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OT分析是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是将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系统分析,从中找出关键性因素,构建战略定位的过程。[1]SWOT分析虽然已广泛运用于各类行业及企业的战略分析,但目前尚未用于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中,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既会遇到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机遇,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型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以期为其有效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提出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战略。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生态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三个重要优势:首先,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废弃物排放减少到最底,保护生态环境;其次,可以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企业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实现“三赢”;再次,可以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新能源产业集群SWOT分析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区域资源丰富。鄱阳湖区域资源极为丰富,全省耕地资源4288.5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高于东部和江南地区;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第二位,江西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水土资源、生物资源指数位于全国第3,位于中部六省中第1,鄱阳湖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6.4%,蓄洪容积为46亿m3。这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施新能源产业集群创造了有利条件。[2]第二,优越的地理区位。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世界重要生态区,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地理条件优越,生态景观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形成的“鄂赣粤”主通道和“皖赣闽粤”主通道为“两纵”;以“杭景九”主通道为“一横”;以“沪昌”主通道为“两横”;以厦赣”主通道为“三横”的区际通道,组合而成的“双丰”型空间网络格局。[3]形成高效、灵活、便捷的区域空间结构体系。借此,可利用江西优质价廉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引进先进设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逐渐形成了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基础实力增强。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形成了较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生态经济体。江西新余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引入了赛维太阳能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并于2007年在美国上市。公司规模在行业内一度保持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第四,生态经济意识增强。近几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了在新能源产发展业如:沼气开发、畜牧业养殖、使其在产业、区域和社会等层面都得到了发展,涌现出了一些高效益的生态经济产业集群,生态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鄱阳湖居民生态经济意识的提高,使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趋向环境友好型产品,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加上居民对新能源产品的逐步接受和对保护环境觉悟的提高,都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从资源利用状况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前仍然是处于资源大量消耗的发展阶段,制约了鄱阳湖区域的发展。首先,粗放型增长方式未根本转变;其次,多数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环境之间没有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破坏,而有的地区为了保护资源、环境则不得不放缓经济的增长。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资源环境问题突出。鄱阳湖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大,集群内产业层次较低,不少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大部分集群不是有机的,而是相互混杂的集聚,没有形成产业链和工业代谢关系,集群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的工业以及工矿“三废”的不达标排放和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排放,导致鄱阳湖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4]第二,产业升级能力弱。产业体系升级能力弱,产业结构趋同。鄱阳湖主导产业以传统的资源开采以及生产为主,整体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表现为:低附加值产品多,新产品少,大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的“两多两少”的情形,使得鄱阳湖产业体系运行无序,影响产业运行效率的发挥。第三,生态经济问题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和法规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是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生态产业集群规模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集聚经济效益及资源的利用程度低。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基于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是新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于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较为强大的支撑系统。其主要表现为:第一,生态经济的理念日益成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的理念日益成熟,生态经济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并加强了对生态经济理念的宣传。“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得到推广,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二,区位优势明显。我国各地方各行业的总结经验,在地区层次、在行业层次、在企业层次都纷纷制定了发展生态经济的规划。而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区域规划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经济总量占60%,但鄱阳湖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江西的贡献如此之大,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一湖清水,要在继续抓好“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造林绿化,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四大绿色生态建设工程的同时,将长江暨鄱阳湖源头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第一大工程,列入我省“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建设,使鄱阳湖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更为明显,并有可能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政策受益最大的产业。第三,基础设施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新源产业集群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1998年特大洪灾后,中央和地方增加了鄱阳湖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防洪抗灾能力的改善使区内生产条件得以提升;这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四,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近几年来,我国从法律、政策、标准等方面出台的约束、激励的引导。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2008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经济促进法》。为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法律政策的保障。第五,国际有利背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走生态工业化道路,经济全球化为其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资金跨国界流动,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吸引国内外资本及技术提供了机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系统中,企业生产过程的处置分工导致零部件全球采购,这给工业水平欠发达的鄱阳湖地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供了机会。在贸易自由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地处中部落后地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及巨大的市场潜力以接受境外产业转移。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基于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第六,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可以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随着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和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向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尤其是中部一些重要城市。而鄱阳湖地区有着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加工业,在资源依赖型以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业群,并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威胁(Threats)分析
鄱阳湖基于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同时还存在着较大的威胁,主要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频繁的自然灾害,水土严重流失,导致水体生态条件恶化,工业“三废”污染较严重等。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态经济认识模糊。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解决贫穷问题,发展生态经济为时尚早。第二,环境标准尚待完善。目前我国环境标准不够完善。指导性不强;标准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还不够完善,政府干预过多,不利于区域内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第三,生态技术水平低。生态经济技术水平低下,我国仍处于中、低端产业价值链水平。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它的开发对环保及生态经济技术有着极高要求,但集群内研发资金投入少,研发能力落后。
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定位
通过对以上鄱阳湖基于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后认为,虽然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着大好的机遇,但是,仍有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故认为应采用扭转型战略定位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应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推进新能源产业集群的生态经济改造。鄱阳湖的生态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在企业层面加大引导,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的企业,当地政策必需要求企业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需以降低污染为前提;要求生态经济型企业的产品要实施绿色包装,使用能够降解(Degradable)的产品包装材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要求以循环的方式进行生产外,还要建立现代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要完善企业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并建立企业废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物资、能量的循环利用,这是发展生态经济型企业的最后环节。(1)通过制度创新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行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生态经济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引导上下游企业进驻生态经济产业集群进行补链,并建立完善的相关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法律制度。(2)以现有的产业集群为依托,进行优化组合,加快新能源产业集群内的生态经济建设,加大原有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强对传统产业的配套改造,使新能源产业集群成为链条完整,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集群,成为实现生态经济的载体,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第二,植入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鄱阳湖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是基于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可以理解为相关产业之间的支持和配套关系。基于生态经济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产业之间的配套协作,而且有利于发展生态经济,减轻产业发展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将产业集群视为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和互动支撑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与新能源产业集群相互促进的新思路。(1)通过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建立生态经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并用经济手段促进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基于生态经济的新能源通过物质和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相关企业或产业集聚起来,形成资源共享的产业共生体。[8](2)群内企业的集聚加剧影响了新能源产业集群内的环境承载极限。为了促使初级型产业集群向生态经济型产业集群升级,可以通过对鄱阳湖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补链性招商。[6]引入的新能源产业群内的企业必需选择能够将下游企业的投入成为其下一个产业链,即便是使污染项目,但该项目与群内已有的项目之间能够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也是应当鼓励引入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新能源产业集群内资源与环境的约束问题。[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以基础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教育投资为主要内容,对吸引外部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鼓励发展生态经济型新能源产业,对鄱阳湖的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作者:钟锦文 艾瑜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