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真实性 - 论文转让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真实性

时间:2017-06-26 10:04:40 来源:论文投稿

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新闻论文,主要是关于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真实性,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要保住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并不容易。仅仅解决客观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并不能完全保住新闻的真实性。高科技的出现是个双刃剑,它在给新闻摄影的采集和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假新闻图片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能和方便.以至于全世界新闻摄影界都要时时刻刻提防假新闻照片。辨识和打假,已经成了新闻摄影领域里传播、评奖等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很大的精力来保住真实性的重要环节——科技手段辨识、经验辨识、网上公示辨识.其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新闻摄影真实性这一不能突破的底线。

近些年来,新闻摄影界经历了多起具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照片事件——《广场鸽接口金昌植种禽流感疫苗》、 《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华南虎》等等照片。这些通过Photoshop进行加工的照片因其构图完美、画面生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捕捉到的决定性瞬间等可遇不可求的要素齐全,不仅在发表时获得轰动性效果,在其后的各种大赛评比中都获得了很高的奖项,可谓名利双收。但不断出现的假照片事件,使我们的摄影人、媒体入感到了空前的忧虑。 “狼来了”的故事正在现实中演绎,当某一天人们不再相信你所传播的新闻摄影作品的真实性的时候,不仅新闻摄影走到了尽头,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新闻机构的末日也就到了。因为人们相信眼见为实,所以相信新闻摄影.正因如此新闻摄影从诞生那一天起把真实当做自己的生命,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地记录现场来取信于读者。继而在新闻媒体中占据重要位置;新闻媒体以真实地反映客观发生的事实而具备了公信力。然而,假新闻、假新闻照片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新闻公信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媒体的运行机制、对新闻摄影的理解以及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

新闻摄影是用摄影的手段真实、准确、客观地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并利用媒体及时进行传播。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摄影的特殊性使然,我们在实践中更应该理解为新闻摄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正在”

和“新近”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在新闻实践中其差别非常巨大。由于记录手段的不同,在文字报道领域中可以同时容纳的“正在”和“新近”,在新闻摄影领域里只能选择“正在”。新闻摄影的生命是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的严苛性要求新闻摄影者只能通过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摄影采集,决不能采用“倒叙式”的“新闻现场模拟回放”

等形式来采集。而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采集时,摄影者也必须遵守事实的真实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只能从拍摄角度、场景取舍、拍摄瞬间等方面根据主观判断、主观理解进行尽可能符合事实真相的选择,不可以用摆布等手段破坏现场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客观性。

从那些曾产生轰动效应的假新闻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们无一例外地、自觉不自觉地混淆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概念。艺术摄影不要求事实的真实,只需要艺术的真实,也就是在画面之内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即可,在此前提下可随意添加、挪动、消除要素并对光影进行随意的变化,以满足审美的需求和提升内涵的思想性,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对要素进行改变最主要的特征是主观性,也就是根据摄影者的审美情趣和主观需求对画面进行改变,无需考虑拍摄现场的客观存在。艺术类摄影中,现场是可以摆布的,人员的活动是可以导演的,后期制作是可以随意而为的,所以最后制作完成的作品是根据需求创作出-来的。这也是艺术摄影中经常使用“创作”一词的原因所在。而新闻摄影恰恰要求不能“创作”,必须严格忠实于新闻现场的客观存在,不能在后期加工中根据主观需求进行改变,以保证新闻现场、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摄影者可以选择角度、可以选择瞬间、可以选择场景,但只能基于对新闻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在后期处理中不能随意添加或删减画面中客观存在的物体、人物等,唯如此才能客观真实地还原新闻现场。正因为新闻摄影这种严苛的要求,一幅新闻图片能够满足主观世界中的“完美”是极其艰难的,概率非常低。从形式上讲,假新闻照片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新闻事实造假新闻图片反映的新闻事实是虚假的,根据需要编造出来的。此类照片,除了一些从业者为了个人利益编造假新闻以获取不义之财,更多存在于宣传照片上。比如,为了配合政治需求。摆设一个新闻现场,安排人员,摆布道具,然后就是说明文上大写特写需要的内容。此类照片中虽然地点是真的、人员是真的,但所述内容是杜撰出来的,与新闻说明文中的事实真相没有客观真实的联系。为了宣传不顾新闻真实,长此以往危害极大。尤其是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的今天,这种虚假的报道被互联网揭穿,其后果将严重撼动媒体的公信力。

