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法制晚报》报道,顺义法院近日开庭审理王某办假期刊敛财一案。王某先后雇佣8人成立两家公司,在未取得出版许可证的情况下,冒用合法期刊出版单位的名义,许诺为作者刊登文章并收取版面费。在2014年1月至10月间,收取版面费1200余万元。王某被控非法经营罪。
近年来,围绕着论文经济,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应运而生。论文违规出版涉嫌学术欺诈甚至法律问题,绝不能简单地用市场理论任其自由发展。
论文本是科研、学术的精华,一旦它成为学术毕业的必要条件,教师、医生等等职业职称申报的“硬通货”,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论文“泛滥”,也促成了部分人因疲于应战,转而以造假方式蒙混过关的现状。
假期刊敛财是“论文依赖”的怪胎。诱发发表论文环节的买卖与非法“敛财”,扰乱出版秩序只是乱象之一。还有包括社会诚信、学术浮躁、专业虚浮等诸多弊端。
近些年,屡屡出现优秀的高校教师、医生,因为没有发表论文评不上副教授遭遇“逆淘汰”的情况。事实上,能力是多元的,不能靠论文化一条标准来衡量。
打击假期刊敛财,一方面要求学术期刊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稽查力度。对于新增的期刊,必须严格把关其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快人才评价机制的转型。如职业的评价加快职业资质考试、技能认定的范围,促进职业的市场化,破除唯学历论、唯证书论的用人环境;对部分专业在校生的考察也应完成从纸面论文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变。只要让唯论文是举的局面得到改观,假期刊敛财也就自然没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