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时间:2017-04-21 18:58:38 来源:论文投稿

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发展潜力大,而且历史悠久,文化遗存资源丰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这些城市文化创意与区域经济融合互动的机制已初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蓬勃增长的态势,宁苏锡常四城市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分别达到5.84%、6.4%、4.05%、5.63%,逐渐成为城市创新能力培育与文化影响力塑造的重要载体。随着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南京途牛、苏州蜗牛、无锡亿唐、常州中华恐龙园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但是,参照北上广深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产业影响力、创意产品知名度以及平台级文化创意企业培育等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充分发掘利用区域资源条件,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克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资源存量优势兼备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较为雄厚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是城市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期的产物。从国内外重要的创意产业城市发展轨迹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往往与城市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的高端化。宁苏锡常四市作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核心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科教资源丰富,有利于培养、吸引、聚集创意产业人才,对于促进城市创意阶层形成、稳定与壮大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宁苏锡常四市人均GDP目前已超过10000美元,这远超过根据国际经验形成的人均GDP3000美元创意产品与服务需求开始加速增长的临界值,若据此判断,这些城市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日益迫切,一个较为庞大稳定的创意消费阶层将会迅速形成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同时,宁苏锡常四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文化和以苏锡常为腹地的吴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资源还是古代及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且各具特色,为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坚实而丰富的基础创意资源,另外南京云锦、苏绣、无锡泥人、宜兴紫砂、常州梳篦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优质基础要素,而这种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文化资源存量优势同时具备的发展优势在国内并不多见,可以说是宁苏锡常四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

(二)产业集聚优势与地缘优势

互动效应明显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特色突出,形成了南京出版传媒与广电影视;苏州动漫游戏与艺术设计;无锡工业设计与动漫影视;常州主题公园与精品原创动画等优势特色领域,并且产业聚集优势明显。根据201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测算,四城市2014年重点文化服务企业,在企业个数、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税收贡献等方面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50%,其中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交增值税等方面占全省比重超过了80%,产业地区集中性显著,具体如表1所示;从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来看,四城市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同时,四城市入选省级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的,到目前为止共有79家,占全省的54.48%;入选2015-2016年江苏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的共21家,占全省入选总量的70%。因此,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较高的产业地域集中度,集聚优势明显,这为产业集群优势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从地缘上看,宁苏锡常四市联袂成片,随着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与发展日益成熟,产业间的交流互动将更为频繁,地缘上的接近则为各地之间产业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由于各城市正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结构,人才、资本、创意、技术等要素会进行自发的流动与调整,有利于促进各城市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形成各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而且从苏南地区整体视角来看,这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地缘上的聚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创意人才、资本吸引的“马太效应”,增强对创意人才、资本、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推动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区域经济发展均衡与产业资源相对集中并存

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广阔的辐射腹地作为重要条件。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快速且相对均衡,在“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6%,在2015达到了70116.3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644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国平均7573元,快速且均衡的省域经济发展特征为文化创意产业向全省辐射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消费市场基础,为文化创意产业向全国扩散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在产业腹地广阔的同时,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资源基础也较为雄厚。首先,科教资源丰富。江苏省科研院所众多,在2015年参与科技统计的高校有142所,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为73204人,各类研发机构635个,机构人员为19034人,各类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机构20263个,从业人员达167883人,是全国的教育科研高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宁苏锡常四市则集中了全省超过半数的科研院所资源,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与科技资源基础。其次,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四城市中都建设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并拥有国内领先的产业服务技术平台;在入选的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四城市共有21家,占全省入选数量的56.76%。

二、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瓶颈

(一)文化产业与区域文化资源融合度较低

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潜质,需要持续地潜心挖掘与精心培育,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文化资源存量有机融合。可以说区域内丰富而积淀深厚的文化存量资源是文化创意的源泉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从欧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其中之一便是在文化产品中植入了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甚或是以本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创意加工。以动画片为例,英国动画片《PeppaPig》中的场景、服饰与行为、交通工具等元素将本国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美国迪士尼等企业出品的动画片则在通过各种手段乐此不疲地宣扬美国文化。宁苏锡常这些城市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秦淮文化、运河文化、吴文化、丝绸文化、中华老字号等一大批文化资源交相辉映,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这些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重焕生机,但是仍处于小众化的阳春白雪阶段,在产业化、大众化方面较为滞后,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首先,尽管四城市的原创动画片产量在国内首屈一指,但是鲜有能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在动画题材构思上很少能够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其次,四城市人文历史景点资源丰富,在与文化产业结合程度上,目前基本上仍处于观光、休闲旅游层次,尚未提升到体验旅游的层次,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各市之间的产业特色有待进一步突出

