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快,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职场变动频繁,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我们更应注重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本素质——“做人”的培养,而这恰恰是人文教育所应具备的功能。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双重特点。其培养目标为:以职业技术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指向,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现在高职院校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的问题比较明显,这些致使学生人文知识缺乏,道德修养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缺乏。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人文教育,才能让高职教育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其学生不仅要具备一般专业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相当的人文素质,这也是把高职院校中的人文教育提到日程表上来的原因。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二、高职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职软件专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培养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教育“,重理轻文”、“重智轻德”的倾向比较明显。这种对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软件专业学生缺乏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差,缺乏热情。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高职软件专业的健康发展。
1.学校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过多的强调了“以市场为导向”,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了争取“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任意加重软件专业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不足,其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没有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再加上就业压力,很多学校也就更关注“育才”、而不是“育人”了。这些造成了软件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视野不宽,功利主义严重,团队协作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缺乏适应各种竞争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教师存在的问题
人文教育是一个包含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内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不仅学校领导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职责,其他的学校教育工作者也承担对其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职责。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专或职校升级而来,本身人文学科的教师就缺乏,在加上专业教师人文素质也不高,对于人文教育的意识淡薄,认为自己是专业课教师,教好专业课就行,人文教育不是我的权利范围,过多的强调“教书”,忽视了“育人”,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3.学生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本身素质各异,生源一部分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五年制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技能的起点也不一样。他们的心理状况和他们所面对的环境都决定了他们更需要人文气氛、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陶冶。试想,如果将缺乏人文教育从而缺乏人性、人情味、人文精神和人道情怀的所谓“技术型人才”推到市场,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三、高职软件专业学生人文教育新思路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过“,教育人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绝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高职院校培养的软件专业学生,不仅仅要求掌握软件行业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并要具有一定新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接受能力,具有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和分辨力,具有正确的人生信念和社会责任感。这些要求,更进一步的说明了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教育。
1.学校应提高认识,制定可行性方案,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用性”“、技能性”上,体现了自身的特点,总体方向是正确的,问题是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目标,我们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起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意识。所以要想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首先需要进一步更新。
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把人文教育贯穿到软件专业办学发展的全过程。对于人文教育,要加大投入力度,可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人文教育的开展和研究。也可以建立人文教育的评估体系,评估可以量化为具体分数,纳入总学分,并占总学分的一定比例,可推行人文教育证书制度。学校应鼓励教师将人文教育元素与软件专业知识进行揉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师生的人文素质共同得到提高。
2.从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入手加强课程建设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口径太狭窄、太专业化,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应该拓宽专业口径,力争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正如一些学校提出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软件专业要从课程体系入手,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使人文课程进入主课堂。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的课程。”
要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设置好“两课”之外的必修课,如法律基础、公关礼仪等课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在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公共关系、艺术欣赏、社会心理学等。通过开设人文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断发挥第一课堂的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搞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评论、课外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双赢”的效果。
3.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教师,特别是理工科教师,多了解些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多了解些文艺知识,多提高些文化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无论从哪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要教书育人,要传道、授业、解惑,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师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将“教书”与“育人”两者真正融为一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作为软件专业的专业教师,受所学专业和个人知识结构的限制,其人文素养参差不齐,进行人文社科方面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设置不同层次的人文素养培训课程,尽快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文化修养,以便更好的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专业教师在教授技术知识和操作程序的同时,应该渗透对技术发展历史的追溯、技术应用前景的展望以及技术与自然、技术与人的分析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价值观。
当前,为软件专业授课的人文社科教师,要在人文教育中真正发挥主角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打造人文类精品课程。当然,学校可在教师中挖潜,以知识面广又有扎实基础的文科教师为骨干,开设多门人文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跨学科选修。同时,授课方式也应有所改变,以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调动不起学生积极主动性,老师的“人文”说教便成耳边风。在授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讨论、对话、辩论、启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省自悟,唤醒他们内在的人文需要。
4.营造大学文化氛围
软件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和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价值体系的精华,是推动师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校园文化氛围就像一种文化的“颜料”和一种文化的“味道”,溶于水中,使水有色有味,人“浸染”在这样的“水”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文化陶冶。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情操、思想的净化,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可以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方位统筹设计校园文化建设,软件专业的专业特色要与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与显性课程更好的结合,采用多种样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1)讲座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学术讲座,开设人文学科的知识讲座,开设专题辅导,丰富学生日常文化活动。
(2)校园文化艺术节
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征文、书法、演讲、歌咏、摄影、舞蹈、体育、辩论比赛等各种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所形成的文化素养更加深刻和牢固。
(3)文化团体的建设
文化社团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健全规章制度,配备指导老师,给与必要的活动经费,保障学生文化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4)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
可有计划地增加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类书籍的数量,增加经典名著,为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意义,领悟人生的真谛。
(5)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可出现一些文化名人、思想家、科学家的塑像和名言,也可以通过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校报、校刊、墙报、橱窗等媒体,大力宣传正面人物、先进典型和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教育和激励学生以伟人、名人、先进典型为榜样,使之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爱国情怀的高尚的人。
5.社会实践
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是学生人文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学的一大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参观、志愿者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
软件专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精心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义务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和团队协作;可以去参过一些历史古迹,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加强人文教育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全面提升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文教育,并不代表否定科学教育,只有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者:施艳容 杨金花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