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分析 - 科技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放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分析

时间:2017-01-18 22:49:39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探讨放疗联合CIK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62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组与联合组,每组各31例,单纯组仅接受放射治疗,联合组接受放疗联合CIK治疗,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与单纯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之前明显改善,其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近期疗效评价显示,两组客观缓解率无显著差异(25.8%vs29.0%,P=0.662),但联合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67.7%vs83.9%,P=0.048)。放疗联合CIK治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控制肿瘤生长、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放疗;CIK;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发病隐匿,确诊时多已发展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放射治疗作为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随着放疗设备与技术的发展,已由常规放疗向精确放疗转变,在很多肿瘤治疗中效果不亚于手术治疗。另外因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肿瘤生物治疗在不断发展,且副反应较轻,已成为肿瘤第四大治疗手段[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治疗作为生物治疗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很多实体瘤中已取得一定疗效[2]。本研究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2例,探讨CIK联合放疗治疗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2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肺癌20例,肝癌30例,直肠癌12例;年龄(25~80)岁,平均60岁;临床分期III期32例,IV期30例(表1

)1.2方法

单纯组接受放射治疗,放疗方式为三维适型放疗或调强放疗,患者平躺进行螺旋CT三维立体定位,扫描病变组织,勾画照射靶区,辐照剂量为每次200~300cGy,每周治疗5次,治疗(4~6)周,期间共放疗20~30次。联合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前1d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血50ml,肝素抗凝,分离并收集单个核细胞。无血清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至2×106个/ml,当天培养时加入IFN-γ1000U/ml,置于37℃、5%CO2孵箱中培养,24h后加入IL-21000U/ml和抗CD3单抗,浓度为50~100ng/ml。此后每隔(2~3)d更换一次培养液并补加IL-2,细胞密度同前。培养至第8d时取部分细胞进行细菌霉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继续培养。第13d检测细胞杀伤活性并用锥蓝染色计数,细胞总数达5×109个以后收集细胞,悬浮于100ml含1%白蛋白的生理盐水中,于培养第15d将诱导培养的CIK细胞隔日分3次经静脉回输给患者,每次输注时间不超过1h。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3.1T细胞亚群测定收集患者接受CIK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抗凝外周血2ml,检测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计算CD4+T细胞/CD8+T细胞,评价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1.3.2评价近期疗效62例均可评价疗效,按RECIST评价标准在患者放疗结束3月后通过CT、MRI、PET-CT等检查进行疗效评价。1.3.3监测毒副反应放射治疗时每周复查血常规、凝血系列和肝、肾功能,观察慢性毒性反应。观察CIK回输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治疗后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近期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联合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数及CD4+T细胞数、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T细胞数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近期疗效

进行疗效评价显示,两组中完全缓解0例。单纯组8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0例进展。联合组9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5例进展。两组客观缓解率无显著差异(25.8%vs29.0%,P=0.662),但联合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67.7%vs83.9%,P=0.048),提示自体CIK细胞联合放疗可有效控制恶性肿瘤进一步生长,多数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疾病维持稳定(表3)。

2.3自体CIK细胞回输不良反应

自体CIK细胞回输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6/62),体温波动于37.5℃~38.5℃,轻度头痛、乏力等均可自行缓解;未出现高热及寒战;血常规、凝血系列、肝肾功、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能较好的耐受治疗。

3讨论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是将体外活化和扩增的免疫效应细胞,回输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者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CIK细胞属于过继性细胞治疗一种,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IL-2、INF-γ、抗CD3单抗等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增殖后获得的异质性细胞群,CIK细胞不仅具有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还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临床上又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3-5]。CIK细胞的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近年来多项报道表明,CI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NKG2D、DNAM-1、NKp30等受体介导抗肿瘤活性,直接接触肿瘤细胞或刺激其表面分子,CIK细胞释放细胞颗粒,裂解肿瘤细胞[6-8]。(2)激活肿瘤细胞凋亡基因和通过死亡受体(TNF-α、FasL)活化Caspase级联反应,以及分泌IL-2、TNF-α、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直接抑制肿瘤细胞或者间接调节免疫功能[9-10]。在我国已广泛用于肝癌、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且取得较好效果[11-12]。综上,CIK的抗肿瘤机制主要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T淋巴细胞主要调控细胞免疫,主要包括辅助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二个亚群,辅助T淋巴细胞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包括CD3+CD4+T淋巴细胞,它的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的抗肿瘤细胞功能;抑制性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和细胞毒作用,包括CD3+CD8+T淋巴细胞,它的水平升高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同时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的变化同样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比值的降低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13-14]。本研究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之相符,提示CIK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肿瘤患者经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一般认为是由患者体内残留的微量肿瘤细胞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清除这些肿瘤细胞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目前CIK的临床应用方式为单独使用CIK、CIK联合DC、CIK联合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导入CIK联合细胞因子、CIK联合中药或其他天然药物、CIK联合化放疗、介入治疗、CIK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等。Shi等[15]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研究中发现,CIK细胞联合化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化疗组,且能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在肺癌研究中,李丹等[16]在CIK增强顺铂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杀伤作用研究中发现,CIK方法联合顺铂对A549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IK与顺铂单独对A549的杀伤活性,CIK上清液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Mei等[17]发现厄洛替尼可增加肺癌A549细胞上NKG2D的表达从而增加CIK细胞的杀伤作用。蔡立莉[18]进行伽玛刀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指出伽玛刀和DC-CIK细胞免疫技术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生长中有协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Hoos等[19]提出,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呈现与化放疗相比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因此处于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可能随着时间及疗程的增加而转变为客观缓解。本研究联合组多数患者处于稳定期,与此符合。在影响CIK疗效研究中提示[20-22],由外周血T细胞激活诱导为CIK细胞杀伤活性会随着外周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CIK细胞,能广泛分布于大多数组织器官,且分布浓度高低与血供丰富程度、流经顺序及器官免疫属性相关。对于CIK的不良反应,一些研究报道提示[23],其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本研究同样证实其不良反应轻微,大多可耐受。本研究提示放疗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增加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此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且样本数较少,对于远期疗效观察不足,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作者:李士成 朱曦龄 黎功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武警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 武警总医院肿瘤二科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放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807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河池学院首页 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当代教育论坛》 《光华法学》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小学生生活》 《经济数学》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世界美术》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