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观性
影视是直观的真实体现,在影视中的人或物,都是真实的、拼接的、甚至是传说中的再现,所有的接触都是直接直观的,记号和被表明的事物之间是合成一体的,是重叠性的存在,创造者通过声画造型,直接把形象投射于观者的视觉和听觉,因此,观众在接受形象符号的同时,感受的也是形象本身,这是任意的书本阅读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功能。而影视资源的直观性,不仅仅只是表现影视本身,更重要的是影视作品通过创作者的思考以及表演者的渗透,以及解说者的伴声,会使书本上单调的词汇变得更加真实和抽象,会使书本中的形容词得到真实的再现,比如书中描述山的险峻,男人的慑懦,女子的玲珑,动物的迅猛,蓝天的色彩等,这说明文字具有抽象与理性的特点,而影视作品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两者的合而为一,正是影视作品对于阅读的优越性。电影家巴拉兹曾经说过:“”电影所表现的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它只是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但结果却使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的永恒的距离在电影观众的意识中完全消失,而随着外在距离的消失,同时也消除了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距离”。在影视作品中,观者是没有自己的视角的,所观赏的完全是作品中的视角,是影视作品的高度逼真,把生活中被割裂的真实和艺术作品中的真实之间的距离消解掉,将观者带入到电影的情境世界中,影视作品的真实信息直接反馈给观者,让观者意识中的影像成为了真实,距离在观者和影像之间不复存在的时候,观者就不再需要素质和学养准备,便能获得身临其境的快乐。
二、审美性
影视艺术还包涵了音乐、美术、布景以及动作艺术在内,使影视作品更具审美性。视觉和听觉效果的揉合、时间和空间的重新排列组合、动态和表态景物的叠加重合、以及舞蹈与音乐的完美配合、风景和人物的自然结合、建筑与绘画的充分融合,这些使不同的艺术在影视中得以完美的展现,让作者的创作思想在影视作品的真实体现中给观众带去视觉审美的冲击和震撼。特别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文化空间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使得学生的知识构建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据周宪教授分析,伴随着波普照艺术的流行,视觉性和视觉图像逐渐夺取了文化的主因地位,各种不同的图像效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成就了视觉图像的霸权趋势。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形态,已经不再是通俗文化和媒介文化,而成为了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形态艺术,视觉符号遍及于生活中的每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观者的视觉冲击,并逐渐在改变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影视阅读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得到了这样一组信息,有52%的学生认为通过影视作品,即可以读懂原作作品,又方便获得欣赏的对象,有39%的学生认为影视作品可以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经济投入的考虑。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影视作品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要高于原作阅读,而且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下,学生更加感到时间的局促感和紧迫感,这也说明了信息媒介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选择方式和渠道,人们对阅读方式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枯燥的文字已经无法再吸引人们的目光,人们更愿意接受的是快餐式的文化,更愿意接受的是形神俱备的影像式阅读,影像所表现出来的直观、真实、简单、快捷的特点,迎合了当今人们对时间产生紧迫感的心理,在书本上的洋洋千言和影视图像中的简单画面中作出了快捷的选择。这也是学生感到学习压力繁重,竞争激烈,没有太多可供自主安排的时间条件下无奈的选择。视觉符号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式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由于观赏方式的便利,信息输入数量大,形式灵活,感受深刻,观赏影视成为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影视的阅读形式
(一)主题式阅读。认知科学认为主题是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意思是“一类事物或者执行某种动作的综合性的程序”,那么主题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专一的去认识这一事物的本质。主题式阅读就是通过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引伸到更多知识的涉取和更多方面的了解。比如学习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课时,即让学生读钱老的原文,又同时通过影视阅读伊索寓言,让学生在先了解伊索寓言的情况下,再去读钱钟书的读后感,即有典,又有型,学习才能透彻明白。而在学习读《伊索寓言》后,再去对伊索寓言里的原文进行再次的对照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再用其他作者不同意见的读后感去对比钱钟书的心得,组织正反双方的辩论,这种主题式的阅读方式,无疑会比任意一种阅读方式或是学习方式取得的效果都要好。影视作品《龟兔塞跑》就是《伊索寓言》故事中精典的一篇。以其寓教娱乐的方式,让人一目了然,直切主题。
