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设计书卷气息研究 - 电信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书籍设计书卷气息研究

时间:2017-06-23 02:29:47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电子阅读的风潮冲击着世界各地纸质书籍的生命力,书本阅读呈现出“电子化”“碎片化”的趋势,当代书籍设计的理念也在数字技术革新冲击下逐渐蜕变。书籍设计者作为“文化信使”,应思考如何体现书籍设计的“书卷气”,用易读性、独创性等方式来传达充满人文气质的、书卷气息的设计理念,并且把新的设计观念和思维通过具体物质呈现,重塑书籍的生命,让中国书卷精神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同行和读者翻阅。

当代书籍设计的理念在数字技术冲击下产生了多种可能性,它需要设计与文本内容的高度契合,并且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以及独创性。当下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使得设计者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引起对“泛西方化”现象的反思。在电子阅读的风潮冲击下,读者可以方便地下载数字化的图书,储存大量数字信息。电子书籍的出现使传统书籍的阅读习惯、排版、功能设计等发生了改变,其信息量大,生动、直接地阅读等特点,导致其文字、图片、信息的编排都是书籍设计需要重新面对的。而设计类软件的不断更新与开发,设计信息易以多媒体方式快速地获得,使过去通过手工无法实现的技术成为可能,这推动了书籍设计的发展和理念的拓宽。当代书籍设计的多元发展为阅读过程带来无限拓展的可能性,书籍设计演变为平面、互动设计等多领域,从而形成书籍的“视、触、听、味、嗅”五感,使读者享受到愉快的阅读体验。无论是电子书还是传统书籍,这一由纸张、电子媒体的设计到文本与阅读所构成的文化有机体,它的传承最终还是要依靠设计者对书籍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实践。因为它是整体、系统、立体和动态的,面对当代书本阅读呈现被“电子化”和“碎片化”蚕食的趋势,几千年来隐居幕后的“文化信使”——书籍设计者,正在被推上舞台。他们在书籍文本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且,当代书籍设计者需要思考如何体现自身民族的文化审美价值,也即“书卷气”,它能显现书籍美的文化本质。

一、书籍设计中书卷气的起源

“书卷气”是衡量中国画雅俗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绘画理论中蕴蓄浓厚的“书卷”之“气”,也称“士气”,最早由宋苏轼提出的“文人画”需要传达的“意气”之境中,至元代逐渐成熟,由钱选提出。在董其昌的《容台集》中记录这样一段对话: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耳。画史能辩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捩,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士气”是中国画中体现出的生动“气韵”,以士气、书卷气、精神品格的形式表现文人士大夫人格的高尚品质。主张绘画要有“士气”,要有“关捩”,无求于世。文人特有的志气、骨气、士气表现在绘画上为静谧、空旷、萧索、荒寒的高古意境。“书卷气”指书籍设计中的文化性,即体现传统的审美性。当下书籍设计融合现代、西方的一些观念是常态,但是如何保留中国绘画的风格、民族的文化性是难点。有些设计者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国学、绘画方面深层次的境界探索不深,流于设计形式,作品不耐人寻味,即画论中言“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过于追求跟风和形式上的张扬,缺乏内在文化意韵的展现。图书是文化的载体,书籍设计必须扎根于这种文化之中。对书籍设计师来说,不但要让中国传统书籍设计理念和技艺的薪火相传,更要通过书籍设计本身使文化、文明与记忆以艺术品的形式永久留存,成为值得珍藏的文化实体,就像一幅名画一样保存久远。

二、书籍设计中书卷气的再现

电子载体的盛行、吸引眼球的轰炸式设计带来了速度、效率感,却也使传统的审美性在现代中国渐渐失落,书籍设计师们已意识到这点。在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看来,书籍设计者的第一使命,“就在于吸引读者阅读,让他们投入文本,形成舒适的阅读体验,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从书本到阅读,成为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书籍的未来会分化,电子书与纸质书将会并存,纸质书逐渐会成为可供收藏的“艺术品”。纸质书的文本、质感、翻动的触感、眉批所承载的记忆,笔迹留存的温度感令人怀旧,它具有的历史感,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而要成为艺术品,如何体现书的文化气息和返璞归真的书卷气,也即“古意”,是必须考虑的,同时又要把握时代精神,强调中国本土风格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简单的复古不能满足读者。如“世界最美的书”的标准其中一点就是每个国家都有本土文化,必须体现自身民族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获“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学而不厌》一书使用宣纸材质来印刷中国画与书法,最大程度地模拟了中国画的手感与质感。部分画页左右、上下可翻折,如同中国绘画的册页形式,形成流动感,如中国画手卷般可供把玩。封面用裱画的形式制作,裸背装订方式便于翻阅,纸质柔软如同品读古籍善本。护封以中国画材料毛毡包裹,毡子下方印了印章。其东方韵味、中国传统的书卷气息在设计中贯通整体,文人特有的志气、士气在书籍设计上转化为静谧、萧索的高古意境。全书采用中式编排形式,从左往右翻阅的中文习惯,产生优美的韵律节奏感,用读者熟悉、亲切的充满书卷气息与新意的文本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治学风貌。图1曲闵民、蒋茜《学而不厌》。

