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卓汝;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年06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收集了1933年~2011年中国附近海域所记载的赤潮事件,特别是近十多年的赤潮事件,系统分析赤潮的时间分布规律与海水水质之间关系。分析表明:赤潮发生核心区集中在长江口及附近海域,其发生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1年后稍微回落;赤潮多发期随纬度升高往后时间推移,先后顺序为: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四类水质海域和劣四类水质海域赤潮频发。
【论文正文预览】:由于海洋中海水的水温、盐分、流速、营养物质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海水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活细胞暴发性繁殖(增殖)或聚集,从而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生态异常现象被称为赤潮。赤潮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与海洋的气候条件、水体状况等有密切关系。形成因素可囊括为化
【文章分类号】:X55
【稿件关键词】:赤潮年际关系年内关系海水水质
【参考文献】:
-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河北省沿海赤潮研究20年[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 许建平;浙江沿岸的赤潮灾害及防治对策[J];东海海洋;1992年03期
- 刘录三;李子成;周娟;郑丙辉;唐静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 王素芬;唐丹玲;;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南海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J];海洋通报;2010年05期
- 吴瑞贞;马毅;;近20a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 林凤翱;卢兴旺;洛昊;马明辉;;渤海赤潮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S2期
- 梁松,钱宏林,齐雨藻;中国沿海的赤潮问题[J];生态科学;2000年04期
-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外来入侵植物对赤潮的生态调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 安鑫龙;李雪梅;;河北省2个赤潮藻新记录种——微小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 安鑫龙;么强;李雪梅;;赤潮微藻海洋卡盾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 安鑫龙;李雪梅;么强;;河北省2个赤潮藻新记录种——米氏凯伦藻和里昂原多甲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安鑫龙;李雪梅;么强;;河北省1个赤潮藻新记录种——海洋尖尾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 程和琴,李茂田;河流入海溶解硅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以长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 陆斗定,张志道,朱根海,楼毅;浙江近海夜光藻的分布及其生态学特点[J];东海海洋;1994年03期
- 刘晓南,王为,吴志峰;广东沿海赤潮发生频率差异与城市发展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 金霞;金志芳;孙光举;陈曦;;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叶绿素含量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04期
- 李松涛;;十二烷基氯化磷改性蒙脱土去除球形棕囊藻的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 张洪亮;张爱君;窦月明;张汉德;;渤海海区赤潮发生特点的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 乔小燕;基于生物形态学的赤潮藻显微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王云飞;东海赤潮监测卫星遥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 厉丞烜;海水中DMS和DMSP的生物生产与消费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季仲强;近岸海域氮磷污染生态修复与大型海藻生物能源提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楼琇林;浙江沿岸上升流遥感观测及其与赤潮灾害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李玉全;工厂化养殖系统分析及主要养殖因子对对虾生长、免疫及氮磷收支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 晏荣军;球形棕囊藻与溶藻细菌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 何闪英;中肋骨条藻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量与生长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 张芳;基于小波分析的东海浮游植物种类荧光光谱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 杨晓新;溶藻细菌对球形棕囊藻溶藻机理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 冀晓青;几株典型赤潮藻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吕梁;有害赤潮数据采集与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袁鹏;无角毛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申俊;多小波在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荧光测定技术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张万祯;流式图像赤潮监测仪光学系统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 王媛媛;二株海洋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其溶藻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 王国善;东海原甲藻增殖细胞核抗原的体外表达和抗体制备[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 刘晓彤;夏、秋季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粒级结构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 姜哓玲;基于变分水平集的赤潮藻显微图像分割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 朱霞;应用电致化学发光分子探针技术对微小原甲藻的检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 潘智韬,刘士忠;赤潮对浙江近海养殖业危害的初步调查[J];东海海洋;1990年01期
- 许建平;浙江沿岸的赤潮灾害及防治对策[J];东海海洋;1992年03期
- 张启东;黄骅沿海的赤潮发生机制[J];河北渔业;1994年03期
- 张建乐;张秋丰;;秦皇岛沿岸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的初步研究[J];河北渔业;2007年07期
- 张建乐;;沧州沿岸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J];河北渔业;2007年10期
- 王素凤;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域夜光藻种群动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符文侠;黄文祥;;中国沿海赤潮[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3年04期
- 丁钟哲;;利用卫星资料和GIS的赤潮空间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梁松;钱宏林;;我国的赤潮研究现状与分析[J];海洋信息;1995年11期
- 高士香,王敬余;’98河北省赤潮分析[J];海洋信息;1999年12期
