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概论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方式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按照经营的性质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种,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采取实物动态管理、分类管理、对资产的登记、报告和使用环节的管理、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专管等管理方式。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难点
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来看,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重要特征,产生了以下管理难点:
1、国家所有权由谁来行使。自1998年后,没有出台新的资产管理模式办法,造成财政部门、国资监管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等问题,逐渐形成了“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局面,体制不顺、职责不明。
2、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一个国有资产由数个部门占有、使用的情形下,所有权的行使和所有权利益的保障都是个问题,国家所有权极易被弱化。
3、资产有效使用率。在明确国家所有权的情况下,代表国家行使使用权的事业单位怎样进行统筹安排、资源共享,提高资产的有效使用率。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历来是各单位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才能保障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切实履行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单位是一个港口办事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一个下属单位,近年来,我单位突出重点,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虽然在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效监督管理难以实施
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来源相对单一,使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的步伐远远落后于整体经济改革,在财政支出管理上仍然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由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能直接投资创收效益,单位负责人没有正确理解国有资产及管理,对资产管理模式的政策法规不够熟悉,认识不到位,造成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不重视,长此以往,形成了管理上的诸多漏洞,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也难以实施。
(二)重配置,轻管理,管理制度滞后,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我处在国有资产方面仅有1栋综合楼,其中有1间宾馆,有几间门市房和写字楼出租。近两年来,我处在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规范机制体制上进行改革,实行事企分开改革制,但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的滞后,资产使用效率依然不高。
1、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意识淡薄。对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资产流失,“重配置,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资源共享水平较低,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2、立法缺失,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家对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立法体系,事业单位普遍沿用1995年的管理模式,完备的立法依据和法律保障的缺失,造成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资产购置上盲目设项目、争经费等,没有严格的资产购置审批、验收制度,盲目购置资产,擅自利用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造成资产管理模式水平低,效益不高。
3、资产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不规范。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机构和资产管理模式人员,且财务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管理职能交叉,极易导致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4、资产管理模式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脱节,资产构建和保养经费的安排与现有资产存量状况脱钩,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内部部门间的资产信息不对称,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重货币资金,轻实物资产,造成资金有效利用率差。
5、信息化系统不健全。资产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实现资产管理模式动态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在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方面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操作方式,信息闭塞,难以实现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管理。
(三)“非转经”资产盲目决策、投资,收益低下
“非转经”资产指事业单位将本单位占有的国有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出租、投资、合资、入股等方式,从而取得收益的资产。但目前来看,收益低下,且潜在损失严重。首先,由于对市场的变化缺乏科学论证,风险估计不足,未对对方的资信、资产负债、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市场、经济效益预测等做深入调查,导致盲目决策、投资失误。其次,在特定的时期缺乏特定的专业管理和监督人才,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相关政策不配套、责任关系不明晰,导致经营效果不佳。再次,对“非转经”资产的管理力度不大,缺乏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在出售、出租、出借资产和投资时,接受主管部门审核,虽一切均按照上级要求的办理,层层报批,但是审核速度慢,效率低,如:单位去年一摩托车申请报废,至今仍未见批复。收益管理淡薄,态度上是能收多少算多少,因此,对资产的经营管理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也未按照保值、增值的要求,因而出现了大量的不收、漏收、少收、欠收,由于我们是承租经营,缺乏监督管理措施,有些租户交租不及时,特别是宾馆,经常拖欠租金,给我处创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最后,从审计情况看,虽然我们出租一切均按合同来,但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租户退租面积,宾馆方面要求租金下调,商铺和多年来租金一直没有提升,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因素,这些都造成了收益的低下。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对问题根源的深入分析,实际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由管理体制和政策、人员素质、管理理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难点则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重要特征所“天然”造成的,因此必须在深入研究资产管理模式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单位实际,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厉行节约的思路上入手,从思想认识、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和提升,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而维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事业单位职能的顺利履行。
(一)“重购置、重管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厉行节约的重要意义
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事业单位消耗着大量的国有资产,应重点管理,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厉行节约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机关国有资产资产管理模式模式,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首先,强化领导。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将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作为我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领导亲自抓,自觉接受和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重购置、重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其次,提高认识。结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财经法律法规意识,充分认识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进步,有助于明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权责,推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体制改革;意识到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意识到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能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从而强化人人参与固定资产规范管理理念,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体系
节约有两层含义:一是杜绝浪费,减少资源消耗;二是以少量的资源创造出大量的财富,厉行节约是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必然性,应从制度上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体系。
1、按照“统一制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资产责任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管理工作职责
按照“统一制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级管理负责制,主管部门为第一责任主体,各主管部门及负责人为本部门、本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本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资产管理模式机构和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模式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资产责任管理体系。
2、建立科学合理与规范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与规范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是资产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能有效解决现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各自为政、随意性大、闲置浪费等问题,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因而,一方面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建立系统的、可操作性、科学性的资产预算制度,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预算制度,按标准合理配备国有资产,严肃预算的编制,按标准合理配备国有资产,统一预算内外资金,以提高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借鉴“政府采购”的先进经验,建立严格的资产购置制度,尽量节省采购资金,并做到物有所值。再次,掌握预算编制的要点,区分轻重缓急。对重点项目给与重点保障,将来源于各种渠道的经费以及现有的国有资产全部纳入预算,严格、规范地审批固定资产增减,财政部门重点搞好审核。
3、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内控制度
制定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入库、维修等日常管理制度,以及清查登记、管理报告等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历史形成的资产权属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该调整的资产应及时调整,该剥离的“非转经”资产及时剥离,切实纠正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规范管理。同时,参照企业国有资产的绩效考核指标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绩效考核,对非经营性资产明确其使用年限、损耗、更新等指标,探索新的考核评价机制。
4、规范“非转经”管理,实现“非转经”资产保值增值
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置,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按规定进行评估,明确“非转经”资产的价值量,确认产权,并通过建立非经营资产转经营资产台账及相关管理考核办法,对“非转经”资产进行专项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风险控制。
(三)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产的动态监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在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网络管理的现代化办公条件,开发科学管理软件对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应结合我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工作的要求、实际情况以及创造的经验,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原则,统一实行网络化规范管理。通过网络平台运行,实行对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科学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账内资产、账外资产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信息系统,实现事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单位与主管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财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减少登记国有资产帐的劳动强度,实现对国有资产的负债率、风险程度、不良资产、获利能力等质量指标的动态监测,保证资产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同时,应重视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的提高。选用具备扎实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担当相关管理工作,并注重对全体员工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资产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
总之,树立资产管理模式的节约理念是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发展的必要物资保障,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其缺点和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就越重要和紧迫。因而,必须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现状和特点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厉行节约,才能使事业单位更加健康、稳步地发展,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