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改革提高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时间:2013-06-26 08:22:00 作者:伏军 贺婧雯 唐宁

  摘 要: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提高地方院校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针对车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改革和优化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当今汽车产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指出了当前地方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在提高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 车辆工程 应用型人才 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a)-000-02
  中国高等教育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较好地建立了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分类办学体制和培养梯次,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建设等方面人才的提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结合各行业、产业的需求,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层次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对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在相关教育布局和政策推动下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各国间技术交流合作与竞争方面不断加强,放眼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其培养目标不仅定位于学术型精英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具有竞争意识高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后者的培养质量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地方高校,肩负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使命,应实时梳理人才培养理念、审视人才培养过程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其产业的竞争力。自21世纪以来,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其工程技术已进入了突飞猛进、国际竞争、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已形成了围绕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造、性能测试、销售与维护及故障诊断等技术模块,车辆工程专业即是为这些模块培养并提供相应人才,而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指具有较强的解决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这不仅对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数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在培养质量上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车辆工程专业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素质过硬,层次高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尤其要承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重任。
  1 地方院校课程体系建设要求与问题分析
  1.1 课程体系建设要求
  目前,全国开设有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共有100多所左右,每年的招生规模8000余人,以往国内地方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目标过程中,考虑到地方行业经济的发展特点,加之部分企业急功近利,不注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设计,所需人才仅对其应用能力规格化方面要求较高,形成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过分地强调了以面向服务地方经济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突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特点,反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手段上,仍然遵循着应试教育模式,采用统编教材,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学习、期中期末应试考核的形式,没有明确突出以汽车设计、制造、测试等技术创新为特色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规格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能源、环保与安全成为汽车发展的三大主题后,汽车企业已不再简单地遵循以往引入国外先进生产线的产业模式,而是通过对创新性人才引入对现有生产流程或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来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提高产业利润,这势必对学术型、应用型及技能型车辆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具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在国外,美国、德国、日本和瑞士等针对汽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安全及环境等重大社会问题,积极调整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严格落实到该行业领域中,反映在车辆专业人才培养上,大力鼓励学校构建和引入创新机制,抓紧建设相应的实践平台,并将学制定为5年,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及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教学环节的实施等来突出创新意识。
  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许多高校提出了很多有关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并付诸实际取得了不少的效果,但也有部分高校由于未能明确创新性人才培养方向,故其课程体系改革、知识结构及专业方向与实践平台、教学方式等核心框架没有改变,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创新能力仍不能很好适应汽车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客观发展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
  (1)相关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多年来,全国许多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部分专业课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很难与其他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系统联系,并形成以创新特色的新知识体系。
  (2)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近10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设计、制造、测试等创新技术是该些技术集成应用的典型范例之一。该领域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当时的先进技术在现今看来,完全可以融入本科教学中去。而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车辆工程专业由于没有突出创新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相应的课程及其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仅对基本的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予以了强化,严重滞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3)实验实践环节设置不合理。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实践环节没有针对性、层次性,并且相互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创新性的实验开设也没有针对性,尽管可提供给学生的实验实践机会很多,但学生仍然很难在现有实验实践中对创新环节有直观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4)创新平台搭建及其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为提升学生实践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发展内涵,凸显专业综合素质能力,面向各大高校举办了本田节能大赛、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等竞技形式,纵观国内高校参与情况来看,积极性不高,重视度不够,特别是对于FSAE大赛,首届仅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20所高校报名参与,此后才开始陆续增加。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考虑到经费投入及其连续性,仍抱有畏难怯步的心态,致使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这些创新竞技平台未得以实效发挥其创新能力。
  2 课程体系改革意义
  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个目标之下,以创新元素为特色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体现出“强基础、重实践、创新型、高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加强该专业方向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相互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因此,尽快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并构建与之适应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善金字塔型(“△”型)知识结构、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并拓展与生产实际和专业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有利于人才创新思维培养的创新课程体系,将对车辆专业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3 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3.1 指导思想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均是立足于地方经济并为地方经济服务,车辆工程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需要引入创新体系搭建或拓展相应的创新平台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现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其指导思想是积极构建创新课程体系,引入创新元素,探索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彼此间的层次性与内在联系,编著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强的本科新教材,然后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与生产实际和专业技术进步相适应的,充分体现创新课程体系培养要求以及有利于人才创新思维培养的新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以符合21世纪汽车行业经济所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改革措施
  为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以及立体化教材的研究,改善“△”型知识结构,构建车辆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及创新平台的搭建。具体内容体现在:
  (1)课程体系优化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依照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需求,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围绕一个中心即教学质量提高和一条主线即课程体系结构调整,突出教学内容改革和更新这一重点,并以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为驱动,依托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全面提升课程体系内在质量,构建特色鲜明、实力显著,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一批能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研究具有汽车设计、制造、测试等技术创新特色的车辆工程专业涉及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彼此间的联系与衔接,交叉与渗透,对课程及其结构改革创新,使之体现专业方向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并在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教育规律基础上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2)创新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基于整体优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基础上,研究课程教学内容与具有汽车设计、制造、测试等技术创新特色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内在联系,既重视全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又充分反映鲜明的汽车创新设计特色;既重视理论,又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又注重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既重视传统经典内容的保留,又注重增加反映变化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组织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创新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向主动学习、能力提高转变,并设置能力评价体系应以学生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能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实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培养以自主创新设计为特色、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对相关实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新与优化,按照基本型,综合型,创新型等实验实践类型,充分利用已有实验设备,加强购置新实验设备,构建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依托汽车性能测试实验室平台,开辟第二学堂,创建教学服务基地,鼓励学生先模仿再研究后改进并过渡到创新,集成成型,并将其创新实践项目延续开展,尝试市场化推广,使教、学、研三者有机地组合。其次,拓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相关经费、设备、人员的投入,积极培育、搭建和完善相应的创新平台,以敢闯敢干务实的心态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较高的专业素质踊跃参与到各种竞技平台,凸显创新特点,凝练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4)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个性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态度和能力。研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学习平台,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拓展教学空间与时间,全方位全过程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4 结语
  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提高地方院校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结合当今汽车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针对地方院校课程体系建设要求进行了讨论,并对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对地方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向文江,曾宝成,谌晓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对接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管理,2008(33).
  [2] 范景武.理工科背景下法学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1).
  [3] 曾宝成,向文江,杨建华.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邵阳学院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4] 曾宝成,向文江,等.机械动力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
  [5] 袁文华,杨建华,刘玉梅,等.地方高校能源动力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6] 王国权.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C]//2010年车辆工程会议,中国:上海,2010.
本文由伏军 贺婧雯 唐宁等人通过我们顺利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杂志中,字数:2564,经过作者伏军 贺婧雯 唐宁同意,为您分享全文,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更多科技类论文详细信息: 课程体系改革提高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301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代写mba论文 毕节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临床药理学杂志

论文百科2017-05-17 12:06:42
相关学术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 《山东人大工作》 《家禽科学》 《沿海环境》 《广西通信技术》 《中国管理科学》 《人权》 《时代消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情报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