自然界中物种通过生态错位法则来有效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样不同物种便能获得比较生存优势,从而保障各物种共同发展。生态错位法则对城市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近几年宁苏锡常四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已经开始有意识打造地域特色,但是各市之间文化创意产业低水平重复问题不容忽视,其具体表现为产业门类近似,城市之间、同城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行业分布与功能定位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跟风、攀比建设园区的情况,尚未形成明显的错位发展局面,区域联动与合作效应尚不明显。如何在存在城市竞争的情况下,推动产业合作,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产业发展层次亟待进一步提升

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模与产出在全国居于前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在总量规模优势明显的同时,产业层次水平也需要逐步提升。首先,平台级龙头骨干企业偏少。主要表现为在国内具有高知名度、强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不多,尽管已经拥有凤凰传媒、江苏广电、江苏演艺等大型文化企业,但尚缺少像深圳腾讯、浙江横店、北京百度等在国内有极强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平台型文化创意企业。其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行业的影响力有待提高。文化部在2011年和2013年开展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2011年入选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包括北京3家、广东2家、浙江2家、上海1家、湖南1家、云南1家,宁苏锡常四市则无企业入选;到2013年,入选企业中包括北京3家、广东4家,上海1家,广西1家、安徽1家,宁苏锡常四市仅有常州恐龙园入选,这与四市产业大体量、高产值并不匹配。再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名度偏低。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在动漫创作、影视作品制作、创意研发、动漫手游等领域产出了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与知名度的作品,如深圳华强出品的《熊出没》系列动画片和浙江东阳的横店影视城等。从目前来看,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品产量很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鲜有在国内具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作品,以动画片为例,通过对百度国产动漫搜索风云榜随机5日搜索排行统计,搜索指数排在当日前20位的国产原创动画片基本上由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动画制作机构制作,宁苏锡常四市中仅有常州卡米公司的《炮炮兵》动画片上榜。

三、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与文化资源存量有机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对存量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手段进行的加工改造,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能脱离对区域文化的传承、提炼与升华。从宏观上讲,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应鼓励加快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进程。一方面推进丝绸、刺绣、梳篦等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和需求相结合,利用创意手段发掘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结合点,拓展传统工艺的应用领域,推进传统工艺的大众化与商业化。另一方面,讲好故事,提升现有人文历史景点资源的文化创新能力水平,通过创意手段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提升到创意体验旅游的层次,提高旅游景点的附加值。从微观上讲,文化创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创新。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在技术、产品、理念上对现有文化存量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创新示范作用,中小型文化企业可以在实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前提下,遵循产业规律,改进产品与服务,灵活经营,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

(二)突出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

各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基于资源禀赋、产业政策、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形成了自身的产业优势与亮点,经过长期发展选择与产业积累形成的这些优势和亮点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创意经济具有内生增长特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各城市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加强地区之间的产业联动,鼓励产业要素自由流动,提高产业自组织性;同时,也要立足现有优势资源,重点围绕优势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优势产业链,推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相互补充,错位发展。

(三)突破关键因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首先,通过完善政策体制,促进平台级龙头骨干文化产业企业的形成与壮大,从而能够带动和引领区域乃至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提升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引领示范效应,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程度,集中优势资源,提升创意质量和水平,满足市场不断升级的文化创意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通过自主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加快高级创意人才阶层和优质创意产品资源的积聚,推出具有良好社会效应和较高经济效益的创意产品。

作者:连春光 尹桂芳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292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村镇银行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青年文学家》 《材料与冶金学报》 《教育艺术》 《无线通信技术》 《会计之友》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固体火箭技术》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农业发展与金融》 《教育发展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