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在声乐教学中,要想完美地表达一首歌曲的情感,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还要将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部分高校和声乐教师并没有对审美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得审美教育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仍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亟待改善。在这一形势下,深入探讨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十分必要。
一、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很多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声音缺乏感染力,究其原因便是缺乏审美意识,过于看重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的情感因素。如果在声乐教学中能够始终坚持渗透审美教育,以独特的艺术手段展现审美情感,能够轻松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声乐演唱打下基础。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发声技巧声乐学习中很多技术部分的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导致学生的发声呆板、生硬。审美教育的渗透,为声乐教学注入了活力,将那些晦涩、枯燥的发声技巧形象化,变成了学生能够感知的内容,有了这一转变,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往教师所示范的过程和方法变成了有着一定精神享受的审美过程,声乐发声技巧迅速提升。
(二)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声乐课程是一门创造思维的课程,其不仅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更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要想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声乐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声乐理论和演唱基础外,还要不断探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有了这一基础,便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做示范,教授方法,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学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有着特定的背景和独特的情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从作品的国家、语言、背景等多方面展开论述和讲解,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演绎作品,而这也恰恰说明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情感,进而在不断的进取中提升音乐素养。
二、当前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学校对声乐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都只是将声乐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与技能两方面,认为声乐教学只是一门学习乐谱、唱歌,传授音乐技能和技巧的娱乐性课程,甚至在一些地区的高校音乐教育十分落后,只将其看成是一种调节性质的课程,更不用说挖掘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阻碍了审美教育的渗透,与当前倡导的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
由于部分高校不重视声乐审美教育,使很多教师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在声乐教学中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声乐课的学习兴趣。加上有的声乐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味地选择高难度的声乐作品,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唱,毫无美感可言。这些现象的存在,暴露出声乐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如果不求改变,根本无法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声乐教学,更无法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
(三)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缺乏认识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引领,即使拥有再好的教学资源,审美教育也难以开展。尤其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主动权,加上与教师缺乏应有的交流,对美育教育的认识不足,学习兴趣逐步下降。没有了基本的学习兴趣,声乐教学便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审美教育自然也遭遇搁浅。
三、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高校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审美教育
首先,转变思想,提高认知。各高等学校有关部门要提高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认知,从思想上改变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并和教师一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重视审美教育课程。除了注重对高校声乐班的学生进行发音、呼吸、换气等唱功训练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审美教育,让他们从心灵深处去领会审美,改善思维、更新思想,达到综合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再次,选用合适的声乐教材。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不论教什么唱法,都应选择国内外古今优秀的作品,让学生通过感知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声乐水平。这样,高校声乐教学才能培养出思想美、行为美和声音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
(二)提升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精神文化诉求。声乐事业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同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如果一味坚守传统的观念,沿用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然会对声乐教学质量产生反作用,更不必谈融入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了。所以,声乐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声乐理论的学习和进修,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如此才能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声乐教学当中,更好地开展声乐教学。首先,积极参与培训,提升表演示范能力。作为审美教育的引领者,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肩负着向学生传授音乐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领悟真谛、陶冶情操的重任,只有积极参与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音乐审美储备,才能在表演示范中以正确的审美体验感染学生。其次,转变教学模式,创建宽松氛围。比如,在选择声乐曲目时,教师需要根据曲目的具体特征及要求,在发声与旋律方面做好体验美好的过程,为学生从中发现美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增强学生对声乐美的感受,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对歌曲加入自己的理解,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开展审美教育。
(三)通过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声乐作品的歌词是其基本的构成,不仅是歌唱的出发点,更是声乐作品情感美的所在。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歌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深入细致地分析歌词,必要时还要对歌词进行朗诵,深入理解作者倾入其中的情感色彩。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例,作者在歌词中加入了很多排比句和叠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深沉、委婉的语气进行朗诵,深刻体会歌词所展现的大好河山的美丽画面,如此学生便能对歌曲产生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进一步深化主题。其次,从旋律上把握情感美。节奏、速度、曲式、调式调性等都是旋律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为声乐作品插上了翅膀,使得情感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教学时可以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歌为例,展开深入分析,让学生体会其中独特的曲调、紧凑的节奏和极富韵味的旋律,有了这一过程,学生就能准确把握歌曲的基本情调,从而在歌唱时展现美的情感。再次,抓住作品的意境。理解了歌词和旋律,再抓住作品的意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中,展开美的想象,演绎的歌曲才能沁人心脾。所以,在教学一首具体的声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代入其中,对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有了美的想象,从内心涌出来的真挚感情就是最好的情感美,此时的歌声最能打动听众。有了这三个层面的积累,学生便能逐渐树立审美意识,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良多。总之,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更加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音乐的真谛,收获音乐的审美价值,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架桥铺路。
作者:董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