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时间:2013-06-24 17:51:04 作者:和少岱 段志坚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对它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规律仍然处在一个亟待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先发型国家还是后发型国家都把国家的发展命运放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问题上。因此,从世界各国历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甚至是改革的失败经验中提炼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教育改革运动,时至今日,我国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问了一个让所有教育者惭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说明,基础教育新一轮的改革必将深入进行下去。改革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1 基础教育的定义
  事物的特殊性体现的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也是对事物进行概念性界定的基本规范。基础教育的根本、核心或者说本质就是其基础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根本所在。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没有这一基础,也就没有上层结构,进而也就没有整个制度化的现代教育系统。而从文献中,我们可以基本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内涵。如叶澜认为:“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应立足于未来,为了未来而确定今日之‘基础’的涵义”。①
  2 基础教育改革的含义
  教育改革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调解人类发展预示的应然状态和现存实然状态的矛盾运动的过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运动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定义要牢牢抓住“教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三者的特点,以基础教育为核心,对基础教育改革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定义。所谓基础教育改革,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在保证基本教育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对基础教育中不合理的,落后的教育现状乃至教育理论进行改革,以使基础教育获得预期进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②
  3 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
  3.1 基础教育“基础性”的不断提高
  鸟瞰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浪潮,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国家,无论是先发型国家还是后发型国家都把国家的发展命运放到教育改革的成效问题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基位结构和人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得到了不置可否的重要高度重视。其基础性地位主要表现在:
  第一,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主要载体是不可侵犯的。政治制约着教育的的性质、目的,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同时也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可以说,国民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社会利益服务。任何国家的教育、教育改革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政治挂钩。
  第二,基础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基础性教育作用不可替代。二十世纪八十年至今发展起来的国际性教育质量与统计显示,英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这一现状引起了各自国家社会各界的严厉批评,于是政府不得不采取立法等强制措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如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3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41个合作国家和经济体15岁中学生阅读能力、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三项能力进行评测(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结果显示韩国和芬兰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得分最高的国家,平均分分别为539和535。然而,合作经济体上海得分超过韩国和芬兰,平均分为556分。上海学生首次参加这项测试就名列全球第一,引起了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震惊。有西方媒体称,中国学生今天取得的佳绩就如同63年前苏联造出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样重大。PISA的特点是关注年轻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应对现实挑战的能力。这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变化,因为学校课程越来越关注学生可以如何运用其在校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是否掌握了某一课程的内容。
  3.2 追求教育平等,提高教育质量


更多科技类论文详细信息: 浅谈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7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中国成人教育 第三方支付牌照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大学教育》 《中国稀土学报》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经济世界》 《现代中医临床》 《江苏林业科技》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地震学报》 《中国实用医刊》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