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历史洞穴里放些什么?——海外网视频专访白岩松 - 400期刊网新闻频道

往历史洞穴里放些什么?——海外网视频专访白岩松

时间:2017-01-06 21:12:57 来源:论文投稿

“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在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白岩松最新着作《白说》的封面,有这样一段醒目的话。
  这段话充分传达出白岩松既融入时代、又出离时代的态度。作为国内资深的新闻主播,身处资讯的最前沿,为什么会刻意疏远微博和微信?白岩松又会如何看待当下热议的“新媒体”呢?
  带着诸多问题,海外网视频团队专访了白岩松。
  没按常理出牌
  看到白岩松的第一眼,我们几乎都没有认出来。眼前这位身裹粗布黑衣、头戴黑鸭舌帽,看起来黑瘦的人和电视上西装革履,头发溜光的主播大不一样,倒是和胡同口悠闲随意的邻家大叔有几分相似。我们端上椅子,请白岩松落座,他轻声但非常肯定地表达,他要站着!
  这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因为很少有嘉宾会提出站着接受专访。摄像师赶忙调整机位,主持人也略显紧张。
  早有耳闻,白岩松是个犀利的人,见面之初的印象,印证了这一预想。
  没所谓“新媒体”
  尽管白岩松外表十分低调,但一开口,言语中尽是洞察世事的思考。
  “有的人以为诞生了一个新的东西就会怎么样,从而过高地去评价它。也有人因为不适应而贬低它,我觉得都是错误的,要平常心。”
  “有时候年轻人容易被新啊旧啊迷惑,但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用不了多长时间,你所认为的‘新媒体’就会成为‘旧媒体’,谁覆盖它你也不清楚,但一定会的,历史上已经多少次这样不断更迭了。”
  “我觉得跨越历史的长河,永远是内容为王,你有没有提供最有价值的内容?新技术只是技术,是手段是翅膀,但是没有内容的话,就没多大价值。”
  “我可以在55寸的电视上主持节目,也可以在5.5寸的屏幕上主持节目,对我来说无所谓,可能小屏幕上我还显得更好看一些。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在说什么,你在写什么,你在传播什么。”
  只重内容本质
  《白说》里有一句话吸引了我们摄制团队,在制作的视频节目中,我们也引述了它——“对于新闻人,真正的考验就是你在往历史的洞穴里放些什么。”
  那么白岩松,他会往历史的洞穴里放些什么呢?
  他说:“前阵子我参观了湖南的‘简牍博物馆’,对我的启示很大。古人在没有纸和印刷的情况下,从最初的结绳记事,一步步发展到用竹片去记录相关的事情,称其为‘简牍’。古人最早用毛笔在竹片上记事,后来把竹片连接在一起,就像今天的人理解的互联网一样,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进到这个博物馆里,最初关注的都是这些竹片,当时的所谓新技术。但是没隔几分钟,我们重点开始关注的是,这个竹片上写的是什么?因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万事皆有相通之处,不论是白岩松说‘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博弈,还是‘简牍’与‘互联网’的关系,他看重并且一再强调的,归根结底是——本质的内容。
  通过这次专访,我们也深切地意识到,镜头前的嘉宾,角度端不端正,光影好不好看,衣服亮不亮堂,固然可以增加眼球效益,但我们媒体人真正应该重视并且不断强化的,是我们究竟传达给受众什么样的内容。用微博也好,微信也罢,我们会往历史的洞穴里放些什么?(海外网 陈婕)


更多人物聚焦论文详细信息: 往历史洞穴里放些什么?——海外网视频专访白岩松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6074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第三方支付平台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食品安全导刊》 《吉林画报》 《实验流体力学》 《山东纺织科技》 《中国临床研究》 《冶金财会》 《招标采购管理》 《中药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