三、书籍设计中书卷气的传达

(一)易读性

书籍设计中书卷气的传达方式之一是体现易读性,在对书的内容深入理解后,进行概括和提炼,用相应的中国画笔墨语言作为视觉元素。中国画笔墨语言应用到书籍设计中,主要表现为运用主宾、虚实、繁简、疏密、开合、奇正、纵横等章法形式来表现书籍设计中的编排,两者在形式美感上有相通之处,并通过中国画图形、结构、理法、文字、色彩、材料等各种视觉元素的融合来传达充满人文气质的、书卷气息的设计理念。“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疏密构图法则同样适用于书籍设计,大胆的留白与紧密的文字相间,疏朗的图文排版和强烈的节奏感丰富了阅读体验。易读性让书籍之美的“五感”从视觉扩展到触觉,多种材质、多种适合人们手感的开本,更加符合人们对当下电子时代纸质书的阅读需求。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作品《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这本书回顾了中国五千年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图书的形式展示,让更多中国人和海外人士关注、了解中国文化。信息容量很大,其中的中国元素符合当代语境。柔软纸材极具个性,中国符号的巧妙运用改变了传统图录的习惯特征。传统纸张载体自身的魅力逐步地呈现出来,使此书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书名字体选择雄浑、遒劲、敦厚的书法“中国记忆”进行重构,书画元素的充分应用反映了书籍设计者深厚的传统修养与在当下语境中的思考。虽用西方的语言形式,却创造出中国画空灵的意境。充满空灵的意境,恰当地表现了中国文化的书卷气息。在电子时代书籍的设计注重触觉、翻阅的方便、纸张质感以及装订形式,追求书籍和电子载体之间的距离感。纸质书所创造的舒适、温暖的阅读体验,电子书无法企及。电子时代到来,给了书卷艺术一个机会:让纸质书更贴近读者,让更多人舍弃电子阅读器来阅读,书籍设计成为纸质书突出重围的一个方面。对于易读性的重视,与当下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有关系,现在,除了讲求愉悦眼睛,书籍也要有手感上的愉悦,笨重、花了大成本制作的“大部头”书籍并不适合读者的触感。读书不再是严肃的事,可以一掌在握的书更受欢迎,也更符合阅读的需求及时代趋势。

(二)独创性

书籍设计中书卷气的传达方式之二是体现独创性,这意味着不同的书必须有自身的个性,设计上不雷同,不抄袭,采取原创性元素。独创性凸显出中国书籍设计的内敛、淡雅的东方风格以及设计师的理念。因为读者对书有一种特有的心理——好奇心,独特性与这种心理不谋而合。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设计往往能够唤起阅读的愉悦性。独创性内容包括对编辑、编排结构的设计,在设计中经常运用的箱、匣、函、帙等多种形式,体现出书卷气之美以及书籍整体的审美。当代中国的出版社出版的古籍、传统绘画类图书坚持中国古典文化精神,推出一批重大影响力的经典图书和线装图书当代新善本,完美展现我国当代传统线装图书的风采神韵。在设计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和文化情感,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的设计语言,使读者在电子时代能通过“一花一世界”的书籍设计,领略深厚的本土文化。由张志伟、申少君、高绍红设计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用现代的设计手段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形式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古籍的版面设计,古雅大方,书卷气十足。这种令人回味的线装古籍形态承载了中国读者对往昔的温存、怀旧感,余音绕梁。全书古简典雅,函盒用玄色丝织材料上压印戏曲人物,印章体现了中国元素,函背为中国红,封面为米色略带光泽的纸,纸质温润,雅淡简逸。版式采用传统中国典籍形式,图文外绕文武框。设计与工艺相融合,体现了书籍设计的整体性。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获“中国最美的书”的《中国美术学院2012毕业展优秀作品集》视觉表现上既有当代年轻书籍设计者的朝气蓬勃,又以西为用,同时加入了丰富的中国原创元素。全书采用经折装形式,仿佛舞台序幕一般有节奏地表达了优秀作品的展示方式。内容分割新颖,富有时代感。图形与内容合宜、富韵律感,具备音符的节奏,展示了年轻毕业生的探索,让读者阅读时感受到灵气与青春气息。图3DamienBais、陈雨、魏翌秋、罗凌霞、刘棣、肖明智、林岚、孙姝婕《中国美术学院2012毕业展优秀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四、结语

在电子阅读的风潮冲击着世界各地纸质书籍的生命力,怎样把新的设计观念和思维通过具体物质呈现,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合理传承,重塑书籍的生命,值得深思。纸质书有其自身的魅力,与电子载体互补,当今纸面阅读率的下降,对书籍设计者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他们通过传递信息,把文本通过视觉的方式表达得更深入、准确,从纸张、视觉到感受呈现多元化、整体的设计,挖掘出真正值得人们去阅读、保存、珍视的信息,力求有书卷气息,亦有时代气息。“合而不同”,是东方儒学力倡的,也是当下世界创新的潮流。中国元素的运用,只有符合当代语境才算是锦上添花,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的承继与延伸使书籍设计者在寻找本土文化回归的过程中,挖掘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元素。中国的书籍设计者已意识到传统是书籍设计艺术之本,它将使我国整个书籍设计者创造书卷之美时更具信心。让亚洲书卷精神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同行和读者翻阅,中国汉字文化立足于世界书籍艺术之林,这是当下的“文化信使”——书籍设计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岳颂,王原祁等.佩文斋书画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2.董其昌.容台集,元钱选论画[M现代经济期刊].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书籍设计师吕敬人——传统审美不能失落于现代中国[N].新京报,2016-04-09.

作者:徐新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书籍设计书卷气息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280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黔东南州人力资源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铀矿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药品标准》 《职教与经济研究》 《中国核电》 《记者观察》 《健康》 《浙江创伤外科》 《环境保护科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