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探讨 - 行业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探讨

时间:2017-06-23 03:24:11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治疗依从性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较对照组的70.9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为(505.23±54.84)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47.31±43.75)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近期预后。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护理;依从性;疗效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

近年来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1],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及猝死,因此尽早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对维护心肌功能、延缓心室重塑、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及降低远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不断有研究指出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有重要影响[2]。笔者近年来对31例D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D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龄59~8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其中NYHAⅡ级18例、Ⅲ级29例、Ⅳ级15例。排除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尿毒症性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排除合并出血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脑卒中、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平均(68.2±11.4)岁,NYHA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6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67.9±12.1)岁,NYHAⅡ级8例、Ⅲ级14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他汀类药物调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心室重构等对症处理,必要时合理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对照组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因受到病程长、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对预后的担忧等因素的影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多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其进行开导、安慰与鼓励,使患者对治疗可以予以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类食物,防止便秘及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出现。③体位护理:指导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位(或半坐卧位)以减少静脉回流造成的心脏负荷增加,并且定期帮助患者叩背翻身以防止压疮发生。④用药护理:患者治疗多需要联合用药,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用药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尤其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症状等;应用利尿剂时观察记录患者出入量;对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及时观察其血压下降程度,避免血压骤升骤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⑤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计划,嘱患者戒烟戒酒,并指导患者进行低频率及低负荷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促进疾病康复。但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以增加心脏的负荷。同时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治疗,切勿擅自改药停药。并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并通过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治疗效果。1.3观察指标1.3.1临床疗效患者治疗结束后根据NYHA分级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治疗后患者NYHA分级较治疗前提高1级;无效: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不明显甚至出现加重、死亡。1.3.2治疗依从性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治疗过程中坚持规范治疗,严格遵照医嘱执行;一般依从:治疗过程中偶尔不规范,但基本遵照医嘱执行;不能依从:治疗过程中时常不遵守医嘱,甚至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将完全依从及一般依从判为治疗依从。采用6min步行距离试验评价患者近期预后。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较对照组的70.9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近期预后比较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16例,一般依从11例,不能依从4例,治疗依从率为87.10%;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13例,一般依从7例,不能依从11例,治疗依从率为64.52%,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9,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为(505.23±54.84)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47.31±43.7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6,P<0.05)。

3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病因至今不明且发病缓慢隐匿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多为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的对症治疗。本病早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室扩大与心律失常,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呈进行性恶化的充血性心力衰竭[4]。DCM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出现症状后的5年存活率仅40%甚至更低。因为患者的病情常呈进行性加重,疾病过程的任何阶段均有可能发生猝死,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分析主要原因为主要为对预后的担心、治疗时间长、病情反复、病情不断进展、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5-6]。患者出院后常常存在治疗不依从行为,成为影响患者预后和转归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住院期间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加强出院时健康宣教、出院后的随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从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体位护理、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健康饮食,注意加强体位和用药等基础护理,强化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遵医嘱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在观察组为90.32%,较对照组的70.97%明显升高,即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其原因可能与其更加配合治疗有关[8]。出院后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且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说明对D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率、改善近期预后。综上所述,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近循环农业论文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柏华 曾珍 余芳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探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293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宜宾学院学报怎么样 物流成本控制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抗生素杂志》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健康》 《中国核电》 《浙江创伤外科》 《中国药品标准》 《环境保护科学》 《记者观察》 《铀矿冶》 《职教与经济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