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阅读环境与书籍设计论文 - 管理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多元化阅读环境与书籍设计论文

时间:2017-01-19 06:29:05 来源:论文投稿

1多元化阅读环境的形成及特点

1.1媒介与信息的改变导致阅读多元化

传统的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信息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众多传播媒介形式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正在迅捷改变。阅读也从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延伸到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电子媒介。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54.9%上升了2.9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2.7%,较2012年的58.2%下降了5.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38.3%,较2012年的45.2%下降了6.9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单一而平面的传播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要,在许多大众眼中新媒介呈现“动态的”影像文本阅读比“静态的”铅字文本阅读更具有吸引力,运用多媒体感受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已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使得视觉符号逐渐取代文字符号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

1.2多元化阅读强调感官性和互动性

当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新媒介出现以后,阅读平台从传统纸质书籍延伸到显示屏。多元化媒介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依靠这些技术可以将各种视觉、听觉的符号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来,以极富生动和美感的形式刺激着人的感官体验。如现代流行的网络阅读,通过网络的平台让书籍信息的创作者与阅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及时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的时效性和范围性是传统阅读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创作者随时写作随时发表,阅读者可以第一时间阅读并与作者交流,甚至还可以和其他读者建立交流,这种充分互动的形式调动着读者的阅读热情,不仅令信息传播得更快,还会使传播质量更高。

2多元化阅读对书籍设计观念提出新要求

2.1图文并茂———迎接“读图时代”

多元化媒介繁荣发展的现在,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内容呈现视觉化、数字化等特征。从“图文书”的风行可以看出这是社会阅读的需要,从少量的书籍插图到以图代字的全绘本满足着不同人群的要求。像朱德庸的都市漫画系列《双响炮》、《涩女郎》的风靡,几米的绘本《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的走红,之后又有《手绘土耳其旅行》、《被爱路过》的热卖,甚至如《美的历程》和《资本论》这样的专业著作也有了插图本,异常活跃的图文本提醒我们已进步入一个“读图时代”。从“读书”到“读图”,这是新阅读时代的表征,是对传统单一线性阅读方式的突破,是书籍设计观念中要求“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具体运用。文字在生活中日渐减少,相反,图像却急剧增多。图像阅读相对于文字阅读来说,是一种更为轻松的阅读方式,人们对阅读的要求不仅要做到汲取知识,更要得到放松和快乐,“快乐阅读”已成为现代人推荐的阅读伦理。与传统阅读不同,图像阅读常被称之为“浅阅读”,和文字的模糊性、抽象性、被动性相比,当代的图像阅读更注重表象与形式,拒绝隐喻式的解读,也拒绝深层结构的理解,所以常被冠以“无深度文化”。而正是因为这种快捷直观的特点,才使它成为受大众欢迎的阅读方式。

2.2高效传播———迎合大众流行文化

多元化的阅读包容着不同方式、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取向的阅读。它既强调理性,也重视感性;既需要饱满的信息量,又需要高效便捷的传播。它以信息视觉化的方式来探索信息的表现力,并以此来提高信息表达的效率[3]。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就要求设计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编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为“我国图书装帧设计第一人”吕敬人认为:“为了使读者愉悦地获取资讯,设计师应该将书中繁杂或冗长的信息进行逻辑化、秩序化、趣味化的重新整合与创造,使读者能有效、快捷地把握书籍的主旨,完成信息明晰并准确的传递。”[4]受此类概念的影响,现在的许多书籍设计特别强调了内文信息的合理编排,充分考虑读者在信息传递中的接受效果。近几年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像《黑与白》、《朱叶青杂说系列》、《乡土中国》、《意匠文字》等,不仅在书籍外观形态和表现风格上独树一帜,更是在内容信息的编排上精益求精,在秉承原著信息的基础上,将各个素材纳入整体结构中加以配置和运用,既强调信息的节奏又注重层次之间的排列,对于像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文字段落的行距等方面,以及封面、扉页、目录、页码设计都是十分的用心,力求构成视觉形态的连续性,诱导人们以连续流畅的视觉流动性进入阅读状态[5]。

