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民间文艺“活”在当下 - 400期刊网新闻频道

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民间文艺“活”在当下

时间:2017-01-07 08:27:49 来源:论文投稿

来源:光明日报

  第一次采访潘鲁生,是在2011年年初。那时,他的身份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农村手工艺产业”项目负责人。“必须深入探索传统手艺如何创新,要使老手艺成为新手艺、新创意,满足当下生活方式的需求,甚至引领当代设计思潮的发展。”这在当时的非遗界和文化产业界都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因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坐在记者对面的潘鲁生,刚刚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一届主席。对刚刚接过的“火炬”,他坦言不轻松,但有信心也有责任将其继续高高擎起。
  他说,过去15年来,在冯骥才的带领下,中国民协团结带领专家和文艺家,完成了从“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木版年画集成”到“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的大规模调研和整理工作,形成了从田野调查到学术研究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增进了全社会对民间文艺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广泛共识。
  “这15年也是城镇化进程最快的15年,势必影响甚至破坏民间文化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今后五年的一项主要任务是逐渐修复这种文化生态。”潘鲁生说,这种修复包括保护、传承、转换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因而必须放到文化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考虑。
  长期从事教育的经历,使他十分关注少儿教育中民间文艺的缺失。他认为,民族民间文艺的样式十分适合基础教育,民间的美术、音乐、舞蹈、技艺、故事等都是滋养未来民族脊梁的沃土。这种传统民间文艺教育的缺环,是当下教育的失误。对于高等艺术教育,他也注意到,除了民歌、民乐和民间美术,其他民间艺术的教育使用的都是西方教育体系。“不是说西方教育体系不好,而是说要坚守我们自己的特色,同时吸收西方的精华。”
  民间文艺是文化遗产,但它是“活着”的遗产。因此,它就必须“活”在现代生活中,这是它生命力的体现。对于民间文艺与时代的疏离,他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民间文艺没有活化,没有进入当下的现代生活。他举例说,存在于广大农村的传统手艺,过去是用于制作生活用品,现在用不上了,手艺就面临失传。自己当初在山东做的“农村手工艺产业”项目,在这些手工制品中,融入符合当代审美和实用性的创意,制作出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此举既传承了老手艺,又让农民获得经济效益,可谓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如此,这些老手艺就在现代生活中“活”了,且可以一直“活”在现代生活中。民间文艺里保留了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社会变迁发展中,把这种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激发出新的创造力,形成现代生活的表达和应用。”潘鲁生说。(李韵)

 


更多人物聚焦论文详细信息: 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民间文艺“活”在当下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271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图学学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档案天地》 《水道港口》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临床荟萃》 《现代雷达》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农技服务》 《当代教育研究》 《世界有色金属》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