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 论文转让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对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7-06-23 13:17:37 来源:论文投稿

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对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准确定位,体现“民族性”与“地方性”

从目前全国师范院校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来看,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大多属于第三类型,即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城市,多为新升本科院校,学生构成以当地少数民族为主。与处于省会城市的师范大学及全国重点师范大学相比,这些院校在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条件上都处于劣势。因此,笔者认为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境况下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科学定位、准确定位,确立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体现“民族性”与“地方性”才是关键所在。

所谓“民族性”,即学校应致力于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和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服务,进而为体现中国社会制度优越性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所谓“地方性”,即学校招生和人才培养应立足当地,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和合作,使学校成为为当地中小学校培养师资和教师在职培培训的中心。过去十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要真正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在于优质师资队伍的培养。

二、与时俱进,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也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则应结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适应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宁夏师范学院2006年升本之后,努力探索本科师范教育模式改革,2010年完成了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工作。在此次修订过程中,学校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主动适应社会和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师资与各类高质量专门人才。”[1]同时学校还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五条基本原则:第一,谈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口径;第二,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第三,拓宽学生选择空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即以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基础,在学时、学分分配方面,降低必修课的比重,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切实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第四,加强技能培养,强化实践环节。[2]

三、加强实践,改革课程结构

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基本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即普通教育课程或通识课程),内容包括“两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邓小平理论)、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必修课程和其他一些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科学方面的选修课程;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一般是按照中等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而开设诸如中文、数学、物理等系列对口专业课程组成;三是教育类课程,主体仍然是50年代初期的“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加教育实习。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如下几大特点:第一,重视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第二,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混合设课,重学术而轻师范;第三,课程结构单一、模式僵化;第四,教育类课程比重低、门类少、重理论、轻实践。而一些地方性师范院校在升格为本科之后,借鉴学习重点师范大学课程设置的模式,加强了理论性课程的比例,却大大削弱了培养师范生从教技能的实践性课程。从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既是学校的竞争优势所在,也是学校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就目前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课程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以培养学生从教技能为目的,课程结构改革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教法课课时比例,同时体现出课程的层级性。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各专业的教法课程应从原来只开设一学期,增加到两至三学期,课时总量达到120-140学时。同时课程开设从理论到实践,体现出层级性;第二,增设书法、教师口语、模拟课堂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宁夏师范学院在本科各专业课程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将原来专科时在必修课范围内的书法、教师口语等课程进行了删减,这也使自身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大大削弱。而笔者认为,这些课程不但要开设,而且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还要在课时上给予保证;加强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管理。

四、围绕目标,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来说,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将对教师教育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这包括:学校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教师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广播、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和从事教师职业的使命感;以特色校训,激励学生,要求学生。如学校“坚定、勤奋、创新、奉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校训都对学生的成长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从教的实践技能。教师是一种专门化职业,它要求从业者必须掌握较强的职业技能,实践证明,技能水平强的毕业生更受中小学校的欢迎。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活动的指导,注重活动质量,这些都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探索,必将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文由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论文转让论文详细信息: 对民族地区地方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370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功能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统计与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江苏航空》 《国外农学》 《民族艺术》 《企业家天地》 《中学语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