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河北省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积极实施“十二五”经济发展新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动化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是懂技术会操作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将会剧增;二是岗位技能素质的标准将不断提高;三是具有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将会更加抢手。打造一支数量、结构、水平上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1.1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增大
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淘汰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信息技术能够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中起到优化工艺流程,节能增效作用。当前,钢铁工业、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等传统第二产业作为河北省的支柱产业,必须进行改造升级,如若在这些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和重要生产环节推进实施信息化,比如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各环节进行检测、监控,可以加快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那么,对只会低端单一操作的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将会必然下降,而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将会必然增大。
1.2多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备受青睐
自动化技术除了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外,在其他以及新兴领域应用也较为广泛,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原有传统工艺及传统设备相结合,可以生发出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那么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业态变革、管理的提升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生产技术,也要懂经营管理;既有工艺技术基础又有具有英语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复合型能力。这些需求则对自动化技术技能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3高水平的人才更加被企业关注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需要自动化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机、电、液、信息等技术的综合和集成能力,能够时刻跟踪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客户提出对应业务扩展的最佳的自动化系统改进方案或者新的解决方案,提供较高的全面的服务水平。特别是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智能化工业的到来,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掌握系统的技术理论知识,又能运用理论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这些都对从业人员的文化基础、专业能力、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虽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了一定重视,但是由于高职教育模式导致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就业能力培养缺乏顶层设计
就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就业能力不是指其单纯实现初次就业的能力,而是一个人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2]。本文认为就业能力应该包含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育人、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但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缺乏整体的统一的顶层设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就业能力的教育出现了内容重复、环节衔接不到位等问题,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2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高职教师的引进途径还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且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教师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是比较传统的,教授过程中教学内容很难与实际工作进行联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并且缺少应有的人文素养,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差距,使得高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2.3社会能力培养力度不足
社会能力是人在职业发展中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基。社会能力的重要性虽然得到了教育者的普遍认同,并且融入到通识课程教学中,但由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专业能力方面,另外,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社会能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但现实是由于“两课”和通识课程的教师很难根据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得学生觉得学着没意思,在工作中表现出扎根一线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感较差。
3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对学生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职业教育本身乃至对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采取相关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现状非常有必要,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3.1构建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与服务
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全程化[4]、全员化的系统工程。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统筹规划就业能力培养工作,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设立标准,细化分解任务,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其次,就业指导与服务师资队伍也需要专业化,可以考虑聘请具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的人员担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再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针对每个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档案,实施个性化服务;最后,搭建企业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发布业态新技术,企业动态,便于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路径,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3.2创新高职师资引进培育机制,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素质不同于普通高校,需要具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于目前现行师资引进培育机制,高职教师大多数来自高等院校,对职业教育理念理解不深,缺少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和实践。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陈旧,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有效结合起来。鉴于此,高职院校在引进师资上可以考虑具有一定企业经验的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加大现有高职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下厂顶岗实习,制定教师脱产顶岗制度[3],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内教师-企业专家结对子制度,定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培训或者开展专家讲座,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中,企业人员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形成校企良性互动。
3.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核心。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与产业同步发展。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多方面着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将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效融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化的考核体系。根据岗位要求,实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学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思维习惯,培养扎实的专业能力,掌握灵活的方法能力。
3.4健全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社会能力
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文素养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一些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差、思想不稳固,责任意识淡薄等社会能力的缺失,导致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能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那么,高职院校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而且还要真正实施起来。单纯的人文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真正解决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问题,统一的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缺少了职业的特点,因此效果欠佳。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时不能光靠满堂灌、填鸭式的口耳讲授,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主体性,并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人文意识的确立提供良好土壤。在提高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素养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结语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紧跟产业发展,建立动态就业能力培养机制,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构建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从而有效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
作者:张金红 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黑龙江中医药杂志投稿 中国律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