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学的理性对策分析 - 宗教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作文教学的理性对策分析

时间:2017-01-20 05:35:58 来源:论文投稿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个连教育圈外的人都明白的现实,语文老师又岂会不知?然而,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又占据着什么样的分量?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教学随意性太大,毫无序列与系统,简言之,低效!既然所有语文老师都明白作文的重要性,为何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却是如此的尴尬呢?笔者在作文训练中每每多多少少有些困惑。

一、作文训练:课文的附属还是独立的教材

说到作文教学,我们手头权威且系统的便是教材。既然教材的每个单元后都有写作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教材上的作文训练说起。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六个单元的作文要求分别设置如下:第一单元:学习写消息第二单元:叙事要详略得当第三单元:说明要抓住事物特征第四单元: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第五单元:学会说点道理第六单元:多角度描写景物从文体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训练的重点分别是:新闻、记叙文、说明文、说明文、议论文或其他文体中的议论、记叙类文中的描写。那么,短短一学期我们的六次作文几乎涉及到了整个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所有文体。而其中任何一种文体的掌握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那么,作文训练的梯度与序列体现在什么地方。熟悉教材的老师不难看出,作文训练的安排也是有规律的,那便是与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关。除了五六文言文单元与内容扣的不太紧,前四个单元,尤其是一、三、四单元都紧紧围绕着本单元的文章文体来设置作文训练。可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忽略不写的恰是这三个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训练。据此,我们产生以下疑问:作为教师手头唯一的作文教材,单元中的作文训练应该成为课文的附属还是独立的作文教材?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得确定教材的编排体例,是按主题(内容)划分单元还是按文体划分单元?两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实际上体现着编者不同的编写意图。如以主题划分,我们可以推测编者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以文体划分,或许更侧重于学习某种文体。显然,人教版的教材主要以主题来编排的。以八上六个单元为例,分别是:第一单元:战争题材第二单元:爱的主题第三单元:名胜古迹第四单元:崇尚科学第五单元:无主题,无固定文体(文言文)第六单元:自然山水(文言文)根据内容划分的单元如何将单元作文训练落至实处呢?编者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那便是以本单元中出现的主要文体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于是,第一单元出现了新闻,哪怕仅占本单元五分之一的篇章,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那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点便设定为学会写消息;第三、四单元的文体都是说明文,所以这两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为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而第二单元是散文和小说,都属叙事类文体,于是本单元训练为如何详略得当地叙事;五六两个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学生不要求写文言文,因此,编者又设置了议论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训练。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课文的设置是以内容来划分的,而写作训练是以文体或者说是表达方式来划分的,这二者之间显然不能够完全匹配。如果作文训练是以课文为依据,那我们还需要再斟酌一下二者的关系。或者,我们是否可以抛开课文的束缚,编写相对独立的作文教材。

二、实用文体:师生可以忽略不写么

当下,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新闻、说明文等实用文体总被师生忽略。与课文紧扣的新闻与说明文老师训练的却很少,或者干脆不写。纵观整个八上教材,除去两个单元的文言文,剩下四个现代文单元,说明文占据了两个单元,剩下的第一单元以学习新闻为主,只有第二单元是文学作品单元。可见,实用文体是学习的重点,这一结论在单元后的写作训练上也能体现。八上六个单元的写作训练分别为:第一单元:学习写消息第二单元:叙事要详略得当第三单元:说明要抓住特征第四单元: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第五单元:学会说点道理第六单元:多角度描写景物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本学期写作训练只有两次训练为记叙文,其余四次都为实用文体,第五单元涉及到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没有进行这些实用文体的训练。这一现状并非偶然,教师之所以忽略教材中的要求另设题目,其原因是,整个初中阶段,我们大到中考,小到年级的测验,没有一张试卷涉及到实用文体的写作。既然不考,教材为何如此设置,难道编者毫无依据吗?当然不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能看到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基于课标,编者设置了以上作文训练要求。但不要说中考,就连高考似乎都不涉及说明文的写作,教师便“聪明”地进行了取舍。在集中精力为考试而努力的同时,学生实际丧失了重要能力的培养。其实,无论是新闻还是说明文都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两种样式。每天,我们都会跟新闻打交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而一个受过九年教育的学生竟然连表述一条新闻都不会,难免有些尴尬。说明文在生活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从一盒药的说明书到一个高科技产品的说明书,这都是说明的表达方式。当我们需要用文字向别人介绍某种物品或事理时,都必须使用说明文。可如今,能够写好这些文体的学生已经很少了,很多大学生甚至连信都不会写,我们是否该反思我们的教学?

