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 人文科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时间:2017-06-23 01:19:45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要想突破,一是家庭教育要跟进;二是学校教育要多元;三是社会教育要引领,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配合、多管齐下。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交流、融合,越来越多地少数民族儿童汇入了普通中小学,他们和其他汉族儿童一样成为了学校中的普通一员。但由于民族习俗、生活习惯、语言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他们在学校中很难完全融入汉族学生群体中,容易和其他学生产生距离。同时由于社会上个别家长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影响学校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一些偏见,孤立、打击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校园内的“孤独一族”,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个儿童都能在温馨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成为当前摆在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少数民族学生97人,占7.9%,其中大多以回族学生居多。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中小学主要有两大主流。一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跟随父母外出务工子女;二是由于各村镇合班并校产生的城镇小餐桌“寄宿生”。使少数民族儿童的思想教育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学生习惯差,家庭教育缺失

少数民族学生汇入普通中小学主要是随父母异迁子女,其父母大多文化水平偏低,所从事的职业处于社会低层比较辛苦,且工作不稳定,居住环境差,家庭子女多,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观念较落后。由于长期受民族习俗中陋习的影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是很迫切,既不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意识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对孩子进行放羊式管理。这样造成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课成绩差,卫生习惯差,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滞后。

(二)行为习惯差,亲情缺失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精准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省内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走出草原,定居城镇外出打出,将适龄儿童寄养亲戚家或托养于城市“小餐桌”处。使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从小远离父母由人代养,孩子从小“混养”在别人家,缺乏亲情的呵护。而对代养者来说只保孩子平安无事,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和情绪上的一些波动很难兼顾。

(三)心理偏差多,学校监管缺失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习惯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家习惯用民族语言与人交流,普通话水平低,进入学校后用汉语和学生交流时很吃力,加上家庭宗教信仰的影响,难以融入汉族学生群体,学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二、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对策及建议

(一)家庭教育要跟进

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往往更为科学、有效。因此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是当前做好少数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途径。一是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举办各类家庭教育培训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是当前家校共育的主要途径,由家长学校的家长们定期组织讲座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向家长们系统地传授家庭教育知识,相互交流家教经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的父母提高教育孩子的策略与方法。二是发动学校教师、汉族学生家长与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结成“手拉手、心连心”帮扶队子,定期或不定期和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进行联系,通过平时的言行、谈心、交往在潜移默化中对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进行观念上的引领与诱导,帮助他们转变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手段。

(二)学校教育应多元

学校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就目前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而言,对于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管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更多的多样化的、适合其年龄特点、具有民族习俗的教育场景和育人模式。学校教育形式、内容的偏颇也是造成少数民族儿童思想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应多元化。(1)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少数民族学生也有许多优点,如热情、好客、体格强壮、多才多艺、独立生活能力强等,学校要改变以单一的文化课成绩评定学生的作法,设置多元化的课程突显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如我校足球队多数以回族学生为主力,我们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置的民族舞社团、田径社团等等为少数民族学生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找到了存在的价值。(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的育人功能通过单一的说教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承载一定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更要通过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是在教师中集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学习,让广大教师了解民族团结的目标和意义,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二是通过校园电视台、橱窗、国旗下演讲、手抄报、图片展览、黑板报等多种渠道宣传民族团结的意义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尊重少数民族的氛围;三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安排支部在全体教师中召开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我和孩子交朋友”的活动,要求学校74名教职工每人与少数民族学生结队交朋友,做到三个一,(每天关注一次作业,每周谈心一次,每月家访一次),时刻关注学生三观的形成。少先队每年都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拉手结队子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互增礼物和趣味运动会,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各班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通过快板、舞蹈、相声、小品、诗歌朗诵等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

(三)社会教育要引领

近年来随着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恐怖事例的发生,人们因偏见对少数民族产生一种敌视态度,特别是以汉族为主民族混居地,邻里之间很少往来,这种思想意识通过家庭教育折射在学校教育中,对学校教育产生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居民居住地的社区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要通过每年的民族团结月的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如讲座、影视资料、宣传图片等教育广大市民分清是非,明辨善恶,克服认识上的误区,正确对待社会上的恐怖事件。同时要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家庭生活,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送去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居有所乐、事有所依,努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卢贵子.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185-188.

[2]杨亚军.民族团结教育走入中小学课堂的形式应多样化[J].民族论坛,2010(4):29.

作者:王茜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西街小学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9262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钢铁》 《江苏蚕业》 《文物春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经贸》 《英国医学杂志》 《岩性油气藏》 《全国商情》 《花炮科技与市场》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