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 - 社科历史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

时间:2017-04-22 02:43:29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等不同研究方法,确立了科学合理的研究数据,运用AHP法和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及权重,创立了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衡量指标系统。利用资源整合及地域性差异特点,运用制度并轨和整合路径以促进地域性体育城乡一体化资源的相互转化,完善了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

“无城乡差别”标志着社会发展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和人类文明具有更高的标准,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2013年,黑龙江省实现GDP1.5万亿元,人均达3935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8.8%,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黑龙江省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城市高于乡村,甚至乡村无公共体育服务的局面尤为凸显。如何让公共体育事业无城乡差异,城乡居民公平的享受体育公共服务,创立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衡量指标系统及采用科学合理的路径作用巨大。

一、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现状

(一)城乡一体化的争论和质疑从科学的角度上对于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减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差距,是马恩哲学中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需要公正和公平,破除城乡壁垒和发展差异,达到城乡一致,实现城乡一体的大同和城乡生活状况趋同化。小城镇建设,使广大农民走入城市,广大乡村变为城市,劳动力从城乡之间的相互转化,城乡之间资源配比趋同,地域差异减小。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乡的面貌大体相同又各具特色[1]。对于“城乡一体化”,许多专家和学者是持反对态度的。王圣学认为,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城乡关系三阶段理论,城乡一体化与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相悖。认为城乡一体化有别于城市化,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用城乡一体化来指导和改善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是不可行的[2]。周加来的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要按照乡育城市———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路线来发展,现在过早地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是不合时宜的[3]。质疑的观点是由于他们对城乡一体化片面和狭隘的解读。城乡一体化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会重新整合各个劳动主体和资源配置,改善和提高经济发展模式和效率来解决城乡差异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4]。(二)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的界定体育公共服务作为民生中一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由提供保障和支持的,政府的主导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作为职能部门,政府引领和协调全局,减少或解决体育公共服务在各个领域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以大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体系[5]。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在我国现阶段是解决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有效路径,应加快广大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到体育公共服务带来的福利,促进城乡体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快城乡之间体育公共服务部门密切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脚步。

二、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衡量指标系统的创立

城乡之间的体育公共服务由于地域的不同、经济的差距、文化的差异等因素会长期存在,并且这种差距会伴随这些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需创立科学合理的衡量指标系统,将这些因素量化,以指导未来的体育公共服务。(一)调查对象选取14位在黑龙江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专家或与此研究领域相近的学者,指导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衡量指标系统的创立。(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佳木斯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查阅城乡一体化及路径选择、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地域性等相关文献。2.访谈法课题组通过对黑龙江省5个地市体育局和全省的20个乡级社会体育指导站30个村级晨练点的访谈和调研,获得宝贵资料和数据。3.问卷调查法本研究牢牢把握衡量目标、衡量内容和衡量对象这三要素,充分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城乡一体化理论,倾听专家和学者的建议,设计close与open两种问卷格式,初步设立了三对二级指标和17对三级指标的利克特Five-step量表,严格遵守量表的制定原则并进行信效度的检验。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经行处理。(三)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衡量指标系统的确立1.调查步骤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二级指标。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三级指标。2.专家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设计的利克特Five-step量表对专家进行两轮的问卷调查,对建立的衡量指标体系结果证明,14位专家对3对二级指标和17对三级指标评分,保留分值在约等于4分的12对指标,其他剔除。综合判断,专家评分结果有效、集中,证明指标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指标设定合理,二级指标的有效分分别为4.4、4.8、4.1,三级指标有效分分别为4.15、4.45、4.7、4.45、4.9、4.85、4.9、4.9、4、4.35、4.1、4。(四)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指标衡量1.无量纲化本研究的指标是一些成对的比值数据,根据数据的不同性质运用标准分化,解除量纲对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2.权重的确定本研究采用AHP法、均方差决策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突出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3.利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AHP法是一种科学精确的分析方法,可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用定量化来解决实际问题。该方法的关键就是判断矩阵的创立,来处理多指标决策问题。依据专家意见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二级三级指标矩阵。实验证明,构建的辨析矩阵一致、有效。利用AHP的具体算法,获得二级指标的统一权重为:二级指标W2=(0.3295,0.3632,0.3071)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为:W3=(0.116903,0.125352,0.132394,0.125352,0.075142,0.074375,0.075142,0.075142,0.048826,0.053099,0.050369,0.047907)二、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反映了对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具体权重指标见表1.4.利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多指标决策问题权重可采用均方差决策法,具体计算公式为:(1)其中,x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三级指标的无属性值,xj为第j个三级指标的均值,xj为第j个三级指标的方差,wj为第j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结果见表8。(五)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衡量指标系统的论证本文所选取的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衡量指标系统是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和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相关专家与学者的意见来进行建构,运用均方差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涵盖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整个结构系统能够反馈城乡统筹管理的重要意义。