- 赵冬至;我国赤潮灾害分布规律与卫星遥感探测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 吴瑞贞;南海赤潮发生前后阶段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 张冬鹏,黎晓涛,黄远峰,李少艾,林腾宇;深圳沿海浮游植物组成及赤潮发生趋势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年05期
- 常战英;人为的灾害——红潮[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7期
- 周名江,颜天,邹景忠;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区基本特征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 张传松,王修林,石晓勇,韩秀荣,孙霞,祝陈坚,陆茸;东海赤潮高发区COD和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发生关系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 苟钊训,任春艳;赤潮的成因及其预报初探[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徐韧,洪君超,王桂兰,沈竑;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赤潮现象[J];海洋通报;1994年05期
- 江航宇;赤潮(Red Tide)的危害及预防对策初探[J];现代渔业信息;2000年04期
- 吴京洪,杨秀环,唐宝英,李锦蓉,张展霞;大亚湾澳头增养殖区赤潮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Ⅰ.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徐宁,齐雨藻,陈菊芳,黄伟建,吕颂辉,王艳;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 张正斌,刘春颖,邢磊,任春艳,刘莲生;利用化学因子预测赤潮的可行性探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李涛;刘胜;黄良民;张建林;尹健强;孙丽华;;广东大亚湾束毛藻赤潮的演化和生消过程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赵卫红;;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及其对赤潮过程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辛红梅;张杰;马毅;初佳兰;;基于植被指数的赤潮高光谱敏感波段确定方法初探[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2003年
- 宋星宇;黄良民;张建林;李涛;苏强;李开枝;;大亚湾一次赤潮期间初级生产力及粒级结构变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钱周兴;;水体富营养化对我省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郭丰;王倩;李娟;黄凌风;;石莼(Ulva lactuca L.)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种群生长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吴迪生;黎广媚;赵雪;冯伟忠;马毅;;海洋水文气象对广东沿海赤潮影响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 王云峰;周名江;于仁成;朱德弟;吕颂辉;颜天;;2005年春夏之交东海大规模甲藻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徐兆礼;陈佳杰;朱德弟;高亚辉;朱明远;;东海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变化对赤潮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冯志华;宋秀贤;俞志明;于海燕;;海洋环境中还原态磷对赤潮发生的潜在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深圳商报记者 关键 通讯员 李坚强;东部海域为何反复出现赤潮[N];深圳商报;2010年
- 记者 石义胜 梅戈 实习生 李嘉敏;大鹏湾部分海域昨现新赤潮[N];深圳特区报;2010年
- 记者 牟永选;大陈海域发生赤潮[N];台州日报;2011年
- 陈欢欢;我国开发出赤潮预报预警样机[N];中国海洋报;2010年
- 记者 王元晖;我市发生无毒赤潮 水产品暂未受污染[N];厦门日报;2011年
- 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张华明;长江口启建赤潮监测预警系统[N];解放日报;2011年
- 记者 王国文;深沪湾海域首度发生赤潮[N];石狮日报;2010年
- “新华视点”记者 邓卫华 张旭东;蓬莱溢油现场附近出现巨大赤潮带[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徐坚 实习生 邓子昂;象山港海域暴发大面积赤潮[N];宁波日报;2010年
-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涂金珠 实习生 邓子昂;象山港海域再次暴发大面积赤潮[N];宁波日报;2010年
- 孙霞;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 唐洪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近30年变化趋势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和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 丘仲锋;东海赤潮高发区水色遥感算法及赤潮遥感监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 王朝晖;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消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 陈磊;赤潮遥感探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 张信连;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 高咏卉;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赤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 李骞;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颗粒有机物的来源、含量变化及其与固碳作用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 张玉宇;南海大亚湾澳头水域浮游植物与赤潮的生态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 李京;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结构及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的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 胡佶;浙江近海春季赤潮前后营养盐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速率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 腾琳;中国沿海甲藻孢囊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 逄勃越;渤海天津海域典型赤潮藻的分离、生长与毒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
- 王平;越赤道气流、澳大利亚高压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海水水质分布图论文]赤潮时间分布及其与海水水质之间关系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年06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理论研究)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7877/)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马卓汝;
更多
急救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海水水质分布图论文]赤潮时间分布及其与海水水质之间关系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4675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海水深度分布图 全球海水盐度分布图 世界海水盐度分布图 中国水质分布图 水质分布图 中国水质硬度分布图 海水盐度分布图 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 海水水质分布图 学英语口语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