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创新是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本着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新方法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具有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本文从学生及教师的角度对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精神;学习主体;教师创新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中,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创新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对创新认知的态度和追求。这种对创新认知的态度和追求大多来自于后天的培养与锻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欲,对有创新态度和追求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激励。例如,在学习无机化学“化学反应熵变”时,要先让学生了解“熵”是用来表示体系内组成物质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让学生了解熵变增大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那么再让学生思考物质的溶解性、解释同种物质的固液态的熵值大小等。这样能让无机化学课不再沉闷、不再枯燥,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展现出来。
2.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呼声不断提高。呼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当然教师的引导是全方面的,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地位、教学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综合才能完成。高校教师不像高中教师那样紧张,教学上的压力不大,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高中阶段大大降低。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上有一定的优越性。高校中的无机化学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满堂学”,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目前宿迁学院正在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无机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编)“晶体和非晶体”这一章节时,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介绍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特征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查询晶体和非晶体分类以及液晶的应用(上课前我让每个学生都把手机带到课堂)。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们积极讨论、主动用百度查询,特别是对应用较广的液晶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3.创新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怎么做,更应该从教师做起。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仍有少数老师沿用多年来的讲义,所用的讲义已经泛黄,甚至都“破烂不堪”了。“讲义用了一年又一年,一点新知识也没有,有的与新科技甚至相差甚远,听着一点意思也没有。”有的学生课后这样反映。陈旧的知识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把学生“逼”出课堂。在高校里往往会有这种的情景:有的教师的课“场场爆满”,有的教师的课“门可罗雀”。“场场爆满”的教师往往学识渊博,讲课内容丰富、紧贴实际。“门可罗雀”的教师往往就是恪守一本大纲、一本教材,知识陈旧、照本宣科。其次,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一种教学精神环境,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愉悦地学习,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大胆探索,不缩手缩脚。在“创新”上要肯下功夫。要发挥自己的个性,不断总结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摸索,才能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胆地对现有的教学常规发起挑战,这样自己在教学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才能有所创新,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01):1—7.
[2]胡艳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方法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06):12—14.
作者:王斌
相关专题: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