三、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

体育公共服务地域性城乡差距很大,尤其乡村群体运动发展落后,体育公共服务城乡达到统一、协调一致的问题尤为凸显。实现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是路径选择,选择合理路径对于实现地域性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举足轻重。(一)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并轨路径地域性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制度“并轨”,核心是通过合理布局在目标取向归一,达到制度的“一体化”,对地域性城乡公共服务制度中存在的二元分隔等问题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地域性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实现[6]。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地域性发展,应遵循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是扩大大、中城市,使周边城乡纳入城市范畴,例如哈尔滨近几年纳入阿城、呼兰地区,使广大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人口,使广大农村居民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受益。第二是发展卫星城市,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第三要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形成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的新型村镇,以利于地域性体育公共服务的更好实施。无论以上哪种模式,对于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都是一种可以尝试的路径。但是,公共体育基础设施、项目选择、场馆建设要有利于一体化的主旨,同时要和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总体发展思路吻合,尽量做到城乡一致、城乡一体、统筹规发展,减少优势资源的浪费。(二)地域性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机制整合路径体育公共服务为了地域性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合理发展,政策的颁布和落实要符合城乡统一的发展机制。所谓公共服务是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居民享有的公共权利。公共产品为公共服务提供服务媒介和手段,同时,公共产品在公共服务中具有共存性与相容性,这些特性可统称为物品的公共性,因此,公共物品在定义方式上,为公共物品的多元化提供更大发展空间[7]。地域性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是一项有益于国家发展的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地域性的城乡关系如果有突破,选择有效合理的路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基础。应结合地域特点,利用城乡互补和协调发展的要素,加快城乡体育人才和资源的双向流动。许多科学研究证实,实现体育公共服务服务城乡一体化,需要解决城乡具有相同水平的体育指导机构,培训更多的体育指导员走入乡村,加快乡村的体育设施建设,提高赛事和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等重要因素。因此,形成多方位、多形式的保障制度,先进的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和科学的体育健身理念走入乡村、服务乡村,是保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城市达到一体化的基石,从而形成结合地域性的“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

四、结论

(一)创立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衡量指标系统,对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二)AHP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简单易行,能够充分判定影响城乡一体化的要素。(三)路径的选择,有助于对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的进程。由于课题研究周期的限制及研究数据有局限性,因此,还需对于未来十年的研究指标,进行充分猎取,以达到城乡一体化这一长期动态进程的全程监测。

[参考文献]

[1]李春华.辽宁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动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6.

[2]王圣学.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点看法[J].探讨与争鸣,1996(5).

[3]周加来.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1(5).

[4]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2003(6).

[5]赵峰,孙庆祝,刘红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129-131.

[6]吴长剑.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再造———并轨与整合的分析框架[J].湖北社会科学,2014(9):27-32.

循环农业论文 [7]郑谦.公共性视角下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之辨———多元化的困境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3):12-15.

作者:赵峥 刘树峰 王鑫刚 单位:佳木斯大学 体育学院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411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口红效应

相关论文

材料导报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1 12:13:59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光学》 《中国发展》 《宇航计测技术》 《重庆与世界》 《上海翻译》 《华东电力》 《中国人造板》 《大豆科技》 《中国马铃薯》 《健康人》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