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一)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
当前酒店业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是,一方面是酒店一线管理服务极度缺乏人才,但另一方面企业又指出,高职毕业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受到实训环节的限制,仍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没有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训锻炼,缺乏酒店管理的实践能力及相关素质,所以导致上岗时遇事手足无措,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指明方向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一线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能进入管理岗位,这是其职业生涯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对以酒店为代表的服务业认识都存在着误区,认为学生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就是去做“端盘子、叠被子”一系列服务,没有什么就业门槛和技术含量。这也导致了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近年来持续下滑,很多学校只能维持1个班左右的招生规模的局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在共建实训基地、共同授课等方面开展了更加深度的合作。但是,由于校企双方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并且没有相关的政策约束机制,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高职酒店专业实行的都是“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和少量的实践课程,大三学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一线实习了6个月到一年后大部分流失,转向其他行业。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源流失及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难题,就必须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交替式培养模式”,学生1/2或1/3的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1/2或2/3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培训,三年的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从培养计划制订到教学再到评价和考核,全程通力合作,打造出双方都满意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这样既完成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节省了企业对应届生进行入职培训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使学生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大大缩短了学生基层锻炼的时间,为学生尽快走上管理岗位提供了可能,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一)政府政策的支持
国家及教育部鼓励地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和(教职成司函[2015]2号)《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都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持支持态度。
(二)学校的重视
我国高职院校各大专业都在探索如何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学校更为主动积极联系企业,开展相关合作。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这些能力的取得是很难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完成,必须经过企业的锻炼。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更加倾向学生在企业经过“学徒制”的学习能够很快习得这些能力,为以后顺利胜任工作打好基础。
(三)企业热衷于校企合作
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一线服务和高级管理人才。一方面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几乎所有酒店都面临“员工难找,流失率高”的问题。企业急需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方面,很多企业甚至愿意以提供奖助学金、提供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等措施,吸引学校和学生加入“订单班”。这从需求方面保障了“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可能。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校企双方共同商讨人才需求规格并制做招生简章,将企业招生纳入招生简章中。在应往届普高、中职、中技及同等学力自主招生和“三二分段”招生中,采用企业面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择学徒,通过学徒、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实现学徒双重身份。
(二)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实行交互授课的教学方式。学校教师以开展理论教学为主,培养基本技能,协助实践教学;企业教师以开展实践教学为主,负责培训岗位技能,协助进行理论教学。
(三)联合开发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以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与酒店未来发展需求为依托,从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入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专业教学内容。
(四)共商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学年,以学院为主体,进行理论教学为主,辅以课程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基础专业技能。第一学年末后2个月的时间,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一线的服务顶岗,企业指派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一线服务技能。第二学年开展专业课,理论课程由学校教师承担,企业负责企业文化课程及实训、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第二学年最后2个月在企业进行,学生进入企业走上基层管理岗进行锻炼,企业指派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技能。第三学年,在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学生经过基层管理岗位的锻炼,担任中级管理助理,学习中层管理技能,企业选派优秀的中级管理人员进行专门指导,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中层管理技能。经过三年的交互培养和在岗培训,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酒店中层管理者,优秀的学徒可以晋升为高级管理助理。
(五)共建培养标准和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建立学校、酒店、行业三方评价机制。将职业认证考核标准与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标准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实行课程考核与岗位资格考核的对接,工作业绩考核、导师评价与学习成绩的互认。制度建设方面,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育人标准和相关制度,如《学徒管理办法》、《学制管理办法》等,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的监控机制。
(六)共商证书获取机制
建立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职业岗位培训证书和毕业证书并重的三证书制,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三种证书:大学毕业证书,酒店服务师、酒店管理师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企业岗位培训证书。
四、相关支持政策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一定经费的投入。包括企业教师到学校授课、学校教师进入企业为企业员工授课的课酬等。企业对参加“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的学生提供奖助学金,为在企业实践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实行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对带学徒的企业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补贴,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岗位津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管理委员会,实行校企互聘机制,共建师资队伍。例如,聘请企业资深教师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管理委员会,为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指导。
作者:罗晓黎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