(二)选择性阅读意如其文,就是在学生课文时,不仅对课文进行原文阅读,对重点章节更可以选择性阅读。因此,我们赋予选择性阅读的定义是对文章中的重点章节、情节进行有节段阅读。在影视辅助中,就是通过对一段影视剧情进行重点解析。比如在学习课文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描写时,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对一个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进行分析,再通过主要角色的所作所为,来认识这个人物的内心,感悟人物的心理。选择性阅读的优点在于他的灵活性,即可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选择影视作品进行配合讲解,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去诠释课文,两者互为统一,相得益彰,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司马迁的《鸿门宴》时,不妨借助一下影片《鸿门宴》来穿越历史,回到铁马金戈的三国。文中的精点桥段通过演员的表演让呆板的古文立即鲜活了起来。宴会的主角刘邦对于此番赴宴是有备而来的,席间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和能言善辩,做到临危不乱。后又在项伯的机智保护下终化险为夷,从此建立大汉基业。通过剧中人物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已让此篇文章深入脑海。
(三)取样阅读取样阅读是课文与实物对照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是选用课文中学生不易理解的部分进行取样,通过影视取样对照,与课文互相呼应,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取样阅读的优势在于样本的可选性,以及影视内容的拓展性,因为对于一篇文章可以有多样的诠释,而单纯的通过讲解却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义,而取样阅读却可以将影视剧中的情景在学生的眼中形象化,并通过多样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感悟到课文中更深的内涵,并且通过影视效果,把不同风格、不同场景、不同人物、不同画面中的情节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更加生动的理解,提高阅读的理解力。取样阅读的优点还在于它可以很广泛的选取样本,不必拘泥于文章本身,虽然文章是固定的模式,但可以通过样本的选取,赋予文章更多的内涵,使文章阅读更加生态,更加贴近学生的感知。在学习司马迁的《鸿门宴》时,也可借助一下影片《鸿门宴》举例说明一下,对于文言文中难以讲解的部分,课堂上可以做一下难句解析。如“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单从语句上很难讲解,但是影视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范增指使项庄,让其上前敬酒后,请求舞剑,再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并且威胁他,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四)超文本阅读超文本阅读教学是影视阅读方式的一种,它主要是采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结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连结,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连结所指向的位置。超文本阅读是按照人脑的思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技术。超文本理念的引人,为语文教学拓展了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帮助学生把书读活。在语文阅读中的超文本阅读,是通过影视或是幻灯片的形式,把文章的内容真实化、形象化、具体化,让文字符号通过影视符号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读中看,在看中学,在学中悟,因为每一部作品都不仅仅只有一种释意,它可以根据读者的视角,得出不同的感悟,因为语文阅读是有条有线,见仁见智的。如果只依靠书本的文字符号让学生去阅读理解和和感悟,学生在理解的层次上、理解的视角上、感悟的深度上是有限的,但通过影视辅助,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理解深度。另外,在影视辅助阅读时,教师可以选取不同释意的影视作品对课文进行讲解,在不同的视角中,学生会对教师对课文释意的主观性提出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因为疑问是学生最想知道的,所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判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同时,质疑也是一种个性的展现,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子处于最活跃阶段的呈现。影视正是这种介质,因为影视可以给学生广阔的想像空间。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精心选取了影视辅助片断或是图片后,学生仍然可以通过不同的见解,找到不同的漏洞和缺陷,这就达到了影视辅助阅读的效果,因为影视辅助阅读不是单一灌输性阅读,而是发散创造性的阅读。语文阅读重在诵读,意会、感悟和积累,因此,发散创造性阅读不可能局限于课堂和课文,因此,影视辅助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影视辅助阅读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对照讲解,更可以让学生在教学空间外去欣赏阅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影视作品,我国的很多精典大作都时常出现在高中语文中,可以让学生平时多看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