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科竞争力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学科即教导或教育的一个分支,学习知识的部门,一种教育方面的教学艺术。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将学科竞争力定义为“学术机构作为竞争主体在争取有关学科发展的优势地位上所具有的资源利用能力”。学科竞争力可以体现为不同高校之间在某同一学科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该专业学科所拥有的科研实力及工作素养的集中体现。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并无一个确定的概念,一般学科根据自身情况及特点诠释并加以阐述。由于评价指标体系脱离评价主体容易空洞,所以笔者在此尝试对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加以解释。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将对学科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一系列指标构成具有特定逻辑结构的有机整体,其根本目的在于评价学科发展的程度并借以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进步。对学科竞争力进行评价,可明确自身的竞争力状况、所处的竞争地位、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国内外不少研究机构都对大学、研究机构进行了竞争力排名研究,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基础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复旦大学的医院医学学科竞争力评价等。但国内现有医学二级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学科选择、指标建立和权重设置等方面并不完全适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实际情况。比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的评价指标均为国家级(国家级优秀教师、是否为国家级创新团队等),相对我校附属医院发展水平起点较高。因此,有必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指标体系,指导促进二级学科发展。
2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目前,学科评价主要是指对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其方法也可应用于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科学评价的兴起,学科评价作为科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国的实际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
2.1国外医院学科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国外学科评估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5],最早应用于教育领域,逐渐广泛应用于卫生及其他领域。国外大学评价和学科评价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综合排名相当于大学评价,专业排名相当于学科评价,其评价方法均采用指标体系法[6]。各专业排名指标略有不同,一般包括质量评价、学生素质、教师资源、科研活动等一级指标。瑞士是由政府成立评估机构对医院进行学科评估最早的国家[7]。通过学科评估,推动医院学科发展,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诊疗信息。美国是由民间组织的评估机构对医院学科进行评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学后教育鉴定委员会下设的专业鉴定团体委员会,它是全国性的、非官方性的评价机构[7]。英国《卫报》(TheGuardian)的专业排行指标体系共由8个指标组成:guardianteachingscore(卫报教育指数),teachingassessmentscore(教育评估指数),spendperstudentscore(人均学生花费指数),student∶staffratioscoreandnumberofstudents(学生∶雇员指数比例及学生总数),jobprospectscore(就业前景指数),reputationscore(名望指数),valueaddedscore(附加价值指数),entryscore(毕业比例)[6]。欧美发达国家学科评价有政府出面组织的,有民间组织评估的,也有媒体借助自身影响力建立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促进了医院或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我国主要由高校研究机构来研究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多样,是我国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2.2国内医院学科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国内专业排名采用指标体系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体系有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浙江大学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学科评价排名,南方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的军事医学学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制定的高校护理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等。目前国内对医院临床二级学科的系统评价鲜有报道,但相关工作一直都在开展。例如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医院临床重点学科评估工作,在北京、浙江、江苏、四川、深圳、无锡等省市相继制定了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各个地方的指标体系有较大差异,评估指标的具体内容也有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立足各自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学者根据不同地域特点,不同单位、机构的需求和要素建立了许多的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具有特色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2.2.1针对军医大学基础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吴慧媛[8]向本领域专家发放问卷进行调研,用德尔菲法,依据专家对问卷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所需评估项目的判断依据对每位专家进行加权,将得到的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并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人才支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运行支撑能力>教学水平能力。
2.2.2针对护理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陈慧、段志光[9-10]针对护理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2008年,他们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对37位本领域专家进行了两轮调查问卷,通过运用综合评判法中的加权法和加成法构建综合评判模型,最终获得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24个三级指标。在5个一级指标中,学术团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支撑条件。鉴于护理学科本身的良好发展及重要性,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办将护理学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级学科[11]。
2.2.3针对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的研究
薄晓明[12]在研究时除了采用一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时所通常采用的文献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德尔菲法、综合评价法以外,还采用了指标分解法和专家会议法。其结构大致为构建雏形、建立体系、确定体系、验证体系、讨论与展望。所得研究结果为科研平台(学科、学位授予学科、实验室、科研设备)>科研投入(人力投入、经费投入)>科研产出(论文、著作、教材、发明专利、获奖、学术交流)>科研效益(效益水平)。可以看出,薄晓明主要是从科研角度分析和评价科学竞争力。笔者认为,科研成果固然可以显示一个学科重要程度,但科研团队、人才培养等软实力同样不宜小觑。
3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主要评价指标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支撑和提振学科竞争力的要素应该定为主要评价指标,目前较为适合医院发展的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科研投入、支撑条件、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5大指标构成。
3.1科研投入
在众多资源之中,人才应当处在关键地位。学科竞争力是衡量其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学科的发展其内在因素是依赖于每一个个体的人,人才这种特定资源是构成机构科研能力及实践水平的切实基础。将团队成员中有多少学科带头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以及科研骨干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也并不稀奇。除此以外,科研投入还应包括每年获批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经费,院系建设经费、设备采购及更新经费都应列入科研投入项目中。医学设备价值高,更新缓慢,但是科学研究是建议在严密的观察分析之上的,而这又必须依赖先进的仪器设备,所以,十分有必要将设备仪器的采购经费列入科研投入之中。
3.2支撑条件
支撑条件指二级学科在平时工作和科研过程中的物质基础,有精密仪器、尖端设备,才能够支撑更加复杂以及极其细微的操作或实验。这些条件包括了实验室(国家、省部级各类实验室)、科研设备(可以用设备价值折算)以及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二级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等政策和教育价值。除此以外,机构是否拥有整套的管理体系和规范化的制度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应当指明的一点是,之所以将经费投入和科研设备分割开来是因为其有本质的区别。科研设备是科研单位已经购置的,可以产生效益,但是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价值逐渐变低;经费对于设备的投入意味着新的设备购置,是一个长期计划,对未来的科研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3.3科研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变化以及现实需求,及时调整学科方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并努力推动技术进步。所以,科技创新、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不可避免地成为衡量学科竞争力的标准之一。科研创新指标应包括论文产出量(科技论文及会议论文)、个人著作、教材、发明专利及获奖数量,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数量、论文影响因子都应当是科研创新指标中考察的一部分。
3.4人才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学校的本质需要就是教书育人,机构的教学成果可以较为直接地显示出对于未来医务工作及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发展起到的帮助,人才培养的成果与否可以凭借机构在本领域内拥有的导师团队,本科生学业水平以及研究生数量等。医学教研单位不仅肩负了科研和治病救人的任务,还承担了为国家未来的医疗事业贡献人才的重要责任。
3.5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方向,使研究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跟踪前沿热点,较为快速地将资源调整到需要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这直接关系到未来成果的价值。学术交流对于同行之间隐性知识的沟通,对于推动本学科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4评价与展望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医学二级学科发展很快,建立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列出的由5大主要指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当是目前较为适合我校自身发展的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建立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综合考察该学科的发展,对于重点学科,投入是否足够;对于前沿领域,领导是否足够重视;师生在教育教学和实验中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度量评价,这样才可以加强优势学科、巩固传统学科、补齐劣势学科,最终达到综合全面发展,对于院校的整体竞争力将有很大的提振。其次,当前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很多,笔者建议我校应当考虑继续跟踪国内相关研究,再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加以修订,逐步缩短我校与国内顶尖院校之间的差距,真正促进我校医学二级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在实践中,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是准确和可测量的,这样才可以真正落实到指标体系的评价。由于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照现实情况设立,笔者不建议使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而采用专家会议法较为妥当。在确定基础权重之后,通过实践不断加以修正,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刘飞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