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助产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入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
我院助产专业开设了五年制高职助产和三年制大专助产。五年制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小,文化基础弱,个性张扬缺乏自制力;三年制高中毕业生录取分数线低,高考成绩不理想而只好选择专科教育,高考失利使学生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较大的心理落差使学生易产生沮丧、自卑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低。《基础护理学》作为临床课程的先行科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临床思维起到重要的作用。
1.2专业定位不明,专业认同感不强
助产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使国内的助产教育明显滞后。模糊的专业界限使助产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定位、职业理想和价值感到迷茫,认为《基础护理学》与自己专业相关性不大,未意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即使是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基护实训课,助产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较差。
1.3对基护实训课重视度不够
职业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为临床一线卫生机构培养实用型医疗人才。助产士作为妇产科室的专科护士,助产、护理操作技能缺一不可。《基础护理学》是临床入门课程,临床操作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与护生相比,助产专业的《基础护理学》实践操作教学应结合助产特色,满足岗位需求。助产士虽与护士不同,但协助孕产妇基础生活护理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其中部分基护操作还与助产专业密切相关,如女病人导尿术、胎位不正矫正体位、头皮静脉穿刺等。助产专业学生注重妇产科相关实践性操作的练习,却忽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2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助产特色
2.1加强专业教育,提升专业认同感
助产专业学生定位不明确是普遍现象。专业教育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全面的认识,提升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基护的第一堂课,课程介绍中充分结合助产专业,将基护与助产密切相连的知识点通过图片、案例等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其认识到学习基础护理的必要性。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护士与助产士的职业共性与差异性,而不能统一按照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不断融入助产专业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基础护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也有助于助产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形成。
2.2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国内助产人才队伍的学历组成多为中专、大专层次,助产专业也大都只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学员入学基础较差,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专业教育外,还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加以调整。
2.2.1调整基护教学内容
助产专业没有配套的基护教材,与护理专业一致,在职业需求符合度上有所欠缺。在教学内容上应作出调整,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内容,选择与助产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加以重点讲解。比如:在饮食与营养章节围绕孕妇营养需求、孕妇该采用的治疗饮食来开展教学工作;在实验教学中,重点讲述产科隔离制度、手卫生消毒、导尿、头皮静脉穿刺等等内容,突出与妇产科相关的基护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保护具的使用、铺床等较为次要的内容,可交由学生课后自学完成。
2.2.2优化基护的课程配置,改良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学》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而助产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兼具护理和助产相关知识及技能的专科型人才,因此,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必不可少。本院助产专业与护理专业共享所有教学和实验资源,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均达1:1以上,满足助产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一的讲授法,可结合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习积极性。目前,高层次助产专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助产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面临多种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不配套的教材,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基础护理学》教学应结合助产特色,将基础护理知识与助产专业有机结合开展教学,并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增加专业相关度,培养学生准确的专业定位,提高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认同度。
作者:姚玲 唐正宇 王碧玉 王太林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