三、作文突破:策略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该依据什么进行作文的训练呢?

(一)以课标为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南,我们的所有评价细则都是在课标的框架下完成的。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熟悉课标。语文课标强调,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关于作文的具体要求再次赘述: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偏重记叙文,而忽略实用性文体的写作。“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说:“(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魏本亚教授在多个场合强调,作文教学的趋势就是作文课程化,这实际就是做到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还说:“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以上都是我们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以教材为抓手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进行写作训练。教材的选文可以说是最经典的文章。与其教师苦苦搜寻写作素材与范文,倒不如好好利用起教材的选文。教学新课的同时,教师不妨从写作的角度对文章从结构、选材、立意、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读懂文章内容与情感的同时明白如何写出这样的好文章。1.学习经典篇目的写作结构。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让学生掌握一些文章的写作样式,以《一件小事》为例,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叙事文的写法,并让学生明白,记叙文不仅是能够平铺直叙。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行文要有波澜。按照徐江老师的说法,当出现一个想法时,此时应该有一个障碍,一篇记叙文如此两次波折,波澜自然产生。2.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读写结合一直是我们推崇的教学法,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总是局限在偶尔进行一次小练笔,很难将二者真正地有机结合。从下面的作文命题中,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台湾国中对《孔乙己》的写作处理是:①给孔乙己回封信。21世纪的朋友:活在比你早100年的旧社会,真累真受罪。因缘际会,向你寄出这封电子邮件。我的生平相信你已有所认识,这些年来我一直再反省:我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的风采?作为另一个时代的你,可以提供给我一些意见吗?孔乙己敬上②把《孔乙己》的情节改写成一首诗。咸亨酒店的多余人满口之乎者也的喊盖不住偷窃的旧伤是又脏又破的长衫举人老爷可以把你吊起来打得腿脚残冰冷粉板上还记着你欠的十九个酒钱③同一件事,有许多叙述视角。四人一组,把《孔乙己》情节作如下改写:丁举人与人喝酒偶然说起孔乙己孔乙己自述人生经历孔乙己的邻居说起孔乙己掌柜的又说起了孔乙己借鉴台湾作文训练的方法,本学期在学习《词五首》时,我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进行创作,没想到学生写得出奇好,尤其一些女同学,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将《望江南》中的女性从早的精心画眉到傍晚的肝肠寸断描写得细腻而感人。可见,教材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素材。

(三)以生活实际为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明白了解学情的重要性。我们只有知道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样,我们的写作训练也必须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历才能真正有效。于永正老师曾经以课间两生相撞、踩脚为素材引导学生写作。孙艳老师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针对班级生源地复杂的现状,以介绍当地的特色小吃为写作内容。黄厚江老师也以自己女儿竞选班干失败为素材引导学生写作。从以上名师的做法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优秀老师为什么会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在于他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达。因此,平时我们看到的一些作文训练看似很好,实际只能让学生说假话,如《苦趣》。于今天的孩子而言,尤其是城市中的孩子,苦似乎只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解,有几个孩子真正过过苦日子,明白苦的含义?同样道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由于地域的差距,导致生活状况的不同,如果我们的作文命题忽略这些,让一个农村孩子写只有城市孩子才熟悉的生活内容那结果可想而知,反之相同。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还要依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随心所欲。

(四)以评价为保障

教师若要想让这一切都落到实处,还必须依靠评价。泰勒说,在本质上,教育评价过程乃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克龙巴赫也说,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把评价广义地定义为:“为作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搜集和使用信息。”我国的冯平很早也说过,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还必须从评价上进行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在考查写作时,不能只单一地考查记叙文,至少可以在中考之外的某个学期考试中涉及到非记叙文的写作。今天,我们都意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写作教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写作教学能有一条更清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3,(1).

[2]张一山.台湾中学“课文作文”教学与作品观察[J].福建教育:中学版.2015,(6).

[3]张一山.“虚假作文”易引发“编造”风潮——对2015年江苏高考一篇优秀记叙文的质疑[J].语文知识.2015,(8).

[4]张一山.“品鉴文”:千万只眼睛发现后的发现——台湾作文教学与作品的启示之一[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7).

[5](美)杜威,冯平.评价理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作者:刘蓓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作文教学的理性对策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446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税收执法督察报告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花城》 《教育学文摘》 《中国电影市场》 《水上消防》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时代英语》 《江汉论坛》 《现代中文学刊》 《公路交通科技》 《语文教学通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