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法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由于《经济法》课程内容中法律条文的高度概括性和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加之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单纯地抄笔记,背法条,使课程在教学上很容易陷入呆板和教条{。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的是应用型人才,仅具有理论上的知识而无法将之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问题,将无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因此,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在《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不同专业在内容上没有区别对待经济法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经济类、管理类、甚至是非经济类专业都开设了此课程,因此即使是一本教材也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授课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但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上没有针对授课对象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实际中,常常是一本教案用于不同专业的教学,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最终导致没有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
经济法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既枯燥又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讲授中如果加人大量的案例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有助于学生领悟法律条文、调动其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锻炼学生对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考核方法单一
经济法课程在许多学校均属于考查课或是二级考试课,一些教师认为考查课就可以马马虎虎,留些作业题,或是随便出些基础知识就可以结课了。其实不然,考核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途径。教师应综合运用考核方式,让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让其认识到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性,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2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作用
2.1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则由台前换位到幕后,教师所要做的是既要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因势利导,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收获最大的教学效果。通过实例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深入案情当中,使学生能从当事人的角度去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同时通过双方当事人的质疑,教师也可在这个过程中,由浅人深地层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案例情境中积极思考,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途径j。如在讲《合同法》时,引人这样一个案例,甲乙约定由甲向乙出售一批苹果,乙应在约定日期提货,到了约定日期甲将冷藏室中的苹果提出等待乙来提货,但乙并未按时提货,甲认为已到了交货日期,责任和风险都归乙所有,是否来取苹果与他无关,因此未对苹果采取保护措施,致使一部分苹果腐烂变质。对此案例中相关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作为甲乙双方,身人其境,进行辩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掌握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由以往被动的灌输到主动的求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也使得教学与学习不再枯燥与乏味。
2.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课程的需要,精心选择案例,既要具有典型性、客观性、又要以教学性为原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案例材料,同时还要对案例进行加工和整理,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对学生发表的见解进行及时正确地点评、归纳和总结。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3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师将精心编撰的案例带人课堂,让学生参演角色深入到案例中,根据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这样不仅深化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出学生的潜力。通过课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相互质疑和为难,使其要学会如何在保持双方友谊的前提向对方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同时又要学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从而提高其社交能力。
3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3.1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案例教学中更要如此,不仅要熟练掌握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更要根据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精心选择和设汁案例,所选择的案例还要和所讲授的知识紧密结合,使他们互相印证,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贴近生活、真实性强的案例,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融人到案情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能把身边发生的,甚至是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案例适时的引入,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随处可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如在讲《合同法》时,可以引人这样一个案例,某同学甲在网上看到一则寻人启示,说明帮助找到亲人或提供线索后找到亲人的可以给予5000元的报酬,甲提供了线索帮助找到亲人后,索取报酬时却遭到拒绝。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可以涉及到《合同法》中的合同设立过程中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去探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案例的选择应目的明确且难易适度。案例选择应符合教学的需要,能够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因此案例难易程度适当也非常重要。如案例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产生畏难情绪,容易冷场。如案情太过简单,答案一目了然,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同样都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课堂上案例的适时引入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案例与理论知识讲授融合在一起,可以先讲授知识点后引入案例,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互相辩论,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化法律条文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前先引入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自主地寻求答案,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引入的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其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还可以通过发放事先准备的文字材料的形式,便于学生掌握案情。
3.3严格把握课堂讨论时间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将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轮流选派代表发言,抓住问题焦点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案情严格把握时间,防止学生过分热衷于讨论,影响了其他理论知识的学习。3.4案例讨论后的归纳总结教师应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补充和提高性讲授。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拓展其思维空间,并提高其写作水平,也为以后的毕业论文及相关学术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4案例教学法在运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4.1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形成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需要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还不能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讨论会变成了几个同学的辩论会,不是多数同学的全情参与。因此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来,不要因为担心出现冷场、或者一旦放开学生可能在下面玩,而把案例教学变成了自己唱独角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种相互信任、平等沟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独立学习的能力,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4.2要注重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固然能规避传统教学中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虽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同时这种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能对于一些口才较好、思维敏捷的学生更适合,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则收不到较好的效果_。另外,还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为下节课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