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措施 - 社科历史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措施

时间:2017-01-17 13:31:34 来源:论文投稿

随着声乐教育的大力改革,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被挖掘出来,民族声乐就是灿烂的民族艺术的重要产物,因此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使优秀的文化艺术得以传承。民族声乐教育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之一,但她真正被纳入高等教育的时间较晚,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甚至没有完整的教学曲目,全是却借着广大潜心研究民族声乐艺术的工作者不断地摸爬滚打。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先进音乐教育中的当务之急,也是历史赋予广大音乐工作者的至高使命。

一、中国民族声乐简介

从广义上讲,中国民族声乐是一种民间传统音乐,这种音乐主要以中国传统乐器的独奏和合奏来表现。从狭义上分类,中国民族声乐又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戏曲等几个方面。中国民族声乐可以追溯至7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在形式和意蕴上都将民族声乐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民族声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凸显空灵、适度、简约、中和、含蓄,重点在于表现艺术的线形态,这一点与西方艺术有很大的不同,西方艺术注重表现过程的立体感。进入20世纪后,西方音乐大量涌入中国,国人对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较大,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大批先进艺术分子的挖掘之下,中国民族声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受到港台音乐的冲击,近年来,很多人提出“新民乐”的观点,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引起较大的社会轰动。

二、现阶段的中国民族声乐教育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国民族声乐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民族声乐教育也列为高等教育艺术学科的重点,民族声乐的教育体制逐渐完善,民族声乐本身的光芒得到散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更多的社会人士也在学习中国民族声乐,各种综合大学、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高职院校均开办了音乐学院,设立了相应的民族声乐演唱专业,教育体系也逐渐规范,大量的民族声乐教材被出版,众多优秀的民族声乐被挖掘出来,中国教育领域也涌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声乐教师,更多的民族声乐人才正茁壮成长[1]。关于民族声乐的唱法一直备受争议,可追溯至五六十年代,在当今社会,“土唱法”和“洋唱法”得到融合,在是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同时,注重民族特征的表现,但民族声乐的而演唱风格表现出一定的单一性,这也成为音乐界的热点,专家和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讨论,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单一性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站在教育的角度,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并没有得到重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全球多元文化的主体相悖,大量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逐渐走出专业教育的大门。

众多的民族声乐依然通过古老的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正是由于优秀的民族声乐没有进入正规的教育领域,很多民族声乐从中华文化中的销声匿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另外,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例如,美声中区分了男女银音色和高中低音,而中国民族声乐中只对高音进行了区别,尚未明确界定其它音色和音区类型。中国学生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夹缝中成长,有些学生非但不懂传统音乐,还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制,浅薄地认为她落后。由于缺乏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多风格、多唱法的民族音乐,扭曲了对歌曲艺术的判断和思考,这种缺失了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方式逐渐渗透到中小学教育,给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民族音乐意识,让民族声乐重回历史舞台,并影响后人。

三、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措施

(一)展现民族声乐的特性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必定不能只嫁接于西洋美声唱法,也不得一味追求美声唱法的标准,民族声乐教育必须立足于民族特征。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可以实现有机融合,但必须把握一定的限度,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要想发展,首要任务便是坚持走民族的路线。坚持民族声乐的民族特性,首先要掌握她的主要特征,与美声唱法区别开来。民族唱法讲求字正腔圆,“吐字”和“行腔”都有一定的标准,字正腔圆也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突出风格和创作原则,因此需要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吐字、归韵都要掌握技巧。中外语音存在一定的差别,演唱过程有不同的强度处理,这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最根本区别,民族唱法的滑音、颤音、波音、直音都是民族艺术中的精华,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特性,必须对民族唱法的特殊性进行总结会分析[2]。民族特性是民族唱法的灵魂所在,是民族唱法的根本。在发展和创新民族声乐方面,必须强调民族特性的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教育必须将民族特性作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字正腔圆”的演唱技巧,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美声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检出走民族特性的道路上,需要通过创新去适应时代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但所有的创新都必须监理在继承的基础上。

(二)以科学性为基本原则

无可厚非的是,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相比,美声唱法的确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它从人体的发声器官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生理、物理、音响方面的因素,现已逐渐上升为一种独有科学理论体系,这也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3]。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性并不是对西洋美声唱法的简单套用,必须秉持科学的原则,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满足其适应民族特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声乐教育的发展,就中国传统声乐来讲,她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很多优秀的中国民歌歌手,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并没有学过西洋美声唱法,但将艺术的境界推向的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张君秋、梅兰芳等,并不能说他们的演唱就没有科学性。在《打虎上山》这出戏中,童祥苓将杨子荣扮演的惟妙惟肖,在激烈的舞蹈动作中,将演唱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竟能很轻松地唱到高音d3,并不能主观判断其唱法没有科学性。

毋庸置疑,中国民族声乐中依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科学的成分。然而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中国民族声乐科学性的系统研究,也没有将丰富的演唱经验上升到科学的层面。许多从事民族声乐教育的专家对民族唱法进行了苦心孤诣的研究和探索,例如,蒋家祥先生在《民族唱法初探》中重点分析了民族唱法中的情、字、气、声的统一性,它强调民族声乐中的词、味、字、口、鼻、声、气等是统一的整体。就现代的民族声乐教育而言,更多是凭借经验教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4]。民族声乐教育的科学性需要以理论体系为指导,因此需要把传统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阶段。综上所述,现今民族声乐教育的重点工作是加强科学性的研究,在研究中保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在继承中国传统演唱精华的同时,不断总结和研究,结合相关教育经验编著完善的《找工作民族声乐教学大纲》,编写通用的找工作民族声乐教材,将中国民族声乐发扬光大。

(三)把握时代特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迅猛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了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表现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国人的精神面貌,必定要掌握中华民族的语言特色、审美标准、风俗习惯,而这些都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产生的,也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5]。民族唱法注重时代性的同时,扩大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扩展民族声乐的内容,不能满足于会唱几首民歌和传统曲目。如果只注重继承,而不注重时代特色,民族声乐将不会去的创新成果,只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停滞不前,与时代需求相悖。在开展民族声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特色大胆创新,将民族艺术的精华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促进演唱艺术的发展,满足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从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出发,结合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双重视角,探讨了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问题。在音乐教育的事业中,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弘扬抑制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挖掘民族声乐的特性,秉持科学的原则,把握时代特征,加强艺术的表现力,才能使中国民族声乐有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胡水静 单位: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措施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077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论文发表网站 排行 创城改变了我的生活

相关论文

西南军医版面费

论文百科2017-03-19 15:12:18
相关学术期刊
《中小学校长》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数字与缩微影像》 《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城乡桥》 《农业网络信息》 《中华医学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