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以新课改作指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中提出了许多和传统教学不同的理念。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在整堂课上,教师都在一直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任务就是记住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习题的训练。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在学习上就比较被动,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下,学生自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问题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做好纠正。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才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新课改中还指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关注,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之后都有所收获。只有让每个学生经过课堂学习都有所得,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知识探究的欲望,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学困生很少给予关注。为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只有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逐步提高。
二、和生活、生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当中,而且又被运用于生活生产当中,指导生活和生产。虽然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但是,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体会数学知识,一定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其和生活、生产的结合点。只要教师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感悟,就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给学生介绍什么是统计、统计的方法等知识,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迷茫。如果教师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去体会,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统计。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调查的事物,并分析自己在统计中所运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本部分内容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兴趣也更浓。
三、运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思的起源,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才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调动。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参与热情更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帮助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一定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课堂教学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邵长旺 单位:江西省乐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