2.3形态创新———满足读者多样需求

社会文明的进步,更重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观念。设计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功能性需要,又要迎合人们多样化情感的需求。从多元化概念产生,到多元化阅读环境的形成,书籍经历了一个华丽的变身。曾经单调乏味的单一性文字书籍、简单的封面、没有形式感的内文、永远不变的纸张,到如今比比皆是强调封面创意、内文版式编排、扉页护封的精致、图文并茂的精美书籍。书籍的形态是一种视觉语言,是读者首先对书籍产生的最直观印象,与书籍内容相适宜的新颖形态设计能给阅读带来舒适、愉悦和方便之感。而对于现代书籍设计的形态创新而言,材料和工艺的运用有着最特殊的意义,而且每每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都会鼓励设计师进行新的书籍形态探索。纸张是书籍主要的材料,在设计中利用不同纸张在书中的相互关系,结合不同的工艺手段能让书籍呈现多种多样的外观形态[6]。许多儿童读物常利用模切技术,制出圆形、三角形或其他有机形态;一些杂志或书籍的封面利用凹凸手段制成浮雕效果,强化图形或文字;即使在内页里也可以使用不规则镂空、折叠、打孔、开窗等方法塑造出立体的造型来激发阅读兴趣等。吴勇设计的《画魂》(见图1)一书,就没有采用平常用的方形开本,巧妙地运用了三角形这一特殊的形态。对这样一本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来说,创新的形态并不影响阅读,反而能充分展示其独特性格,在形态独特与文本精神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赋予书籍更为生动、丰富的审美内涵。

2.4感官体验———丰富读者审美趣味

对于现代书籍设计强调五感,吕敬人是这样形容的: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用指头翻开书页,这里书的流动便随着阅读的速度而展开,阅读的速度又因读者心情、目的以及书的内容不同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同时,流动还带动人的其他几个感官诱导出读者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以及最重要的视觉等五种感觉的增强。材料是物质的,所以材料最直观的特征就是质感的展现,同时它也担当着书籍与读者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物。新型材料对设计的影响绝非仅仅止于技术性利用的范畴,而是包含了视觉与触觉的“整体质感”,以及对流行趋势所形成的激发作用[7]。书籍雏形之初使用的材料是甲骨、石块、青铜、竹木简、丝帛到纸张等,给不同的形态的书籍带来了不同的感官体验。纸张作为最理想的书籍制作材料,早已千姿百态。不同纸张的匀度、紧度、表面强度、色彩、肌理、光泽度,透气性等特征能引起人们阅读情感上不同程度的微妙回应[8]。另外,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审美的多样性,书籍设计也开始了材料的多元化尝试,如金属、木材、皮革、纤维织物、塑料以及一些新的合成材料等。粗糙的质地让人感觉自然、纯朴、原始甚至野性;细腻的质地给人带来高雅、尊贵、纯净等感觉;光泽的质感让人觉得华丽、明快;坚硬的质地有着坚毅、结实和厚重感;柔软会使人有亲近、舒适和温暖之感。图2是采用不同材料的书籍设计形式,藤条编制的书盒给人给自然、亲切的感觉;木制封面显得大气质朴;而特种纸的粗糙肌理则带给人很强的存在感。这些强调多感官的设计,让读者可以从容的在视觉和触觉上更直观的感受书籍的美,进而可以加深对书籍中精神内涵的理解。

3结论

多元化媒体的发展给传统书籍造成很大的冲击,但同时又为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多元化阅读将图形、声音、影像都纳入阅读的范畴,将人们的阅读习惯从“读书”变成“读图”,从而促使了纸质书籍的“图文书”盛行;多元化阅读突出的“感官性”特点,启发读者在书籍设计中追求多感官体验,将书籍设计由原来单纯的视觉设计拓展为多感官设计。这些设计观念上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书籍设计发展的新面貌,由单向平面的信息传播结构向立体多维的多元化传播结构转变。未来的书籍设计应该多多关注纸质载体发展的多形态、多元化、多视点的设计研究,做一些特殊形态的书籍探索,或是材质工艺上的更新尝试,升华纸质书籍独特的艺术魅力,做到与电子出版物各有所长互动并存,让人们既受益于电子出版物快捷的信息传播效率,又可以享受传统书籍阅读方式带来的视读、触翻、闻香、聆听、品味书籍五感的机会。

作者:杨伟 单位: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多元化阅读环境与书籍设计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966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中文自修注册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特别健康》 《油气田环境保护》 《建筑电气》 《中国自行车》 《公法研究》 《人与生物圈》 《印刷经理人》 《浙江金融》 《江西农业》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