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内涵
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体力与智利得到极大可能的发挥这一含义包括: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的能力是指在实践过程中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所进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呈现的能动力量。生产劳动是社会产生存在的基础,人人都应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也就是需要有劳动能力。个人脑力与体力的发展最终要归结到个人的劳动能力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全面发展指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即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离不开脑力与体力,其发展的程度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马克思认为二者的发展统一于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必然是充分的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有发展的广度还要有发展的深度。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人的个性是人的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在内的表现为兴趣、品德等具有主观性和稳定性的主体统一。所谓个性的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其各种生存发展需要不断实现,精神世界物质世界逐步满足,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个人个性的每一次发展,即个人独特性的丰富,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化和社会的前进。
二、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
现阶段,素质教育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普遍存在,新“应试教育”痕迹其明显。首先,大学的期末考试。由教师自己命题,教什么考什么,考查的是学生背的好而非学的好。其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合格而非英语水平的提高,哑巴英语现象严重。再次,大学生的“考研”热。很多学生为了“考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研”书现象严重,不注重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大学生面临多重被动选择
第一,被动选择学校和专业。迫于高考压力的初等教育很少涉及专业兴趣培养,考生对专业了解甚少,填报志愿基本是由老师家长决定的,自己被动的成为局外人,往往造成入学后因此,因专业不喜欢而荒废学业。第二,被动选择课程。在我国,学生一进校门就被告知:四年里你必须修读哪些课程,如果未修完就不能毕业。即使有自己可以选择的选修课也趋于形式化,学生又能真正学到多少知识呢?第三,被动选择教师。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学生都是由学校安排好任课教师。即使有些学生不能接受任课老师的上课方法,为了完成学业也只能跟着上课,从而影响学习质量。这一问题也是造成高校逃课缺课现象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不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大学生虽较青少年更加成熟稳定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处于形成初期较为薄弱,生理与心理又处于急速变化阶段。当面对新的环境、多元社会意识的选择、学习压力增加时,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甚至心理障碍。心理素质对学业的成败又有很大影响。补考、退学现象在各大高校甚是普遍,其中有不少是由于心理状态不佳影响到学业,而学业不佳又加剧了不良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甚者导致自杀事件。
三、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对加强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转变教育观念
当前对素质教育理解不透彻的现状,要求我们要树立富于新时代特色的、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在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素质教育的教育质量观是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形成开放式的办学理念,更好地引导学校与时代接轨。
(二)加强教学改革
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保证一定学时情况下,更多的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创造条件,培养创新精神。进行课程内容及授课方法的相应改革,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时候学会触类旁通,掌握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适应性。
(三)加强社会对高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支持
为了高校推行素质教育,社会应给予全面支持。一方面,要加大经济支持。使高校有充足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要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使在校生能有机会得到实际的实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全社会要建立良序公约,让学生在健康环境下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
作者:邢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