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及培养 - 计算机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及培养

时间:2017-01-18 14:55:15 来源:论文投稿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再一次提出“依法治国”的政策方针,大学生是祖国的宝贵资源,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总体上有了提高,依法治国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形成共识。与此同时,大学生仍然存在问题,大学生受骗,遇害的例子屡见不鲜。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犯罪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倾向于低龄化,组织化,犯罪手段倾向于暴力化和成人化。在青少年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青年和成年的交界区,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法律的认识不健全。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法律知识是形成法律意识的基础,现在的大学生只注重文化课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其他方面的事情不关心也不了解,他们认为只要自己遵纪守法,就不可能会触犯法律,认为不偷不抢就不会犯法,也没有意识到有一天他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导致现在大学生严重缺乏法律认识。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叛逆的心理任然存在,对一些学校禁止的,法律法规不允许的不是持有冷漠的态度就是对抗的态度,而不是主动学习主动接受,大学生面对法律,还存在着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法律的接受,另一方面是对法律的好奇和违背心理,遇到事情时,容易让情感占上风,遇事盲从,易冲动。这些是大学生没有形成法律意识的原因。

(二)学校原因

学校并没有将法律知识引入课堂,学生在学校只是学习基础课、专业课,没有途径和机会接触一些法律、法规。近年来,有很多高校大学生犯罪问题,例如,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在饮用水里投毒导致舍友死亡,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将混有硫酸的饮料倒向狗熊,当他们走进监狱的那一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很后悔,他们没有将法律意识,对法律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学校将法律课堂转化我心理教育、安全教育课堂,导致现在大学生对法律认识的不全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还是发展中的国家,社会法治制度还不够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引进西方的先进思想,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体系尚不完善,因而没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法律环境,如今的社会,腐败现象严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公司,都会发现一些高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等,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对遵法守法的冷漠。

(四)游戏带来的影响

随着因特网的流行,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一些暴力游戏刺激游戏也不断的涌向大学生,由于大学比较自由,没有家长老师学校的束缚,学生长期沉迷于游戏,活在虚拟的网络中,导致当他们返回到现实当中时,将游戏中的场景带回现实,根本不在乎法律的存在。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开设法律课堂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有能力的大学生,如果只是有能力而没有道德,对于国家来说这也是一种人才的损失。开设法律课堂,但并不将法律作为知识讲给学生,而是用一种学生愿意接受的,喜欢接受的方式,将法律知识传给学生,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真是的案例,可以是视频,可以是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等等。还可以将活动转移到室外,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大家充当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法律的力量。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去安监部门学习交流。

(二)开展法律讲座

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心理上总是认为自己是大人了,可以自己处理事情,不再听父母的劝告,但在处理事情时却过于盲目或者偏激。因此,开展法律讲座还是很有必要的,邀请一些专业的社会法律工作者,结合社会现状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法律讲座,通过对附近发生的案例分析,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法律和怎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培养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维法的意识。

四、小结

在学校不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的同时,社会也应不断的努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的监督管理。学校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发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潜力,使大学生形成较好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国家。以上是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方面做了简要分析,因个人能力有限,可能存在不足,只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大家对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的重视。

作者:石云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及培养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641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金属功能材料 小木虫 经济法小测验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科技风》 《现代技术陶瓷》 《盐业与化工》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陕西档案》 《北京纺织》 《中国动物保健》 《材料导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