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硕士研究生在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层次上处于重要的位置,其人际交往问题也应该得到关注。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生人际关系研究,而是从新视角切入,侧重于剖析对研究生影响较直接的校内人际关系问题,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 键 词】研究生 校内人际关系 问题 对策探讨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体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1]从研究生整体所处的人际群体来看,研究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生同导师所构成的人际关系,而是研究生之间所构成的人际关系,三是研究生同学校、社会其他成员交往所构成的人际关系。前两个方面是从微观方面出发,并且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对研究生人际关系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研究生校内人际关系问题,并且详细划分为三点,即研究生同门之间、非同门之间和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一、研究生校内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目前研究生人际关系普遍失调,人际关系不和谐着实成了很多研究生的困扰,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不利影响。
(一)与同门人际关系失衡
与同门人际关系对研究生平时学习研究甚至是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很多研究生对自己的同门抱有既爱又恨的心态。同门研究生一般在课程选择和课题研究方面差异不大,所以普遍会产生合作关系。但是,导师一般会根据每个研究生的特点和术业专攻布置不同的任务,每个研究生都会存在表现心理,力求把最好的一面或者自己引以为傲的科研能力展现给导师,所以同门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由于研究生个性的差异,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当导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对某个学生偏爱或器重的倾向时,这种倾向会在研究生心理产生不同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差或者心胸不够宽广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严重者甚至采取消极怠学的方式,出现对导师不满、打压倾轧同门的现象。这种同门人际关系失衡会对研究生各方面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导致研究学习市区动力,浪费宝贵的研究时间和资源,造成人格的扭曲,甚至影响以后的就业或继续深造。
(二)对非同门人际关系漠视
事实证明,研究生群体的交际范围已经显然不如本科阶段那样广泛和活跃。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相互竞争已经成为研究生之间相处的主基调和影响研究生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阻力。由于各个导师研究方向不同,相应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也各有侧重,这一客观事实很很多学生认为同非同门之间的人际交往是可有可无的,甚至研究生期间互不认识的现象也不在少数。不少学生在读研期间大大减少了同他人交流的时间,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发表论文外,整天窝在宿舍或图书馆里,觉得和同学交往交流很没有必要,只需要维持表面上的友好客气,其实质正式一种冷漠的表现。研究生对非同门人际关系的漠视,会导致研究生失去很多博采众长的机会和丧失很多可发展资源,也不利于研究学习的提高,同时也没有把握住锻炼提高人际关系能力的机会。
(三)与导师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狭隘性
如今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采用的是导师负责制。从布置学习任务、论文发表直到离校请假都需要导师签字负责,所以很多研究生会全程紧紧围绕自己的导师,对导师组其他老师漠不关心,对其他导师的研究成果也不关注。在选修其他导师课程的时候也是应付了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负责任地提交一篇东拼西凑的课程论文,只求得到学分,这恰恰是一种对导师不尊重,也是自身学术态度不端的表现。有的研究生为了维护自己导师的权威恶意诋毁其他导师,不允许存在与自己导师意见不合的声音,眼里只有自己的导师,这正是一种心胸狭隘的表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研究生没有摆正自己学生的位置,没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不懂尊师重道和自身修养不够的表现,会导致研究生丧失很多与不同导师交流学习、博采众长的契机。
二、研究生校内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
研究生是一个高学历的群体,也是一个人格发展较成熟的群体,理应人际关系和谐。但是,从研究生的行为偏差中我们还是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力求解决问题,塑造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和谐的研究生群体。
(一)没有正确处理同门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研究生同门人际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深入和就业形势严峻化,研究生之间,尤其是同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是不可避免的,同门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项目和导师布置的任务存在合作关系的几率又很大。相互竞争理应成为研究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阻力。研究生应当珍惜同门之谊,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合作的过程是互帮互学、相互提高的过程。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携手共进是研究生同门在合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只有坚持这一原则,研究生在学生生活中才能取得良性的长足发展。
(二)“门户观念”的保守性
研究生对非同门人际关系模式,交流不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门户观念”的保守性。不同师门的学生由于研究方向和导师指导方式的差异,在相互交流中往往会存在“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心理。有些学生会因为别人的研究方法和行文思路风格与自己不同,会全盘否定他人,拒绝与非同门深入交流。另外,作为研究生本身也会一定程度上存在反感其他学生同自己导师过度接近的心理。所以,为了避免被人误解等更多的不和谐因素,一般研究生不会轻易寻求其他导师意见。这种“门户观念”根深蒂固,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容易使人固步自封,使非同门研究生人际关系更加疏远,不利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导师期望与研究生期望的偏差
师生之间总是有矛盾存在的。有不少导师认为研究生主要是来学习和提高科研能力的,不是来发展人际关系的。一般导师更关心的是研究生的能力发展状况,而不是生活上的细枝末节。但是,如今很多研究生还是希望导师能够在其他方面更多地关心自己。这两种期望之间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心理不够成熟,也反映了新形势下对导师提出的新要求。如果这种期望偏差得不到有效解决,师生双方都会产生不满,甚至影响科研的正常进行,久而久之,双方会形成“互不干涉”的格局。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无法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其他非同门却可以加入,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产生强烈刺激。极端的学生会产生被抛弃和强烈的嫉妒心理,甚至对导师和同学产生仇恨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会陷入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