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小企业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发展持续加速,规模整体攀升
2014年是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至2014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中小企业户数已达17.6万户,同比增长8.5%。
(二)经营范围有序扩大,结构分布更加合理
省内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由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服务业和围绕汽车产业的加工配套链条,向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细分方向高速发展,经济结构日渐优化。长春市范围内非大型科技企业约2000余户,涵盖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IT业、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其中的佼佼者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优秀的中小企业已经转型为集团化或股份制企业,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运作资本的能力不断加强
几年间,民间资本运作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体系当中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1.4%。民营资本运作与资本投资早已不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已全面形成以促进新产品研发投产、新技术更新换代为主导,同时伴随高技术实体化、跨行业综合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
(四)中小企业为整个社会带来的贡献愈加明显
吉林省民营经济已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力量,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就业问题的主要疏导手段之一。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随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而逐年递增。截至2014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1.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实缴税金748.2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5.9%。
二、吉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的现状
(一)新产品研发需求旺盛,研发能力潜力巨大
企业新产品研发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资金能否及时有效投入是能否顺利开展研发工作的前提。2014年省内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人数约4200人,比2013年增长约20%。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技术改造投入、技术引进投入,相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15.24%、42.90%、81.85%。目前,省内部分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已与省内高校共建研发团队,企业负责人对研发的兴趣持续升温,将企业自主科研形成常态化,研发出很多改型换代产品,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了细分市场领域的占比。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的成果数量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表明我省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充分认识到拥有“自己的技术”这一决定性因素能为企业自身带来的巨大能量。
(二)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紧紧依赖科技创新
我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应对经济外部大环境的压力下,都在积极主动谋求企业未来的发展途径。通过走访,对企业未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的约70%,60%的企业已经初步制定了发展计划。一部分企业具有开创精神,努力拓展新领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转型产品,使自身不断做大做强。
(三)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日益旺盛
随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科技创新显现出了强烈的渴望,相应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改以往闭门造车的状态,积极主动寻求专家和外部技术力量的支持,他们对高校中适合企业发展的新产品和科技项目显得兴趣十足,更乐于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交流,期望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良方益策,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吉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在走访过程中,仅有不足四成的企业对政府现有政策的支持力度比较满意,很多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我省目前现有的政策相比南方省份无论是从灵活性、开放性和优惠性均尚有一定差距。正常来讲,企业年研发投入额应不低于总收入的5%,若低于3%,在长期内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占主导的企业在研发一项上往往投入额要超过总收入的10%。我省中小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商林立、实体经济份额下滑、利润空间明显缩水等不利条件,加之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抽调额外资金开展技术研发。省内大多数企业意识形态层面仍停留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光环下,在创新过程中仍依赖于来自政府方面的全方位助力,包括优惠政策、天使基金、融通资金渠道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如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政策,提供更完善的技术、市场软环境,乃至政策信息的及时、透明、公开,是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负责人对技术创新动向缺乏敏锐的直觉
广大中小企业成立之初往往是以家族为基础,由于某一独特工艺而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社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能否及时应对外部变化、准确把握新工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经调研,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在思想中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但受到企业自身桎梏,能够充分发挥技术活力和作用的不到三成。中小企业必须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先进的技术力量,将之融合进自己的产品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创新机制的作用,适应高速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人才缺乏是阻碍技术创新的不利因素
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技术研发人才的极度缺乏,这里面既包括研发型人才在招募根源上的匮乏,又包括了如何留住现有研发型人才的困境。虽然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始逐渐重视,但在认识上仍有较大局限。这就造成在中小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既缺乏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的研发人才,又缺乏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导致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投产环节困难重重,极大地阻碍了产品从科研成果到实际投产这一链条的连贯性。这些人才,怎样引进、保有、最大化发挥作用,是中小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产学研用的结合过程中。企业既不知道谁掌握着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技术力量,又不知道如何能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在技术转化过程中更由于双方不完全信任,最终导致转化过程中途流产。这时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中斡旋和协调,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作为服务性质的第三方帮助双方共同克服困难。
(五)中小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
由于市场风险和技术保护风险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事件不断增多,省内中小企业普遍创新意愿不强,同时害怕自有技术被同行业模仿,导致自己的技术不能有效被保护,变相降低了对手的成本,提高了自己的成本。这种情况不但挫伤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也变相导致企业的机会成本上升。如何有效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如何引进外国已解锁的知识产权、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已成为推进中小企业专利工作的重大制约因素。
作者:郭明 单位: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