对法“三查七对两确认”可以有效地防止差错的发生,其要求护士认真核对并请患儿家长进行共同确认,在此过程中,查对护士通过用手指示输液标签上的患儿姓名和用药等信息,起到了督导查对流程和集中护理人员查对注意力的作用。患儿家长的参与在提高输液查对准确性的同时,也促进了护患沟通,并且使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权得到了满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输液满意度。
2正确、严密的实施护理查对制度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是防止输液错误的关键。实验组的2例差错中一例为药量查对错误,少给了一瓶;另一例为液体中有絮状物。查对过程中均没有发现,主要原因还是护理人员对自身的操作查对环节有所轻视。虽然家长的参与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注意力和警觉性,但也不能过分依赖于患儿家长确认患儿信息,应做好风险和隐患的防范工作,加强慎独教育,形成自觉规范的查对习惯。综上所述,护患双确认能够提高儿科急诊静脉穿刺的查对效果,保证了患儿的输液安全。是对常规“三查七对”的一种完善,它的主要优点是在不增加护理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将儿科急诊输液差错事故降到最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莉 李萍 王少超 贾云霞 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急诊科
相关专题:微生物学杂志影响因子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