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杂志的谢幕 - 400期刊网新闻频道

一本杂志的谢幕

时间:2017-01-07 16:36:57 来源:论文投稿

孙国栋

  孙国栋觉得挺对不起这些关心、支持《律师文摘》的学术顾问和忠实读者们。对很多人来说,《律师文摘》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法治理想的安放之处
  “七换东家,八番迁址,15年畅想自由梦;半头华发,一腔热血,64辑美文慰余生。别了,读者朋友!我爱你们!”
  5月9日,听完出版单位的电话,《律师文摘》主编孙国栋灌下一杯啤酒,随着酒杯放下,他无奈地作出了停办《律师文摘》的决定。当天下午,他在微博上公布了《律师文摘》谢幕的决定。
  2002年,经过几个创办人半年的努力,《律师文摘》在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地下室诞生,曾有人预测,这样阳春白雪的杂志坚持不过3年便会夭折,然而跌跌撞撞,《律师文摘》已经来到第15个年头,成长为翩翩少年,人们还没来得及称叹,却又迎来了戛然而止的消息。
  《律师文摘》的停刊没有丝毫预兆,但是15年来的坎坷旅程,却又时时预告着这种可能。
  突然的谢幕
  “我决定停刊的时候,就赶紧发了微博,否则我肯定要改变主意,肯定还会到处找合作的出版社。”孙国栋用一贯平和的声音讲述这个引起千层浪的决定,“我知道,对于这个决定,我一定会越来越后悔。”
  《律师文摘》本该在3月前就出版,却一直迟迟未见消息。直到4月8日,终于预告:因更换出版单位,《律师文摘》2016年第一辑推迟至4月底面世。并在几天后贴出了新一辑的目录,虽姗姗来迟,但质量绝佳,李先生撰卷首语,谈士屺、刘瑜等人的随笔耐人寻味……
  然而4月已过,读者们却并没有等来新一期的《律师文摘》。长期订阅的读者从来不催促,孙国栋称他们为“铁杆”。已经记不清这样的推迟发生过多少次,他们也已经习惯了《律师文摘》的晚到。2014年的第一辑甚至一直到当年6月才出版,这是他们记忆中最晚的第一辑。
  一些新的读者坐不住了,孙国栋笑着说,当然可以理解,在网上交了钱,却迟迟不能收到货,“换谁都会不满,甚至认为我们是骗子的”。末尾,孙国栋一句轻叹:“我们是挺差劲的”。
  5月6日,孙国栋在微博上解释说:我们的宗旨是办最好的杂志,发最精彩的文章,宁可拖延亦不降低标准。还是那句老话:催问是鞭策,不问是信任!我们保证,您的等待是值得的!
  对于刘彤海律师来说,停刊有些太突然。当天上午他还在跟《律师文摘》编辑部沟通一篇稿件的修改意见,下午就从微博上看到了谢幕的消息,“七换东家,八易其址,15年空怀自由梦;半头华发,一腔热血,64辑聊报国心”,一首短诗,人们从中看尽孙国栋的无奈。
  当天下午5点发出这条微博,孙国栋的电话、短信就没有停,人们都在问,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突然停刊?
  谢幕,对于孙国栋和《律师文摘》来说,同样突然。
  没等到的时来运转
  在北京昌平区的一处科技园,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就是《律师文摘》编辑部的根据地。几张办公桌,被各种各样的书籍、资料堆得满满的,他们对此却挺满足,“搬了这么多次家,这是第一次在一楼”。
  因为经费紧张,以前的7处办公地点,都是没有电梯的房子。2009年到《律师文摘》工作的谢中华,就经历了4次搬家,“整理,打包书籍,每次搬家就跟蜕层皮一样,都要大病一场,专业的搬家师傅面对一箱箱的书,都要腿软”。
  2015年初,因京仪写字楼不再续租,《律师文摘》编辑部第八次搬家,搬回昌平。孙国栋说:“昌平乃风水宝地,有归家之感,我断定此次搬家会时来运转。”
  而每到年底,最后一辑完成出版,就是孙国栋最焦虑的时候。完成一年的合约,寻找出版单位是最困难的事,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孙国栋似乎也已经习惯,讲述里没有一点怨愤。今年的第一辑迟迟无法出版也是这样的原因。几经曲折,最终找到一家出版社,签订了合同。孙国栋把早已准备好的稿子送到出版社,便在微博上发出了4月底出刊的消息。
  但一直到5月,出版社依旧没有回复。于是孙国栋作出了最后的决定,不出了。“已经是5月份了,临时也找不到出版社,干脆决定不做了”,漫长的等待,满心的焦虑,孙国栋终于被压垮了。
  编委会成员王才亮律师说,“没想到这次突然就什么都没了。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停刊的”。
  消息虽然突然,但是《律师文摘》的读者和它的学术顾问和编委会成员们也都表示理解,他们知道孙国栋作为主编,已经尽力了。正如当天孙国栋更新的另一条微博,“笑过,哭过,爱过,恨过,希望过,绝望过,勇敢过,恐惧过……但从未放弃过!”