二、画面是真实的。但文字说明表达的内容是虚假的这里常出现两类情况,一类是摄影者主观忽视造成的,他们往往只关注画面的形象要素,忽略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采访,导致未能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使得表达的说明内容与事实有出入。造成内容虚假;另一种是主观故意,张冠李戴,以获取不义之财。而主观故意中,摄影者利用了新闻图片本身不能“开口证实”的短板。此类情况虽然不多,却也常见诸报端,见诸报端的此类差错经常表现在人名地名的差错或者时间地点的差错,而这种差错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虚假新闻或不准确的新闻。

三、后期制作造假摄影者对新闻图片进行“艺术加工”,拼接、删减、合成等,使照片干净、完美、具有视觉冲击力。此类照片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社会构成多大的不良影响,但从本质上它所传递的是不真实的信息。此类照片在目前的纸质媒体普遍存在,甚至到了拍摄的照片“不P不见报”的地步。

此类照片不仅仅出现在日常生活类新闻图片,在时政类新闻图片中非常普遍。有时一张照片需要两张甚至更多的照片来提供元素进行拼接,以达到剧照级效果才善罢甘休,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四、署名造假如果以上形式的假照片是“数字时代传统假照片” 的话,目前不少媒体中存在的署名造假现象不得不引起媒体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署名造假,顾名思义拿别人的照片署自己的名字。随着平面媒体印刷版面的增加和开办网络媒体实行报网联动,媒体对新闻图片的需求量呈爆炸式增长,而对每一个记者实行的考核办法大多采用数量考核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保住高数量,成了摄影记者保收入的重要手段。于是就产生了同城媒体甚至异地媒体的新闻摄影从业者之间交换新闻图片的“默契”,把交换来的照片署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媒体的版面和网络页面上,而现在的数码照片拍摄成本几乎为零,拍摄的张数很多,客观上提供了相互交换而不重叠的方便条件。

如果说,地方平面媒体的这些记者们的“交换署名”行为是“互惠互利” 的自愿行为的话,还有一些做法就更加让人不齿— — 一些级别高的媒体利用地方媒体必须完成当地宣传部门交给的对上报道任务的硬性需求,强行在别人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 你不署我的名就不给你发稿,甚至合署名字也不允许。于是就出现了“神行太保”式的摄影记者在一目之内跑三个城市甚至更多的城市,行程近千公里发当日稿件。对此,很多媒体负责人心知肚明,因为根据常识就能辨别真伪,再加上这些“交换署名” 的数码照片中EXIF数据是能够说明问题的。但是.或者为了不漏报新闻,或者为了把关者的个人利益,他们不约而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出现了“一错错多家”、 “一篇错误全军覆没”的怪现象。一幅新闻图片不仅要图片内容的真实、说明文字的真实,也包括作者署名的真实,惟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真实的新闻作品。所以说,这是数字技术背景下出现的新的一种含有虚假成分的新闻图片,尽管不能怪罪于数字技术。

杜绝假照片,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应该感到紧迫感。首先,我们必须定义假照片,提高辨识假照片的能力。建立起处理新闻图片的规范。这方面我们不妨向国外媒体虚心学习,如《华盛顿邮报》等7家报纸的图片编辑15条“军规”等。近些年来国内部分媒体借鉴国外媒体的作法也制定了自己的规范,包括关于photoshop的使用规则和原则、禁止摆拍和策划新闻照片、如何区分和表述合成照片等等。这些规范和规章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其次, 日常管理中落实假照片问责制。这里需要强调的,一方面是为新闻摄影从业者制定可操作的、具体的规程,另一方面是从媒体管理者的角度树立起新闻职业意识。不能把政治家办报和用宣传代替新闻混同起来。第三,除了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严格自律等“软件”上下功夫外,必须把严格的技术把关提高到与这些“境界”同样的高度并重视起来。文中所述假照片的产生和传播都带有明显的数字技术时代的特征,解铃还要系铃人,要杜绝假照片必须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第四.杜绝短视行为,着眼于新闻事业的长远发展。仅仅为了迎合一次的政治宣传需求、仅仅为了不漏报一次新闻、仅仅为了示好领导、仅仅为了某一个大奖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是缺乏对新闻事业的责任。新闻事业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呵护她的健康发展。假新闻照片,看上去不那么重大的题材,任其发展会动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一点一滴做起,建立起防假打假的机制并落实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假照片的传播和泛滥,进而守住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本文由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论文转让论文详细信息: 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真实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592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电信运营商解决方案 运城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河南化工》 《黑龙江史志》 《电工电气》 《微电机》 《全国商情》 《家教博览》 《电子工艺技术》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八桂侨刊》 《短篇小说》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