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新任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民间文艺是薪火相传的事业 - 400期刊网新闻频道

访新任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民间文艺是薪火相传的事业

时间:2017-01-07 03:13:30 来源:论文投稿

“民间文艺是薪火相传的事业。 ”对潘鲁生来说,这句话的分量显得格外不一样。6月14日,在中国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国民协新一届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潘鲁生说:“民间文艺来自人民,来自生活,它维系文化认同,承载国民乡愁,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坚守文化家园,守护民间文艺的根脉,努力实现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始终保持着民间文艺的深刻自觉:从“五四”时期歌谣学运动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新中国成立后“民间刺绣剪纸换拖拉机”到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民艺学学科建立,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到新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民间文艺成为我国现代文化建构的重要给养,虽然面临冲击和挑战,但始终延续着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潘鲁生是山东曹县人, 14岁起在山东省曹县工艺美术公司担任了4年设计员,由此走上了美术设计与民艺之路, 2003年迄今一直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30年来,他一直行走于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当中,不仅在民艺研究上着述颇丰、卓有建树,而且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一一身体力行,并成立了“中国民艺博物馆” 。
  接受采访时,潘鲁生对中国民协上一届主席冯骥才表达了特别的敬意,表示要“见贤思齐,薪火相传” 。
  过去15年来,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冯骥才带领中国民协,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礼敬中华文化传统,关切民族文化命运,续存文化薪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从“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到“传统村落立档调查” 、从“木版年画集成”到“唐卡文化档案”等大规模的调研和整理工作,形成了从田野调查到学术研究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增进了全社会对民间文艺保护的广泛共识。
  2002年,潘鲁生作为民间文化守望者中的一员,伴随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启动,从山西后沟村出发。
  对刚刚接过的“火炬” ,潘鲁生坦言并不轻松,但有信心也有责任将其继续高高擎起,持续推进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抢救方法上,坚持研究分类、辨析理论、重建田野、记录口述、建立档案、立体普查、科学编纂,力求系统科学;在实践上,加强田野调查的学术介入和理论回答;在技术上,推进普查整理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数据库设计编程;在行动上,动员更多人加入到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和发展探索的行列中来,推动政府主导、专家参与、社会共同行动的工作局面。 ”他说。
  谈及这项工作的意义,潘鲁生表示,民间文艺是积淀延续的民族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永恒的时代精神,二者的联系不容忽视。历史上,民间文艺体现了民众在文艺生产生活中对“礼乐” “道心”的信念与敬畏。今天,我们要积极发展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陶冶作用,形成具有积极价值观导向和深刻自觉的健康生活方式。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各民族都开始重视自己的民间艺术。研究民间艺术是为了让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代生活、甚至是未来生活中传延下去。“坚定地从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给世人留下一个完整家底的意义上,深入开展全民动员的文化自救和人文精神重建。 ”潘鲁生说。
  作为一名对民族文化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学者,他在多年的民间文艺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遗存,尤其是民族民间手工艺,在一天一天地消亡,还有一些手工艺人也在逐渐减少。如何认识手艺、怎么看待手艺、怎样把这支亘古不息的造物文脉传习下去?为此,潘鲁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 ,并担任首席专家。
  民间文艺里保留了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是“活着”的遗产,也必须“活”在现代生活中,这才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对于民间文艺面临的困难,潘鲁生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民间文艺没有活化,没有进入当下的日常生活。为了调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调研普查工作,他的团队还开设了“寻找身边的手艺”专题网站和同名微博及微信公众号。“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社会变迁发展中,探索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现代生活的表达和应用。 ”
  潘鲁生表示,“民间文艺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生态工程,一旦丧失生活载体,则成为形式的遗存。 ”面对转型过程中地域文化特色受到同质化消磨、传统工艺遭遇信息化冲击、民间文艺的意义和情感空间因传统信仰、礼仪、习俗的弱化而遭到不同程度消解等问题,必须采取积极行动,把保护民间文艺样式、形态与修复民间文艺生态结合起来,修复民间文艺生态。
  比如,修复民间文艺的自然节律载体,充分认识传统生活中节气以及与岁律相合的传统节日作为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等生成土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还原和培育传统节日里丰富的民间文艺内容,在当下生活空间中进一步充实民间文艺活动。修复民间文艺的人生礼仪载体,有计划地恢复和培育优秀民间礼仪,增强文化认同与情感维系,培育民间文艺应用的文化空间。
  “民间文艺是有形的,它在乡土,在民间,在老百姓的生活里;也是无形的,它在民心、在民情、在民智,是民间文化之魂,是我们的中华文化立场。 ”潘鲁生说。(张志勇)


更多人物聚焦论文详细信息: 访新任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民间文艺是薪火相传的事业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179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课程设计 课程设置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公报》 《科普童话》 《锅炉技术》 《上海集邮》 《金融教育研究》 《欧亚经济》 《林业科技开发》 《IT经理世界》 《湖南地质》 《科学决策》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