  虽然可惜,但也要无奈接受。
  孙国栋觉得挺对不起这些关心、支持《律师文摘》的学术顾问和忠实读者们,这几天他正忙着给学术顾问们写信,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总要说明一下情况,有个交代。对很多人来说,《律师文摘》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法治理想的安放之处。
  谢中华则忙着给读者退款,让他们感动的是,很多读者都不要退款,希望能够换成旧刊,或者补齐之前没有订购的部分期刊。不仅如此,短短几天内,他们又卖出了十几套全辑,过刊不打折,每套1342元。甚至有淘宝卖家以2999元的价格出售之前购买的全辑。
  接下来,孙国栋准备将历届《律师文摘》年会发言整理成册,然后还准备请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谈谈他们与《律师文摘》的故事,并结集出版。
  以后怎么办?孙国栋说,喝喝小酒,旅旅游,以后的以后再说,“约我喝酒的人已经排长队了,他们也是想安慰我”。过去的种种艰难,也都是跟朋友们一顿小酒,一场谈心度过的。
  不能续约的房子,不再合作的出版社,孙国栋都表示理解,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彼此之间即使不再合作,都还是很好的朋友,这样的事情,孙国栋早已经习以为常。
  而其中的艰辛,使得停刊的念头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他的心头出现。
  为了一个共同的梦
  2001年下半年,孙国栋离开媒体,带着报人梦,回到母校中国政法大学,他称当时为人生的低谷。
  一直致力于出版事业的刘海蛟、李海周提出,“办一本法律刊物何如”?这让孙国栋为之一振,邀上同样热爱文化的谭律师、董志军,5个人各自出了5万元,在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地下室里,他们开始了一本杂志的创刊。
  设计栏目耗费了他们不少时间和精力,甚至到了字字推敲、句句斟酌的地步,最后定下沿用至今的六大板块。5位创办人,加上于绪刚、李建伟两位博士,经过长达半年的苦心筹划,《律师文摘》终于悄然登场了。
  在此之前同类型的书刊,一般都是两三年的寿命,而《律师文摘》15年的记录,堪称奇迹,“我们不知不觉就15年了”,孙国栋轻声感叹,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提起当时创刊号面世后的情况,让孙国栋和创办人们喜出望外,现在仍能引起孙国栋脸上难得笑意,“听到了不少溢美之词,真有受宠若惊之感”。当然也会有一些阳春白雪、书生意气之类的抱怨。一向谦和的孙国栋还是不免有着文人的傲骨:读不懂就该自我反省,否则干嘛还要“提升”和“提高”呢!
  孙国栋表示,在阅读方面,律师群体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真正读书的人,阅读量、阅读深度不亚于学者,有一些很有思想的律师,写的文章也很深刻;但是也有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律师是不读书的,时间都花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挣钱上,即使读书也就是临时抱佛脚,看看案例之类的。
  2010年,《律师文摘》的年会主题是律师与读书,专门倡导律师读书。早在2005年,张思之就惊讶于律师的不读书,提出由《律师文摘》组织,推荐几本书,让律师写读后感。
  2011年,孙国栋专门设立了《律师文摘》读书奖,但却有始无终,“因为好文章太少了,本身律师读书的就不多,写读后感的更少,写出来能达到评奖水平的更是凤毛麟角,最后就没有评出来”。
  既然是“开门迎客”,还是以律师为名,《律师文摘》也作了些微调,增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实务文章,关于律师职业伦理道德,办案技巧,也有一些社会热点,重大案件的解读。
  但另一方面又坚守底线:思想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我们宁愿曲高和寡而不愿自降其格。我们拒绝平庸和媚俗。孙国栋说如果由着他的性子,就办成纯理论性的,只传播思想,不兜售技巧。
  这些都真实地反映在《律师文摘》的办刊理念中。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为己任的《律师文摘》注重思想性、国际性、前瞻性,不过多纠缠实务细节或办案技巧,而注重培育律师的人文精神和理论素养。
