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培养自信,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自主和自信是成功的基本和保证,学生一旦有了自信,潜能可以发挥到极致。“实践综合训练”课程的开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必要的学术研究方法。“实践综合训练”课程形式多样化,以问题为中心,有讲授、讨论、专题研讨、实例分析、现场讲解等,内容涵盖了专业背景、知识介绍、科技动态、新能源及最新政策、节能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及科技竞赛辅助指导、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培养、节能减排案例分析等多方面。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通过各类实践活动的训练,形成了不少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报告,造就了不少较好的作品。创造教育在课外实践综合训练环节中成熟发展。
2“实践综合训练”课程的建立
由于实践综合训练包含的内容广泛,长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一直不能进行规范的操作,导致部分学生轻视实践环节,没有形成很好的学生激励机制。针对以上情况,学院开始研究该门课程的建设,合理安排实践训练的项目,科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激发学生参加课外实践训练的热情,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资源,让本科生获得更充分的培养和指导,体验其他常规学科课程不能提供的学习内容和研究经历。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工作:
2.1统一规划
学院精心设计了8个方面的实践教学训练环节与课外活动内容,构建了较完善的实践综合训练环节(如表1所示)。构建了社会实践、各类考试、竞赛、论文、科学研究训练、教学实践、文化活动、社会工作等8大类训练项目,学生根据自己关心的或感兴趣的项目选择训练,完成学分要求。
2.2科学设置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项目
为正确实现课外学分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鼓励学生投入课外的学习与创造活动,合理安排课内课程与课外实践综合训练学分的分布比例,制定了“实践综合训练”的项目内容对应的学分值及负责组织实施单位(见表2)。
2.3以分类、分级、严格考核为原则,研究课外综合实践学分实施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首先实施分类管理的原则,针对以上8个不同类别的实践训练活动,实行分类认定课外学分,明确各类学分认定的主体。其次实施分级设置的原则,8个不同类别分别采用分级分层的课外学分的管理与设置,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级别,给予不同学分的原则。最后实施严格考核的原则,制定严格管理考核制度,不仅能体现公平性,也能体现课外学分的价值。由实施组织单位和教师负责给予正确评价。
3“实践综合训练”课程的实施方案
“实践综合训练”课程贯穿于本科生的四个学年八个学期,为了确保本科生课外综合实践训练有效地开展,以及实施内容和效果的落实,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将“实践综合训练”课程最低完成学分设定为5学分,并制定了本科生学分实施办法。学院教务科、学工组、课程组织和实施各系、相关指导教师为组织“实践综合训练”的实施单位,共同实践创新高效、责权明确、目标清晰、协同有序的实践课程与管理体系。各实施单位将其所负责的“实践综合训练”学分项目内容及获取学分方法、项目开展情况随时记录,以便学生查询。有效、规范化、可操作的课程管理机制和办法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素质教育体系,优化整体培养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实践综合训练”设立了如下课程实施流程:新生进校后,学院教务科根据学生名册建立学生“实践综合训练”学分登记表和相应的电子档案,并统一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凭相关证书或组织单位提供参加本办法中规定相应活动项目的学生名单(附相应“实践综合训练”学分),由学院教务科审核确定后,每学期统一记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实践综合训练”学分登记表》。1名学生参加1个种类中多个项目,所得“实践综合训练”学分可以累加。若1个项目涉及多个级别的学分,按可得到的最高学分计算,不得累加。各新增加的授予课外学分的项目须由组织单位提出申请,交教务科审核,经主管院长批准,方可实施。第8学期四月份,学院教务科将统计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综合训练”学分,统一记入成绩系统管理,学分不满不能毕业。以上“实践综合训练”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学生在学习训练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进而使自身的理性得到培养。近年来,学院本科生申报校级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逐年增多,本学院在三、四年级的学生中,有近90%学生都参与了各种项目研究及科技竞赛,学院多支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竞赛中取得佳绩。
作者:王晓墨 黄俭明 常君丽 肖阁 王坤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