  王松律师已经记不得第一次是在哪里见到《律师文摘》,但是看到后就觉得眼前一亮,里面的内容思想品味颇高,堪称篇篇精品,可见主编的良苦用心。许多人同王松律师一样,只要看过《律师文摘》,难免就会成为其读者。
  高定位与不妥协决定了《律师文摘》的读者只能是“小众中的小众”。孙国栋也承认,在宣传推广方面并不用力,从第一辑到去年的最后一辑,订购虽有上升,但整体在一万册左右,且多年不变。如果举办活动,或者一些相关的会议,还要免费送出不少,出版方面几乎没有利润可谈,自筹的第一笔资金早在最初两三年就已经耗尽。
  这些年来,杂志就是靠着律师们的资助,走到了今天。《律师文摘》的口碑如何,王才亮律师说,大家愿意出钱就说明很多律师支持这样的内容,“完全不用推荐,做法律研究或者实务的人,只要能看到《律师文摘》,就会爱上这本书”。难能可贵的是,杂志的支持单位和理事会雪中送炭、慷慨资助,却丝毫没有干涉过编辑事务,没有推荐过一篇关系稿。
  这本杂志的骨气,与江平、程巢父等学术顾问有关,与主编孙国栋更密不可分。孙国栋总结自己:我是一个平庸的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韶光已经荒废,自创办《律师文摘》那一天起,我就给自己的人生定了位:做一个合格的编辑,既然无力创造思想和贡献学问,那就做一个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者吧。
  待到复刊时
  这么多年,即使是自认为抗压能力比较强的孙国栋也表示,早就累了,原本他想找一个接班人担任主编,但是要找到一个跟他一样,有理想,有坚持,抗压能力强,还要不计利益的人,谈何容易。
  于是这15年来,孙国栋就这么一路坚持着。环境在变,但是从打算创办《律师文摘》至今,他们的初衷、理想就没有变过。
  如今《律师文摘》的读者不仅有学者、律师,也有老师、公务员,还有八九十岁的老读者。编辑部不时收到一些热心读者寄来的好书,也有一些文章的复印件,各种相关的材料,很多都来自素未谋面的读者。
  读者侯栋议是一名公务员,做着与法律无关的工作,但是已经连续订阅《律师文摘》8年的时间。
  其实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律师文摘》的文章又是都已经发表过的,很容易就能从网络上获得,但是侯栋议表示自己还是会自费订阅,“大概是被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吸引吧,有一本不那么商业,不那么功利的期刊,认认真真的想传播一些东西,我认同它的理念”。
  侯栋议同时提到,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律师文摘》封面就体现着这些年它所经历的变化。不同出版社,《律师文摘》的封面就不一样。
  2002年,封面上的“1”存在了4期,直到来年换了出版社;2009年,春夏秋冬4期,每本都有一个名字,从第一辑《草色遥看近却无》到第四辑《雪重时闻折竹声》;2010年,《律师文摘》甚至一度更名《律师文存》,让一众老读者倍感痛心;2012年,《律师文摘》上面又多了“读天下”3个字……
  为了《律师文摘》的出版,编辑部的妥协一览无遗。
  2004年到2007年,与中国法制出版社的合作是《律师文摘》15年来难得的蜜月期。第一年合约到期后,中国法制出版社决定继续签约。提到这段历史,孙国栋终于舒心地笑了,一直支在桌子上的手,舒服地放在了椅子的扶手上。
  少了找合作单位的麻烦,选稿、编稿的时间充分,编辑部就决定干脆做双月刊,直到再次更换出版单位。
  2008年那个温暖的春天,孙国栋确实有不同的感受:“我像一个现代版的唐吉诃德,手持一柄正义之剑,踌躇满志而又茫然无措……”
  如今,孙国栋早已经青丝变白发,花白的头发倔强着竖立着,成为他的标志,也是不服输的见证。
  “也许会变成电子刊物,或者什么别的形式。”讲述了这些年的不易,孙国栋最终还是想坚持下去。采访的最后,他突然提到,“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还会回来,会回来的”。(武杰)


更多文化播报论文详细信息: 一本杂志的谢幕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381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财会论文题目 薪酬制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黄金地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四川农业科技》 《陕西环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杭氧科技》 《中国卫生产业》 《人口与计划生育》 《建筑师》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